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值-方差模型是由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z,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于1952年提出的,这个模型把多种证券的投资组合看作是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和度量,然后把投资组合的风险分解为两部分——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
该模型依据以下几个假设。
(1)投资者在考虑每一次投资选择时,其依据是某一持仓时间内的证券收益的概率分布。
(2)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的。
(3)投资者的决定仅仅依据证券的风险和收益。
(4)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对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根据以上假设,哈里·马科维茨确立了证券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计算方法和有效边界理论,建立了资产优化配置的均值-方差模型。该模型涉及复杂的数学公式,这里不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5.5节。
1970年,美国学者威廉·夏普在其《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一书中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这个模型多用于对股票的定价。我们可以用CAPM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某只股票,你认为它价值多少?这个价值并非现实中的价格。举例来说,2021年春节后市场上出现了炒鞋热,当时一双网红鞋的售价约1000元,而你认为它仅值300元,这300元就是你作为投资者综合各方面因素后给鞋子的定价。股票和普通商品也是一样的。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R a =R f +β a (R m -R f )
其中:
·R a :预期的投资回报/收益率;
·R f :无风险收益率;
·β a :证券的贝塔值Beta;
·R m :预期的市场收益率;
·R m -R f :市场风险溢价;
其实,CAPM展示的是某只特定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其风险之间的关系。
首先,公式中为什么有一个无风险收益率呢?这是说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率一定要大于无风险收益率。一般市场公认的无风险收益率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其次,Rm-Rf得到市场风险溢价,即用预期的市场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公式存在呢?这是因为作为投资者,我们之所以不选择存定期而选择投资股票,是因为股票的收益高。但到底高多少呢?用预期的市场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算一下即可。
那么,这里的βa有什么意义呢?βa是用来衡量投资工具和市场的波动情况的。如果βa为1,表示大盘涨多少,这只股票就涨多少;如果βa大于1,则表示这只股票的波动大于市场平均值。
例如,一个投资者正在评估一只股票,这只股票每股价格100元,每年派息3%。与市场相比,该股票的βa是1.3,这意味着它比市场投资组合风险更大。此外,假设无风险收益率为3%,并且投资者预期的市场收益率为8%。那么,基于CAPM公式的股票预期收益率为3%+1.3×(8%-3%)=9.5%。
CAPM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这个公式背后有一些假设和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现代金融理论基于两个假设:第一,证券市场是充分竞争、完全有效的市场;第二,这些市场由理性投资者主导,他们具有相同预期,并追求最大收益率,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总体而言,CAPM帮助投资者了解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投资者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虽然它不是一个完美的模型,但其分析问题的角度是正确的。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衡量风险大小的模型,来帮助投资者决定所得到的额外收益是否与其承受的风险相匹配。
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是CAPM的拓展,由斯蒂芬·罗斯在1976年提出。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如果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的话,市场上就会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下面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假如一条街上有A和B两家面包店卖一样的面包,但A店一个面包卖5元,B店一个面包卖10元。因为存在价格差异,假设我们可以拿着10元钱去A店买2个面包,然后去B店卖掉,这样就可以得到20元。渐渐地,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A店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B店则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最后,A店提升价格,B店降低价格,逐渐达到一个均衡价格——一个面包7.5元。套利定价理论就是算这个均衡价格的模型。
套利定价理论现已成为资产定价理论的重要框架之一,其定价思想为:在不存在套利机会的无摩擦市场里,当市场均衡时,资产价格与其未来收益一定存在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即定价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