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耶稣基督
公元10年—公元40年

施洗者约翰和加利利之狐

约翰的双亲,圣殿祭司撒迦利亚和伊丽莎白,住在城外的安凯伦村。撒迦利亚可能是地位低下的祭司之一,在殿中的职责是通过抽签确立的,地位与圣殿显贵有着天壤之别。然而,约翰孩童时经常造访圣殿。成为一个好犹太人有许多种方法,约翰选择像以赛亚规劝的那样,在荒野里过苦行生活,“在沙漠里为耶和华开路”。

公元1世纪20年代晚期,约翰开始在离耶路撒冷不远的沙漠里赢得第一批追随者——“所有人都在心里揣测约翰是不是救世主”。后来,他的影响扩展到希律·安提帕统治下的加利利,他的家人就住在这里。马利亚是约翰母亲的表亲,她怀儿子耶稣时曾与约翰的双亲待在一起。耶稣从拿撒勒过来倾听表兄约翰布道,而约翰则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表兄弟二人开始一块儿布道,提出洗礼免罪说,他们的新仪式从在浸礼池中洗净自己的犹太教传统演变而来。与此同时,约翰开始谴责希律·安提帕。

加利利小王过着皇帝般的生活,为他的奢侈提供资金的是人们普遍憎恨的收税员。安提帕不断游说新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忧郁、孤僻的继子提比略——把他父亲大希律的王国赐给他。他以奥古斯都的寡妇、提比略的母亲、希律家族之友的名字给他的首都起名为“利维娅”。接着,公元18年,安提帕在加利利海岸建了一座名叫“太巴列”的新城市。耶稣和约翰一样鄙视安提帕,视他为贪财浪子、罗马人的走狗,“那只狐狸”是耶稣对他的称呼。

安提帕娶了纳巴泰阿拉伯国王阿雷塔斯四世的女儿,从而建立了一个旨在保证犹太人和阿拉伯之间和平的联盟。在位三十年后,已是中年人的安提帕不幸地爱上了自己的侄女希罗底。希罗底是大希律被处死的儿子阿里斯托布鲁斯的女儿,已经嫁给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现在,她要安提帕同他的阿拉伯妻子离婚。安提帕傻傻地同意了,但纳巴泰公主并没有安静地离开。施洗者约翰当着一大群人的面嘲笑安提帕和希罗底,称他们是当代的亚哈和耶洗别,直到安提帕下令逮捕他。先知约翰被关押在大希律位于约旦对面、死海上方约700米处的马卡鲁斯要塞。被关在这些牢房里的不光有约翰,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囚犯——安提帕的阿拉伯妻子。

安提帕和侍臣设宴庆贺他的生日,作陪的还有希罗底和她的女儿、嫁给小王腓力的撒罗米。(马卡鲁斯宴会厅的马赛克地板仍有部分留存至今,地板下面的一些牢房亦是如此。)撒罗米“进来跳舞,取悦希律”,可能还表演了有七层遮蔽物的脱衣舞。 她跳得如此优美,安提帕情不自禁地说:“随你向我求什么,我必给你。”撒罗米在母亲的教唆下回答说:“我要施洗者约翰的头。”过了一会儿,约翰的头被从地牢里呈上来,“放进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

耶稣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逃到了沙漠,但他经常拜访耶路撒冷——他是三大亚伯拉罕宗教创始人中唯一在耶路撒冷街上漫步过的。耶路撒冷和圣殿是耶稣自我展望的核心。犹太人的生活是以研究先知、遵守律法和去耶路撒冷朝圣为基础的,耶稣称耶路撒冷是“伟大国王的京城”。尽管耶稣前三十年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他沉湎于对犹太《圣经》的学习,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一丝不苟地实现《圣经》的预言。耶稣是犹太人,圣殿于他并不陌生。耶稣非常关注耶路撒冷的命运,他十二岁时,父母曾带他到圣殿过逾越节。据路加说,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耶稣与父母走散,经过三天的焦虑寻找之后,父母“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耶稣受魔鬼诱惑,站到殿顶上。当耶稣向信徒公开他的使命时,他强调他的命运将在耶路撒冷展开,“从此耶稣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而耶路撒冷会为此付出代价:“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包围,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在十二门徒(包括他的弟弟雅各)的支持下,耶稣再次出现在加利利老家,一边用他巧妙的、朴素的方式(经常使用寓言)宣扬“好消息”,一边向南行走。他传播的信息是直接而激动人心的:“天国近了。你们应当忏悔。”耶稣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教义被人们没完没了地分析,但四部福音书揭示,他传道生涯的精髓在于对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最后审判——和天国的预言。

