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虽然现在经常把“陶”和“瓷”组合在一起来说,但其实陶和瓷是两种类型的东西。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种陶器,包括彩绘陶、暗纹陶和几何印纹硬陶等。瓷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远不如陶器,主要还是原始的青瓷。不过,此时的瓷器制造水平也的确比商代时期的原始瓷器有了很大的提高,与秦汉时期的早期青瓷器相差无几了。

战国时期的彩绘陶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一种陶器,和原始时期的彩陶并不一样,所以在名字中添加了一个“绘”字,从而将其和彩陶区分开来。当然,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不单单是名称,在制作方法和顺序上也有所不同。制作彩陶时是先在陶胎上画画,然后再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先烧成陶坯之后再在上面画画。由于是后来画上去的,所以花纹不太牢固,十分容易脱落。

大部分彩绘陶都采用轮制,所谓轮制是指使用木制圆轮制作的陶器,也有的陶器是用模制的,用很低的温度烧制。彩绘陶属于泥质陶,有灰色和褐色两种类型。如果是灰胎,通常就用黑色的陶衣装饰,然后再在黑色陶衣上撒一层白粉加以彩绘,其中黑线和红彩用得较为普遍。若是褐胎,一般就刷上白粉,然后加以彩绘,花纹主要用红色。另外也有十分罕见的彩绘陶是用金银绘线的。

彩绘陶的造型各种各样,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战国时期所有的器皿,比如鼎、敦、豆、壶、碗、盘、杯、盒、罐、炉等。此外,彩绘陶的装饰纹样也很丰富,常见的有几何纹、云纹、花瓣纹、鸟兽纹等,其中又可以细分成更多样式的纹。彩绘陶的艺术之美恰恰体现在它丰富多彩的彩绘图案上。这些图案的色彩搭配和应用图案的规则都是有讲究的,非常值得人们吸收借鉴。

彩绘陶最初在中原地区得到发展,随后流传到长江以南,它的流行地区比暗纹陶要广泛得多。彩绘陶在当时的一种用途是作为陪葬用的。由于战国时期盛行厚葬,于是彩绘陶就变得十分盛行。

说完了彩绘陶,接下来说一下暗纹陶。暗纹陶的名字也是根据它的制作方法而来的。在陶坯未干前,用某种工具把它轻轻地压出各种花纹。由于是轻度的按压,所以仅在有光线时才能隐约看出它的纹样,因此将它称作暗纹陶,也叫砑花陶。

暗纹陶大多是用细泥制成的,胎质呈灰黑色,主要用来制作壶、鼎、豆、罐、盒、盆等,常见的装饰纹样有弦纹、锯齿纹、栉齿纹、山形纹、螺旋纹以及“S”纹。暗纹陶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战国时期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在中原地区颇为流行。据考古发现,暗纹陶在河南洛阳中州、河南郑州、山西侯马、山东临淄等地的战国墓中都曾出现过,且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

再来说说几何印纹硬陶。考古学家在浙江绍兴等地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几何印纹陶窑址,由此大致可得出,几何印纹硬陶长期盛行在我国东南地区。由于这种硬陶在胎土中含氧化铝较高,需要高温烧制,所以常把它和原始的青瓷放在同一个窑里烧制。浙江所产的几何印纹陶的胎骨坚硬无比,颜色多为紫色或黑紫色。陶器上面装饰有米字纹、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田字纹等各种几何形花纹。出于审美考虑,有的还在其肩部划出细小的波浪纹,与其下部的粗布纹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更具有审美效果。

说完了陶器,接下来说一下瓷器。原始青瓷形成于商代,其实已经很接近青瓷了,只是它的制作工艺还不够成熟,所以就称它为早期青瓷。原始青瓷主要产于我国浙江省一带,在浙江省绍兴富盛已发现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原始青瓷的胎质密度大且细腻,呈灰白色。烧制青瓷需要很高的温度,这使得它的器形规正。春秋时期的瓷器纹饰也变得更丰富了,除了之前流行的水波纹、编织纹、水草纹、网格纹和变形云雷纹之外,还增加了假竖耳和“∽”形的装饰。不过到了战国时期,青瓷纹饰又开始变得由繁到简,可能是为了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相匹配。这一时期瓷器的釉质较薄,且施釉不匀,有剥釉现象,釉色主要为青黄色,也有灰青、灰绿等色。在用途上与之前相比,增加了大量的碗、豆、杯、钵、罐、瓮和筩等日用品。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些其他的陶瓷也很不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塑和瓦当。陶塑又称为陶俑,是用来陪葬的明器,也就是冥器。商代时就已经出现了陶俑,在河南省安阳还曾发现为数不多的带有镣铐的男女陶俑。除了陶俑,战国时期的明器还有用木俑来代替的。陶俑不仅有人形的,也有各种动物类型的陶俑,比如郑州二里冈曾出土了两个战国时期的陶鸭,且陶鸭的足、尾、翼都是可以拆分的,制作十分精巧,再加上彩绘,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瓦当则是用于建筑领域的一种陶制品。随着城市的扩大,战国时期的砖瓦制陶工艺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瓦当是瓦的头端,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在实用性方面,它可以在屋顶漏水时保护檐头;在美观方面,瓦当一般呈半圆形,上面用印模印有涡状纹、对鸟兽纹、树木纹、几何纹、星云纹、饕餮纹等装饰花纹。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官方经营的陶瓷,更有私家生产的陶器,可见陶瓷在当时已经呈现规模化的趋势了。官方经营的陶器上常会刻有“相邦”“守相”“左陶户”等字样,而私家生产的陶器上一般刻着“文牛陶”“陶午”“栗疾己”等人名。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非凡。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陶瓷依旧是一件极具艺术性的工艺品,有很多陶瓷爱好者都在市场上购买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收藏起来,以此展现个人品位与审美情趣。这些陶瓷工艺品即便再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也不会过时,因为它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LGtDhZfLElwYHk7zVgc1D7f5uA88VkNyKWzC8sxPypE0LgeYn0ER+SMOSrDfQJ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