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政治上旧制度和统治思想的崩塌,在诸侯争霸天下的局面里,新的政治制度应运而生,由此也产生了这个时期的选官制度。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种选官制度。

第一是军功爵制。这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选举官员的制度。魏国最先变法,倡导推翻以前以“亲、故”作为奖赏的标准,而重新提出了“察能而授官”“食有劳而禄有功”的观点和想法。军功爵制动摇了奴隶制时期世袭制的选官制度的根基。

魏国变法以后,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变法,其中尤以商鞅变法最为有名。商鞅实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意思是说,只要是有军功的人,不论这个人的出身、阶层是怎样的,都会受到奖赏或提拔为官员;另一方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意思是说,贵族没有获得军功的就不能获得爵位、享受特权。

在军功爵制的影响下,世袭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创,王权贵族的子孙后代不可能再仅仅通过“血缘之亲”而轻而易举地得到相应的官爵和地位,没有军功的贵族后代的身份也只是与普通百姓一样。可见,军功爵制是通过“选贤任能”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当然,这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在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下,统治者们都希望能够有贤才能士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为自己上阵杀敌、出谋划策。

军功爵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励那些贤才能士展露自己的才能,也让整个社会都处于积极的氛围中,这一制度的实行对于国家强兵富国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以才论功、以能行赏的想法是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

第二是荐举制。军功爵制还只局限于武将,而在选举文官方面主要产生了荐举制,它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种选官制度。荐举制是指推荐选举有才能的人,授予其相应的官职,和军功爵制一样,都极大地冲击了世袭制的根基。荐举制也叫察举制,荐举的依据就是被荐举人的德、才等方面,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推荐,这显然与之前的“世袭制”是格格不入的。根据形式不同,荐举可以划分为内举、外举和自荐。所谓的外举就是一个团体内的人向统治者推举有才能的人并授予其官职,外举就是团体以外的人向统治者推举贤才;自荐是自己推荐自己,就是所谓的毛遂自荐。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形式,官员或者其他人根据统治阶层的诏令,通过考察来向统治阶层选举出有才能的人并推荐。选举的主要内容包括贤良方正、孝廉、太学博士弟子以及特举特科等。

荐举制的出现可谓是利弊参半的。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世袭制的腐朽根基,打开了选官制度迈向新征程的大门;另一方面,它的弊端也随着逐步实行而渐渐显露出来:选拔官员的过程中会出现弄虚作假、勾结党羽、徇私舞弊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荐举制失去了它的效力和独具的优势。

第三是养士制。除了自下而上的荐举制以外,当时还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养士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社会局面,统治者对于贤才能士的渴望是无法言说的,而养士制就是统治者们通过养士的方式召集一大批贤人在自己周围,为自己出谋划策,帮助自己争夺地盘,称霸天下。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更盛。养士最多的是所谓战国“四君子”,也就是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仅孟尝君门下就有三千人。这些养士们有的是招募的,有的是自荐的,有的是被别人推荐的。他们中有的是智勇双全的人,而有的是鸡鸣狗盗之人,但也不乏有一些才能超群的人,为统治者积极出谋划策,宣扬统治者的思想,游说四方。这些人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官职,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一定担任某种官职或领取俸禄,可是他们的身份得到了当时社会和他人在认知程度上的一致认可。可以说,养士们更像是统治者的“智囊团”,有了“智囊团”,国家的发展和兴盛在一定程度上进展更快。

战国时期的养士对权贵有很高的期望值,不但要求他们能满足自己很高的物质待遇,还要求他们懂得人才,善于使用人才。而且,养士们是不分贵贱的,就是说他们受尊重的程度完全由他们的才能来决定,不管身份是尊是卑。权贵者更要做到充满仁义,礼贤下士,不能因为自己的尊贵身份就看不起养士。

第四是游说自荐制。很多有才华的人为了进入仕途,或者是为了宏图大志,或者是为了心中理想,往往自己寻求上升途径,他们会在各国之间奔走,寻找机会。他们有的直接给当地的国君上书,有的进行游说,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在获得国君的信任后就能获得重要职位,由文人学士晋升为高官。游说自荐制也对奴隶制社会世袭特权产生了冲击,使越来越多的能人志士为国家做出贡献,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也得到空前提高。然而,这种选官制度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极具偶然性,国君往往为某位能人志士的一句话所打动,就封他一官半职,所以国君的感性也为国家的秩序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种选官制度各有各的特征和背景,并且都各有利弊。选官制度的变革本身就是思想的进步和跳跃,更不必多说实行这些制度给统治者带来的巨大影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官员选举制度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9xBTtjA+t5nd4H21KyPOKKiYphSLeazQzYOkO7NojD9NnCBi97v/LoW06lfgqt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