在这个在一部分人看来可怕而激进的愿景中,耶稣本人作为神秘的半弥赛亚性质的“人子”将起到核心作用。“人子”是《以赛亚书》和《但以理书》中的一个词:“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他预见到所有人类关系的毁灭:“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这不是一场社会或民族主义革命:耶稣最关心的是末日后的世界;他所宣扬的社会正义更多的是在来世而非此世。“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妓女和收税人会在权贵和祭司之前进入上帝之国。当耶稣说旧的律法将不再重要时,他令人震惊地召唤世界末日:“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当世界终结时,“人子将坐在他的荣耀宝座上”,所有的民族聚集在他面前,听候审判。恶人得永罚,义人得永生。

然而,耶稣在大部分情况下谨遵犹太律法。事实上,他在整个传道生涯中都强调自己在实现《圣经》的预言:“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与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但死守犹太律法是不够的:“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入天国。”耶稣并未鲁莽地直接挑战罗马皇帝,也不轻易冒犯希律。如果说《启示录》主导他的传教,那么他为自己的神圣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的证据:他是一名医师,使瘸子正常行走,使死人复生,成群的人聚集在他身边。

据约翰所言,耶稣在最后一次访问耶路撒冷之前,至少在逾越节和其他节日曾三次拜访耶路撒冷,其中两次侥幸逃脱。住棚节期间,他在圣殿布道时,被一些人称为“先知”,被另一些人称为“救世主”——尽管势利的耶路撒冷人讥笑说:“救世主岂会从加利利出来?”当他同权威辩论时,群众驳斥他,“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耶稣回来过哈努卡节(净殿节),但是,当他声称“与父原为一,犹太人又拿起石头要打他……他却逃出了”。他知道拜访耶路撒冷意味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加利利,被安提帕抛弃的阿拉伯妻子从马卡鲁斯的监牢逃到父亲阿雷塔斯四世的王宫。阿雷塔斯四世是纳巴泰最富有的国王,著名的卡兹尼神殿和“玫瑰红”城市佩特拉的皇家陵墓就是他建造的。阿雷塔斯四世对此等侮辱极为震怒,武装入侵了安提帕的公国。希罗底先是害死一名先知,现在又引发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争。安提帕在这场战争中败北。罗马盟国间是不允许发动私人战争的:在卡普里岛享受晚年放荡生活的提比略皇帝虽然被安提帕的愚蠢行径激怒,却仍然支持他。

如今,希律·安提帕已经对耶稣有所耳闻,人们也想知道耶稣到底是谁。一些人认为他是“施洗者约翰,一些人说他是伊利亚斯,另外一些人说他是一位先知”,而他的使徒彼得相信他就是弥赛亚。耶稣在女人中特别受欢迎,其中一些妇女是希律家族的——希律管家的妻子就是耶稣的信徒。安提帕知道耶稣与施洗者约翰有关:“是我所斩首的约翰,他复活了。”他威胁要逮捕耶稣。但有意思的是,一些对耶稣友好的法利赛人警告耶稣:“离开这里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

耶稣不仅没有离去,反而向安提帕发起挑战:“你们走吧,告诉那只狐狸。”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将继续治病、传教,第三天,他会到一个犹太人子实现命运的唯一地方:“一个先知不可能在耶路撒冷之外消逝。”他给建造圣殿的国王之子捎去崇高而有诗意的信息,其中充满他对这座注定被毁的城市的爱:“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就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

拿撒勒的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三天

公元33年的逾越节, 耶稣和希律·安提帕几乎同时抵达耶路撒冷。耶稣领着一群人前往橄榄山上的伯大尼,从那里可以看到圣殿山上闪闪发光的壮丽雪景。他派使徒进城,带回一头驴——不是我们一般用的驴子,而是国王的健壮坐骑。我们的所知都是来自福音书,而福音书对接下来三天发生之事的记述有些许出入。“这事成就,”马太解释说,“是要应验先知的话。”

预言中说,弥赛亚将骑驴进入这座城市,而当耶稣走近时,他的信徒为他沿途铺下棕榈树叶,称他为“大卫之子”“以色列的王”。他可能和众多参观者一样,从西罗亚池附近的南大门入城,然后经由罗宾逊拱门的巨大楼梯爬上圣殿。他的使徒,从未到过这座城市的加利利乡下人为圣殿的富丽堂皇所倾倒:“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经常拜访圣殿的耶稣回答说:“你们不是看到这些殿宇了吗?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耶稣表达了对耶路撒冷的爱与失望,但也预见那些行毁坏可憎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些预言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福音书是在提图斯摧毁圣殿之后书写的。耶路撒冷之前确实被摧毁并重建过,耶稣也在思考当时流行的反圣殿传统。 “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耶稣这句话应和了给他带来灵感的先知以赛亚的说法。两人的视线都越过现实中的城市,投向天上的耶路撒冷,天上的耶路撒冷将撼动世界。而耶稣承诺在三天内重建圣殿,可能是为了表明他反对的是腐败,而不是圣所本身。

