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诞生自“轴心时代”

这一讲我想向大家介绍佛陀生活的时代,当然也就是佛教产生的时代,它是属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仅仅把佛陀的时代,看作是佛陀生活的、佛教产生的那段历史时期,就等于没说,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展现出这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如果我们把佛陀生活的以及佛教创立的这个时代,视作是“轴心时代”的一部分,那么这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和重要性,就会完全彰显出来。

什么叫“轴心时代”呢?“轴心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由德国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他出生于1883年,寿命很长,1969年去世。雅斯贝尔斯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比如马克斯·韦伯、法国汉学家雷慕莎),在自己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里,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就叫“轴心时代”,也就是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或者说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个时代,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突破现象。

尤其是在公元前500年前后这段时期,在印度、中国、以色列出现了一大群伟大的人物,他们对历史、宗教、政治等知识体系,展现出一种批判性的、创新性的、反省的能力。这股文化的生命力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结构的重新整合,同时发生。

这些伟大人物是谁呢?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的明星,是无法简单地用“如雷贯耳”这个我们用得很多、很熟、很烂的字眼所能形容的。在印度,有佛陀、大雄;在中国,有孔子、老子;在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以色列,有诸位先知。

这样一个非凡的时代,给人类的后人所带来的恩惠无穷无尽,至今让我们受益无穷。怎么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描写这个时代呢?我猜想,我和大家都很喜欢一位奥地利的作家,名叫茨威格。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天才啊,都是成群结队地来的,不会孤零零一个人来的。天才需要一个时代,天才需要扎堆。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天才扎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各种文化经历了根本的变化,对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轴心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类在这个时刻中重新定义自己,进一步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宿命。

大家想,这个时代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轴心时代这些伟大人物,他们的遗产一直遗留到今天,决定了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归属于哪种文化和哪种信仰。这一切都是拜轴心时代所赐。有人说得非常好,轴心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在它之前的人朝着它无限地趋近;在它之后的人不停地回味那个时代,去想念它。

佛陀的时代,就是印度的轴心时代。那么印度的轴心时代,是怎样为佛陀这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佛教这样一个伟大的宗教,准备了条件呢?

我们前面讲过当时印度的六派学说,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这些印度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来看,比佛陀时代稍微早一点点的、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无非就这几个问题:道德行为有没有果报?它纯粹是业,就是人的行为导致的吗?如果有业,也就是人类的行为的系缚,那么怎么能够断除这种牵绊,而使人的心灵自由呢?

这些又和轮回有关。轮回,这个词在《吠陀》里没有出现,而是在《奥义书》里逐渐形成的。正是在佛陀前后,大规模出现轮回这个概念,所以轮回这个概念的流行,也正好是在佛陀的时代。一旦有了轮回的概念,那么什么叫轮回?是谁在轮回?这样的问题就会进入大家的视野。业的概念,在佛陀之前就有。但业报,也就是人类的行为,要有果报,有后果,会反诸己身,这样的一个观念还没有形成。这是佛教后来逐渐形成的业的因果律。

这些问题都摆在佛教之前,摆在佛陀之前。当时有许多学说,比如偶然论,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偶然的;比如说宿命论,就是说人无可作为,都是命定的;还有自在神话论,也就是一切都是神创造的,跟人没什么关系。对这三种学说,佛教统统反对,认为这些都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努力的结果。佛教创造了缘起说,这个当然就高明多了。所以佛教出现的时代,佛陀出现的时代,正好是一个吠陀的宗教——婆罗门教光辉不再,新宗教尚未确立,许多思想者都尝试着从内心发现真理,在黑暗中艰难地摸索前行的阶段。

在当时出现了一种思潮,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就是和后来的佛教最有渊源的沙门思潮。沙门,现在我们就是指佛教的僧人,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沙门在印度源远流长,它的前身叫什么?就叫牟尼。他们在古代印度的形象是留着长发,穿着很脏的衣服,飞行在空中,喝有毒的液体。他们和婆罗门不同,要进行各种匪夷所思的苦行。

在印度的轴心时代,各种各样的情况都被外界观察到了。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人叫美迦斯提尼斯。他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稍稍晚于佛陀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时代,曾经到过印度。他说印度有两种哲学家:一种是婆罗门,一种是沙门。

沙门和婆罗门的区别是:沙门不住在城镇里,甚至不住在房子里;沙门身穿树皮衣,吃橡子(橡树的果实),用手捧水喝;沙门不结婚,不生子,行诸多苦行,有的人苦坐不动。这些记录无疑是可靠的。沙门不相信婆罗门教的吠陀大神,他们相信轮回,相信转生。今世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业”,它的好坏决定了来世转生的好坏,无论做什么都有因有果。沙门认为,即使是神仙,也逃不出业的支配。所以他们厌恶转生,他们不愿意投胎转世,他们甚至害怕转生。换句话说,他们想跳出轮回。为了这个目的,沙门行苦行,反对杀生,等等。

这种思想的主要流行区域在东方,也就是婆罗门教文化圈以外的印度原住民族的聚居地。大家一定想到了,这个地方恰恰就是佛陀的家乡所在。而正好在印度的轴心时代,也就是佛陀的时代,它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为一种突破性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当时印度的恒河流域,稻作农业相当发达,雅利安人开始确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粮食丰富。这就有了供养大量出家人的经济能力。有的学者注意到,热带地区的食物不容易保存,特别容易腐败。剩余的食物,吃不完,存不了,就不得不丢弃。而这些剩余的食物就为这些乞食修行的沙门,提供了最根本的食物保障。

这样的条件还有很多,比如佛陀所属的释迦族,受到周边更大的国家的威胁。周边的很多大国,比如憍萨罗国,就曾经侵略过佛陀的故国。这样就会影响佛陀对世间的思考,使他产生出一种厌世、出离的想法。所以,我们如果把佛陀比喻成一颗最适合的种子,那么,佛陀的时代,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轴心时代的一部分,正好为佛陀这颗上天赐下的最合适如意的种子,准备了最殊胜的因缘,最具足的时代、土壤和氛围。

一个最合适的人,出生在一个最合适的时代,脚踏一片最合适的土壤,沐浴着最合适的氛围。佛陀这粒最殊胜的种子,终于发芽、长大,最终长成一棵无量巨大的福慧之树,庇荫了亿万迷茫困惑的世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佛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而他所降生、成长、出家,以及创立佛教的那个时代,又属于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轴心时代。只有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佛陀和佛教。 DTWGlHtGMzNy7h3Nl02s6agOiol46yBre5DUcAhtsCpzLd2fr7foi+KOtIJvBr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