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丁鬼”

得以出入官场的容闳,有机会结识更多达官贵人,其中与他最投缘的是广东老乡丁日昌。

官有很多种,如果只从“德”这一个方面来衡量,丁日昌可能不及格。早在他加入李鸿章的淮军时,关于他啼笑皆非的传闻就有一大堆,但并不能因此断定他是一个庸才。

清末有三大商帮,分别是晋商、徽商、潮商,前二者是中原地带的正统商人,唯独潮商面朝大海,其开阔性的视野和思维是其他地方的商人所不及的。

潮商是一支具有海洋性格和海洋文化的华人商帮,在三大商帮中独树一帜。

丁日昌是广东丰顺人,而丰顺就在潮商覆盖区域,这使他天生有着一种无师自通的灵敏和通达。

他的“能”不是一般的能,史书记载,丁日昌精于洋务,有“丁鬼”的绰号。

在那个普遍对洋务讳莫如深的时代,“丁鬼”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稀缺人才,乃至到了你争我夺、各不相让的地步。

丁日昌最早是给曾国藩当幕僚,后来李鸿章和曾国荃都请求将他借调过去。曾国藩是一个格外重“德”的人,虽多次对丁日昌在“德”方面的缺陷摇过头,可他也舍不得将这位重要幕僚“出借”。

丁日昌奉命到广东为曾国藩筹饷,没想到去了以后就回不来了——广东地方政府把他强留下来,让其督造洋枪洋炮。丁日昌毫不含糊,共监制出三十六尊火炮,两千余发炮弹,一时震惊四座。

李鸿章正急于用洋枪洋炮来装备淮军,听到消息后马上去函广东,要调丁日昌来上海效力。

文祥,长期担任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要职,晚年对于洋务运动的推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东那边哪里肯放,上海这边则拼了命要抢人,双方甚至把官司都打到了皇帝那儿。最后李鸿章赢了,成功把丁日昌争取到了自己的麾下。

丁日昌过人的洋务才能,使其成为清末政坛的一颗明星。与容闳刚认识时,他只是上海道台,但很快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升迁,直至担任江苏巡抚。

在丁日昌升任江苏巡抚后,作为好友的容闳特地前往拜谒,并带去“植柳计划”,其核心内容便是奏请幼童留美。

容闳自己也是官员,但他只是五品官,连上奏权都没有,他希望丁日昌能代为上奏。

丁日昌不愧为洋务派中坚,对容闳的“植柳计划”大为赞许,不过他说:“光靠我给你代奏还不够。你知道全国上下有多少人给朝廷上奏吗?一天之内,那奏折能堆成山,就算皇帝全部看完了,也未必就记得往,更何况像你我这样品级的官员。”

容闳知道丁日昌所说非虚,问道:“那怎么办呢?”

丁日昌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有办法,我们另找一个更有分量的人。”

他所说的有分量的人,是指体仁阁大学士文祥。

大清建立百年以来,由于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满族军政人才如同八旗兵一样衰弱不堪,到了清末,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文祥是满人,但他是一个有着非凡心智和政治才能的满人,乃至见过他的外国公使都称其聪明得令人意外。他的出现,可以说是清末政坛的一次回光返照。

丁日昌说,文祥对洋务一向支持,只要请他代奏,皇帝必定会看,而且还会很重视,如此大事可成。

容闳听后惊喜不已。

他携计划而来,本来只是试探性的,没想到丁日昌不仅一口应承,还帮忙找到文祥这样的大人物,这大大超出了原先的预想。

理想突然变得那么接近。 g/g4LMILgO9ca51WVcD0NySYGM1kDqDx1YkRCYQ1HXnJl1Cv2g4VE2kFjjuLfx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