白天,耶稣传教,在圣殿北部的毕士大池、圣殿南部的西罗亚池治疗病人,两个水池边都挤满了为进圣所而净身的犹太香客。夜晚的时候,他回到伯大尼的友人家。星期一早上,他再次入城,但这次他走进了圣殿的皇家柱廊。

逾越节是耶路撒冷最拥挤、最危险的时候。权力是建立在金钱、地位和与罗马的关系之上的。但是,犹太人不认同罗马对军事荣耀和冷冰冰的金钱的尊重。在耶路撒冷,尊重是以家族(圣殿权贵和希律王子们)、学识(法利赛教师们)和神圣灵感的天然名片为基础的。在与圣殿隔谷相对的上城,权贵们住在具有犹太特征的希腊—罗马式豪宅里,后人在那里发掘的宫殿似的住宅有宽敞的接待室和浸礼池。安提帕和大祭司约瑟·该亚法的宫殿就坐落在这里。但耶路撒冷的真正权威是总督庞修斯·彼拉多,他一般在沿海城市凯撒里亚发号施令,但经常在逾越节来耶路撒冷视察。他视察时就住在希律的城堡里。

安提帕不是耶路撒冷唯一的犹太王族。位于今伊拉克北部的小王国阿迪亚波纳 的女王海伦娜改信了犹太教,并搬到耶路撒冷,她在大卫之城建造了一座王宫,为圣殿圣所的门廊捐赠黄金烛台,并在农业歉收时购买食物用以赈灾。海伦娜女王也在那儿过逾越节,她可能佩戴了最近在耶路撒冷发现的一件珠宝:一颗大珍珠镶嵌在带有两个坠片的黄金里,每个坠片上都镶着翡翠。

约瑟夫斯猜测可能有二百五十万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这个数字确实有夸张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各邦”都有犹太人过来,从帕提亚和巴比伦到克里特和利比亚。想象这样一群人的唯一方法就是看看朝圣期间的麦加。逾越节时,每个家庭都要奉献一只羊,所以这座城市挤满了咩咩叫的绵羊——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只羔羊被奉献出去。朝圣者有许多事要做:每次靠近圣殿并在皇家柱廊购买献祭用的羔羊前,都必须在浸礼池沐浴。不是每个人都能待在城里,成千上万的人像耶稣一样,住在附近的农村,或者在城墙周围露营。当烧肉味和令人沉醉的焚香味飘来时,宣告祈祷和祭祀开始的号角声便在城市回荡。一切都以圣殿为中心,从安东尼亚要塞过来的罗马士兵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切。

现在耶稣走进高耸的、柱廊林立的皇家柱廊,这里拥挤、忙乱、热闹非凡,是所有生活的中心,朝圣者聚集在这里安营扎寨,会见朋友,兑换推罗银币,以购买祭祀用的羔羊、鸽子——富人的祭品则是公牛。这里不是圣殿,也不是圣殿的某个内院,而是整个建筑群中最易自由出入的公共部分,旨在充当集会的场所、交流的平台。在皇家柱廊里面,耶稣抨击圣殿建制:“这个以你的名字命名的殿岂不成了贼窝吗?”他一边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一边引述、转达耶利米、撒迦利亚和以赛亚的预言。他的抗议引起了一定的注意,但还不足以引发圣殿卫队或罗马士兵的介入。

耶稣又在伯大尼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回到圣殿, 同他的批评者辩论。福音书把法利赛人界定为耶稣的敌人,这可能反映了十五年后福音书作者们写书时的情况。法利赛人更加灵活、更加平民化,他们的一些教义可能与耶稣的教义类似。耶稣的真正敌人是圣殿贵族。现在希律王朝斥责耶稣,让他给罗马交税,而耶稣则巧妙地回答:“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然而,耶稣并没有称自己是弥赛亚,他强调犹太人对唯一上帝的基本祈祷“示玛”(Shema)和同胞之爱:他绝对是一个犹太人。但是,他警告激动的人群即将莅临耶路撒冷的世界末日:“你们离神的国不远了。”尽管犹太人对弥赛亚的降临各持己见,但大部分人同意上帝将负责终结这个世界,然后在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弥赛亚的王国的说法。“锡安山上响起召唤圣徒的号角声,”在耶稣死后不久出现的《所罗门诗篇》中说,“带来好消息的那个人的声音在耶路撒冷响起,因为以色列的上帝是仁慈的。”于是他的追随者请求他:“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日,有什么预兆?”“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到来。”耶稣回答说。但他接着预言了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瘟疫和地震”,而后他们才会看见“有能力和大荣耀的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耶稣的话语令罗马总督和大祭司惊恐不安。耶稣警告说,这些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将得不到宽恕:“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逾越节时的耶路撒冷一如既往地紧张、忙乱,但当权者比平时更惶惶不安。《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在几句很少有人留意的诗节中说,当时的耶路撒冷刚刚爆发了加利利人的叛乱,该叛乱后来被彼拉多镇压,他在圣殿南面的西罗亚塔附近杀了十八名加利利人,其中一个活下来的造反者就是耶稣很快就会遇到的“在起义中犯了谋杀罪”的巴拉巴。大祭司们决定对又一个预言他们将在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中遭到毁灭的加利利人保持警惕,该亚法和颇具影响的前大祭司亚那讨论该怎么办才好,该亚法在《约翰福音》中说:“一个人为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他们订下了计划。

第二天,耶稣在上房为逾越节做准备——上房即耶稣享用最后晚餐的房间,在耶路撒冷的西山上(后来以“锡安山”著称)。晚宴上,耶稣不知如何得知他的使徒加略人犹大为了三十块银币背叛了他,但他并没有改变从圣殿出发,绕城一圈到汲沦谷对面客西马尼花园宁静的橄榄树林的计划。犹大悄悄溜走。我们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原因背叛基督的,因为太过激进或不够激进,还是因为贪婪或嫉妒?

犹大带着一群高级祭司、圣殿警卫和罗马军团士兵归来。黑暗中,耶稣并没有被立刻认出来,于是犹大通过亲吻来指认耶稣,泄露他的身份。在一场仅有火把照明的混乱中,使徒们拔出剑,彼得砍掉了大祭司一个仆人的耳朵,一个无名小儿一丝不挂地跑进夜色里,其行为怪异却真实。耶稣被逮捕,使徒们作鸟兽散,只有两人远远跟随。

此时差不多已近午夜。耶稣在罗马士兵的押送下绕过南城墙,穿过西罗亚门(Siloam Gate),进入幕后智囊亚那在上城的豪宅。 亚那统治着耶路撒冷,他是死板僵硬、狭隘排外的圣殿家族的代表人物。他本人是前任大祭司,还是现任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而他的儿子中成为大祭司的多达五人。但大部分犹太人看不起亚那和该亚法,视他们为贪赃枉法、野蛮凶狠的通敌者。犹太人的一段文字抱怨说,他们的仆人“用棍子打我们”,他们的“正义”是腐败的赚钱骗局。另一方面,耶稣拨动了民众的心弦,甚至在犹太教公会中拥有崇拜者。所以,对这个受欢迎的、大胆的传道者的审判不得不在夜间秘密进行。

午夜过后的某个时刻,当卫兵在院子里生火时(耶稣的使徒彼得三次否认认识他的主),亚那和他的女婿找来犹太教公会中忠诚的成员——不是所有人,因为至少有一个人,也就是亚利马太的约瑟,是耶稣的崇拜者,他从未同意逮捕耶稣。耶稣被大祭司仔细盘问。他威胁要摧毁圣殿并在三天后重建吗?他声称是弥赛亚吗?耶稣一言不发但最终承认:“你们要看到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他说了僭妄的话。”该亚法说。

“他是该死的。”夜深时仍聚集在圣殿的人群回答说。耶稣被蒙住眼睛,在奚落声中度过了这一夜——直到黎明时分。重头戏开始了,彼拉多正等着他。

庞修斯·彼拉多:对耶稣的审判

罗马总督在辅助部队的保护下,在紧张的人群的注视下,在今雅法门(Jaffa Gate)附近的罗马司令部,希律城堡外高耸的总督府平台上,开庭审判耶稣。庞修斯·彼拉多是一个行事大胆但缺乏策略的人,完全不了解犹地亚的情况。他已经在耶路撒冷备受憎恶,因“贪赃枉法、暴力、偷窃、殴打他人、滥用职权、大肆处决和野蛮凶残”而臭名昭著,就连希律家族的一个王子都说他报复心强、脾气暴躁。

彼拉多令军队举着画有皇帝肖像的盾牌挺进耶路撒冷,此举激怒了犹太人。希律·安提帕率代表团前来请求他移去这些肖像,但“顽固而残忍”的彼拉多拒绝了。当更多的犹太人提出抗议时,他把自己的卫兵派出去,但表达抗议的代表们躺在地上,亮出脖子。彼拉多不得不移去得罪犹太人的肖像。这之前不久,彼拉多还处死了加利利反叛者,并且“使加利利人的血掺杂在他们的祭物中”。

“你是犹太人的王吗?”彼拉多问耶稣——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时,追随者曾拥立他为王。耶稣回答“你说的是”后便一言不发。彼拉多知道他是加利利人。“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彼拉多立刻把他送到希律·安提帕那里,以示对这位加利利统治者的尊重;而且安提帕对耶稣有特殊的兴趣。到安提帕王宫的路不长。《路加福音》说,希律·安提帕“很欢喜”,因为他早就想会见施洗者约翰的继承人,“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但耶稣异常鄙视杀死约翰的“狐狸”,根本就不屑于同他说话。

安提帕戏弄耶稣,要他表演戏法,给他奉上王袍,并称呼他为“国王”。这个小诸侯王不可能放过施洗者约翰的继承人,但他珍视同耶稣见面的机会。彼拉多和安提帕长期为敌,但现在“成了朋友”。然而,耶稣是罗马人的事情,希律·安提帕又把他送回总督府。彼拉多在那里审判了耶稣、两个所谓的盗贼以及巴拉巴。《马可福音》说:“巴拉巴和作乱的人被捆绑在一起。”这表明有一群叛乱分子(可能包括两个盗贼)和耶稣一起接受了审判。

彼拉多动了释放其中一个囚犯的念头。有些群众呼吁释放巴拉巴。据福音书说,巴拉巴被释放了。这个故事听起来不太真实,因为罗马人通常会处死杀人的叛乱分子。耶稣被判处钉死在十字架上,而《马太福音》说,彼拉多“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

“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众人说。

彼拉多绝不是一个说话拐弯抹角、做事犹豫不决的人,暴力而顽固的他此前从未觉得有必要在杀人前净手。之前同犹太人发生纠纷时,他派士兵着便衣混入和平的耶路撒冷人当中——彼拉多一声令下,这些人便抽出刀剑,清理街道,杀了许多人。如今,面对的是当周才发生的巴拉巴叛乱,彼拉多明显害怕自希律去世以来一直给犹地亚制造麻烦的“国王”和“假先知”卷土重来。耶稣在想方设法地鼓动群众,而他无疑是受欢迎的。即使在许多年后,身为法利赛人的约瑟夫斯仍说耶稣是一位聪明的老师。

因此,传说中的判决场景听起来并不真实。福音书称,祭司说他们没有权力判处死刑,但我们并不清楚这真实与否。约瑟夫斯在著述中说:“倘若有争议,大祭司将做出裁决,惩罚被判有罪之人。”公元70年圣殿被毁后,经书写或修订而成的福音书把罪归到犹太人身上,而为罗马人开脱罪责,显然是为了向帝国效忠。然而,对耶稣的指控以及惩罚本身证明,是罗马人主持的审判。

耶稣和大部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一样,被用顶端缠着骨头或金属的皮鞭抽打。这种刑罚非常残忍,经常将受刑者活活抽死。遭鞭刑后,鲜血淋漓的耶稣戴着罗马士兵(许多人来自叙利亚或希腊的辅助部队)准备的“犹太人的王”的牌子,在尼散月14日或公元33年4月3日(星期五)早上被带走。他和其他两名受害者一起,扛着用来钉死自己的横木,走出希律城堡监狱,穿过上城大街。他的追随者劝说昔兰尼人西门来帮他扛横木,他的女性崇拜者悲痛不已。“耶路撒冷的女子,”耶稣说,“不要为我哭,当为你们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末日已经临近——“日子到了。”

耶稣最后一次离开耶路撒冷,向左转穿过花园门,进入一个由丘陵花园、岩窟墓和耶路撒冷的死刑山组成的区域,它被贴切地命名为“髑髅地”(Place of the Skull),又叫“各各他”(Golgotha)。

耶稣基督:受难

一群人跟着耶稣走出城市,观看恐怖的、技术性的处决,他们中既有敌人也有朋友,而处决犯人一直是吸引人的表演。当耶稣到达处决地时,太阳已经升起,直立的柱子正等着他:柱子在他之前就被用过,在他之后还会被继续使用。士兵拿传统的掺着没药的酒给他喝,帮助他镇定,但他拒绝了。接着,他被绑到横木上,被抬上刑柱。

约瑟夫斯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最痛苦的死法”, 旨在公开羞辱受害者。彼拉多下令将“犹太人之王”的牌子系在耶稣的十字架上。受刑者可以被捆绑或钉住。这样操作是为了保证受害者不会流血至死。钉子通常打穿小臂——而不是手掌——和脚踝。在耶路撒冷北部的一个墓室里发现了一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犹太人的尸骨,一根约11.4厘米长的铁钉还留在其脚踝的骸骨里。从受害人身上取下的铁钉一般会被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当作饰品挂在脖子上,用作抵挡疾病。后来基督徒对十字架纪念品的痴迷实际上是这一悠久传统的延续。受害者通常赤身裸体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男人面朝外,女人面朝里。

行刑者在延长受刑者的痛苦还是快速终止其痛苦方面是专家。行刑的目的不是快速杀死耶稣,而是证明反抗罗马权威是无用的。耶稣很有可能是像基督教艺术中展示的那样,手臂伸开,靠屁股下的一小块楔形物和脚下的一个突出物支撑着,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安排意味着他可以活几小时,甚至几天。让受刑者快速死亡的方法是打断他的腿,让他身体的重量由手臂来承担,这样,他将在十分钟内窒息。

几个小时过去了,敌人嘲弄他,路人取笑他。他的朋友抹大拉的马利亚,还有他的母亲马利亚,以及名字未知的‘他所爱的那门徒’(或许是他的弟弟雅各)一直守候着他。他的支持者亚利马太的约瑟也来看望他。天气越来越热,耶稣说“我渴了”,他的女门徒拿海绵蘸满醋,绑在牛膝草上,举到他的唇边,使他能够吸到。有时他似乎绝望了:“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他大声呼喊,引用《诗篇》第22章中的经文。耶稣说上帝离弃他是什么意思呢?他在期待上帝带来末日吗?

耶稣越来越虚弱,看到他的母亲。“看你的儿子。”耶稣说。他还请求他心爱的门徒照顾她。如果这个门徒是他弟弟,就相当合理了,因为这个门徒陪着马利亚离开,去休息了。人群想必散开了,因为夜幕已经降临。

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一种由中暑、饥饿、窒息、休克或脱水共同导致的慢性死亡。耶稣可能因鞭刑而流血不止。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成了”,然后就失去了意识。考虑到耶路撒冷的紧张局势和即将到来的安息日及逾越节,彼拉多想必命令行刑者加快了步伐。于是士兵们打断两个强盗或造反者的腿,让他们窒息身亡。轮到耶稣时,他似乎已经咽了气,一个士兵用长矛刺穿他的肋骨,血水立刻流了出来。真正杀死耶稣的可能就是那根长矛。

亚利马太的约瑟赶到总督府,向彼拉多求取耶稣的尸体。受害者通常被丢在十字架上腐烂变质,供鹰啄食,但犹太人讲求快速安葬。彼拉多同意了。

公元1世纪时,犹太死者不是葬在土里,而是被缠上裹尸布放进岩墓里,家人总要核查一下岩墓,以确认死者确实去世,而不是昏迷不醒——发现“死者”第二天早上醒来的事尽管少见,但并非闻所未闻。接着,尸体被留在岩墓一年以脱水干燥,然后放进岩墓中的骨罐里,骨罐外面通常刻有死者的名字。

约瑟和耶稣的家人、追随者将耶稣的尸体抬下来,他们很快就在附近的花园里发现了一座未曾动用的坟墓,便把耶稣放进去。他们用昂贵的香料给尸体熏香并裹上裹尸布——城南“血田”(Field of Blood)的一座坟墓里出土了1世纪的裹尸布,上面还有一丛发丝(但它和著名的都灵裹尸布不一样,如今都灵裹尸布已经被鉴定为1260—1390年间的物品)。现在将耶稣受难地和埋葬地囊括在内的圣墓大教堂可能是真正的遗址所在地,因为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当地基督徒一直在讲述关于这两个地方的传说。应该亚法之请,彼拉多在耶稣墓的周围安置了警卫,“以防他的信徒夜间过来将他偷走,并对群众说他会复活”。

到此刻为止,关于耶稣受难(“Passion”一词出自拉丁语“patior”,是“受难”的意思)唯一的资料来源就是福音书,但相信一个犹太先知和魔术师的生与死并不需要信仰。然而,据路加说,在耶稣遇难三天后,即星期日早上,耶稣的一些女性家人和信徒(包括他的母亲和希律·安提帕管家的妻子约亚拿)来到他的坟墓,“看见石头已经从坟墓上滚开了,她们就进去,只是不见主耶稣的身体,正在猜疑之间,突然有两个人站在他们旁边,衣服放光。妇女们惊怕……那两个人对她们说:‘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心惊胆战的信徒在逾越节当周藏在橄榄山上,而耶稣几次在他们和他的母亲面前显现,并对他们说:“不要害怕。”当托马斯怀疑耶稣的复活时,耶稣向他展示了手上和身侧的伤口。几天后,耶稣领着信徒登上橄榄山,他在那里升了天。悲惨的死亡转变成生战胜死的复活,这是基督教信仰的决定性时刻,从此人们便开始在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庆祝耶稣的复活。

对于那些不信基督教的人而言,这些故事是无法证实的。马太讲述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直到今日仍在犹太人中广泛传播的版本”——大祭司们立即贿赂守卫坟墓的士兵,并嘱咐他们告诉每一个人:“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他的门徒来把他偷去了。”

考古学家倾向于耶稣的尸体只是被他的家人和朋友挪走,并安葬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岩墓里。考古学家已经发掘出骨灰盒上刻着“耶稣的弟弟雅各”“约瑟的儿子耶稣”之类字样的坟墓,这些都成为媒体关注的头条新闻。其中一些坟墓已经被曝光是伪造的,但大部分是真实的——确实是公元1世纪有着非常普通的犹太名字的坟墓,只是与耶稣没有半点关系。

耶路撒冷在庆祝逾越节。犹大将他的银钱投资在地产行业——城市南部阿克尔达玛的窑户的一块田,正好就在地狱谷。随后,他“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 门徒们从躲藏地走出来过五旬节,在锡安山上耶稣享用最后晚餐的上房会面,“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圣灵允许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对在耶路撒冷居住的众多民族讲话,并以耶稣的名义治病救人。彼得和约翰经美门进入圣殿祈祷,这时一个腿脚不便的人向他们乞讨,他们说:“叫你起来行走。”跛脚人应声而立。

门徒们推举耶稣的弟弟雅各担任“耶路撒冷的监督者”以及以“拿撒勒派”著称的犹太门徒的领导人。耶稣死后不久,“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而雅各的领导势必使拿撒勒派有所壮大。耶稣说希腊语的门徒司提反谴责圣殿,他说:“至高者不住人手建的圣殿。”司提反经犹太教公会审判后,在城墙外面(可能是今大马士革门的北部)被乱石砸死,这证明大祭司能够判人死刑。他是基督教第一个“殉道者”(martyr)——该词源自希腊语中的“目击者”。而雅各和他的拿撒勒派依然信奉犹太教,忠于耶稣,但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继续在圣殿教学、祈祷。作为一个犹太圣人,雅各在那里广受崇拜。很明显,耶稣的犹太教并不比他之前和之后出现的其他传道士的犹太教更特殊。

耶稣的敌人并没有发迹。在他受难后不久,彼拉多就被一个撒马利亚伪先知拉下马。此人向心潮澎湃的人群宣扬他在基利心山上发现了摩西的骨灰瓮,彼拉多派骑兵过来杀了他的许多追随者。总督彼拉多已经将耶路撒冷逼上公开反叛的边缘,撒马利亚人也指责他残酷无情。

叙利亚总督不得不在耶路撒冷恢复秩序。他罢免了该亚法和彼拉多,将两人遣送回罗马。这项举动大受欢迎,耶路撒冷人欢欣鼓舞地欢迎这位罗马总督。彼拉多就此从历史上消失了。与此同时,提比略厌倦了希律·安提帕,但他的王朝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希律家族即将迎来非同寻常的复辟,而这要感谢犹太王子中最冒险的一位,是他同精神错乱的罗马皇帝结交,并重新夺回了耶路撒冷。

圣殿山,希伯来文为“Har haBayit”,阿拉伯文为“Haram al-Sharif”,《圣经》中称之为“摩利亚山”,是耶路撒冷的中心。西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是希律所建休憩广场西段护墙的一部分,该广场上矗立着伊斯兰教的圣地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对很多人来说,这块约14万平方米的土地仍是世界的中心。

两队工匠从两端相向而行,开凿500米长的西罗亚隧道,为城市提供水源。当他们在中间相会时刻碑庆祝。1891年,一个还在上学的男孩发现了这段铭文。

在返回耶路撒冷前,贪婪的亚述帝国国王西拿基立猛攻希西家的第二大城市拉吉。西拿基立尼尼微宫殿上的浮雕描绘了这一血腥的围城战以及城内居民所受到的惩罚。图中的犹地亚家庭被一个亚述人押送着。

大流士在他的波斯波利斯皇宫里。他是统治耶路撒冷两个多世纪的波斯帝国的真正建立者。大流士允许犹太祭司实行自治,甚至发行了图中所示的耶胡德(犹地亚)钱币。

圣殿中的希腊碑文警示说,异教徒若进入内殿,将受死刑。

圣殿山南边和西边的墙多为希律时期所建,包括圣殿和西墙。坚固的东南角是尖塔,耶稣就是在这里受到了撒旦的诱惑。从墙上的裂缝(在图中最右边可看到)似乎可以看出左边是希律时代的巨大的方石堆,右边是年代更久远的马加比时代的、小一点的石头。

耶稣受难图。几乎可以肯定,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罗马人所为,并得到圣殿精英支持,以消除对现状构成的所谓的弥赛亚威胁。

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上描绘了对他个人胜利的庆祝活动。拱门上,马加比王朝的标志——犹太人的七星烛台——被展示出来。而右边的钱币上镌刻着“占领犹地亚”的文字,以纪念这次胜利。

焦躁、暴戾而又胸怀雄才大略的哈德良皇帝查禁了犹太教,还将耶路撒冷重建为罗马人的城镇,名叫“埃利亚·卡皮托利纳”,由此引发了由巴尔·科赫巴领导的犹太人起义。巴尔·科赫巴发行了如图所示的钱币,其上描绘了重建后的圣殿。

1978年,亚美尼亚人在圣墓大教堂底下发现该涂鸦(其上文字意为“上帝,我们来了”)。该涂鸦的年代或许可追溯至公元300年左右,这是否说明,当时的基督徒朝圣者是在哈德良的异教神庙下祈祷?

君士坦丁大帝并非圣徒,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但他信奉基督教,还改造了耶路撒冷,将圣墓大教堂交给自己的母亲海伦娜管理。

皇帝和哲学家尤里安推翻基督教,恢复了异教信仰,并将圣殿山交还给了犹太人,后来他在与波斯人的战斗中身亡。

马达巴地图展示了拜占庭时期耶路撒冷的壮丽景象,而圣殿山作为象征犹太教的“垃圾堆”并未在其中体现。在东方落入波斯之手后,希拉克略皇帝于630年经金门进入耶路撒冷,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认为这是大灾难降临的场景。

阿拉伯的征服:该图出自尼扎姆写的诗Khamza,它描绘了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场景。穆罕默德骑着人面飞马布拉克来到耶路撒冷,然后行至天堂,与耶稣、摩西和亚伯拉罕交谈。

阿卜杜拉·马利克修建的岩石圆顶清真寺显示了伊斯兰教和他的倭马亚帝国的至高无上。岩石圆顶清真寺挑战了基督教,超越了圣墓大教堂,强调穆斯林在犹太圣殿的基石上修建清真寺,由此成为犹太人的继承者。

萨拉丁时而残酷无情,时而富有耐心又宽宏大量,他建立的帝国包括了叙利亚和埃及,在消灭了耶路撒冷的军队后,萨拉丁占领该城。

在阿拉伯人眼中,苏莱曼大帝是苏丹;而对基督徒来说,他则是恺撒。苏莱曼从未到过耶路撒冷,但他把自己看作是“第二个所罗门”,我们今天看到的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城墙和城门都是他重建的。

1831年,长着红胡子的阿尔巴尼亚军队统帅易卜拉欣征服叙利亚,并代表其父穆罕默德·阿里差点攻下伊斯坦布尔。他残酷镇压耶路撒冷的农民起义,并将该城向欧洲人开放。

大富豪及犹太慈善家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七次访问耶路撒冷,他是最早在耶路撒冷老城外修建住宅的人之一。1860年,蒙蒂菲奥里开始修建风车磨坊和房舍。蒙蒂菲奥里符合维多利亚时代对一个“理想的犹太人”的定义,但他也有隐秘丑闻存在:在八十多岁时,他与自己十几岁的女佣生了一个孩子。

从19世纪30年代起,从俄国来的说意第绪语的犹太人和从阿拉伯世界来的塞法尔迪犹太人不断加入耶路撒冷说阿拉伯语的塞法尔迪犹太人群体。欧洲来访者对也门犹太人和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不讲卫生和异域风情既惊骇又深深着迷。

耶路撒冷占人口多数的是俄国东正教农民,而雅法门和大卫街是欧式耶路撒冷的中心。

哈伊姆·魏茨曼出生在俄国的一个犹太小镇,他与王公贵族非常熟络。在魏茨曼的热情和魅力感染下,英国上层权贵劳合·乔治、丘吉尔(左图)和贝尔福开始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而阿拉伯的劳伦斯(右图)则致力于推动阿拉伯民族事业。

1917年,耶路撒冷市长侯赛因·侯赛尼(中间持手杖者)用扫帚系着床单,六次尝试向英国人投降。

1921年,阿拉伯的劳伦斯和埃米尔阿卜杜拉跟随温斯顿·丘吉尔经过奥古斯塔·维多利亚花园。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为哈希姆家族的阿卜杜拉建立了新的外约旦王国。

谢里夫从未原谅他野心勃勃的儿子们,包括先为叙利亚国王、后为伊拉克国王的费萨尔以及后来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因为这二人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1948年的阿拉伯胜利者、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向耶路撒冷的人群挥手,而他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暗杀阿卜杜拉的刺客死在阿克萨清真寺。

(从圣墓大教堂的穹顶鸟瞰)一年一度的复活节圣火仪式人头攒动,热情洋溢,常发生伤亡事件。

危机中的以色列政府:以色列总参谋长伊扎克·拉宾(左)在压力下崩溃,不得不服用镇定剂;摩西·达扬(右)出任国防部长。该图所示为1967年危机加剧时,达扬与拉宾在一次内阁会议上的交谈。达扬曾三次警告侯赛因,不要发动攻击,保持克制,直到叙利亚和埃及战败。

1967年,以色列夺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权。很快,以色列士兵便聚集在西墙祈祷。“尊贵的禁地”(穆斯林对圣殿山的称呼)的一位谢赫在窗内张望。 keO6LcIYOCh5VhnyNvCy5Wp/9iEWi7+Q2OaTyi+zMQ6pIhbLFbY59pXGIM+sS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