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其间经历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此时草木凋零,天寒地冻,昆虫蛰伏,万物闭藏。植物停止了生长,动物大部分进入了冬眠,自然界万物呈现出“闭藏”的状态。人与自然相应,到了冬天,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
冬季闭藏,不宜大汗出,会导致阳气发泄,屡屡被寒气迫夺而致病;过汗还可致精随液出,阴精耗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亦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故冬季运动不可太过剧烈。北方室内有暖气,室温不宜过高,建议保持在17~23℃。室温过高,容易汗出,不利于冬“藏”,而且还会使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协调性变差、反应速度降低等等问题。
冬季洗浴不宜太勤。洗澡过于频繁,而且水温高,会使腠理大开,不利于“冬藏”。年轻人建议每周1次为宜,老年人建议7~10天一次或更长。特殊部位可每日清洗一次,每周可以洗头2~3次。
冬季气候的特点是寒。寒性凝滞、收引,人体感受寒邪可致气血凝滞不通而出现感冒、冻伤、手足皲裂、关节炎等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冠心病等也容易因受凉而发病,因此冬季做好防寒养藏工作非常重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保护身体的阳气,远离寒冷,保持温暖,使阳气勿外泄,促进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
在冬天保持温暖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穿保暖舒适的衣服。冬季衣服要选择透气性小、保暖性高的面料。一般导热性越低,保暖性就越高。其中羊毛、腈纶、蚕丝、醋酯黏胶棉的导热性较低,保暖性就较好。衣料中含空气越多则保暖性越好,如新鲜的棉花、羊毛等物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空气,因此保暖性较好。另外,穿衣服的层数多,衣服与衣服之间就出现了空气层,则保暖性增大。因此,冬天穿衣,不可只穿一件棉衣,而应多穿几层衣服,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保暖性。而最外层应该选择致密且透气性低的材质,这样寒风才不易吹透衣服,进入内层,起到保暖作用。但也不可选择如人造皮革等完全不透气的材质,因运动后容易出汗,若外层衣服完全不透气则热量不易散发,而使内层衣服甚至中层衣服均被汗浸湿,此时若解开衣服或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冷风侵袭,致受凉感冒。对于内层衣服,应选择透气性和吸湿性较好的材质,如各种纯棉材质的内衣、内裤、秋衣、秋裤等,这样身体出的汗液能及时被衣料吸收,产生的热量也能及时散出去,保证皮肤的干爽。中层的衣服要蓬松一些,多含些空气,保温性好。
冬天衣服的颜色要选择深一些和吸热性好一些的。黑色衣服可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88%,其次为紫色、红色、橙色等,白色最低。材质的表面光滑度也会影响热量的吸收,表面越粗糙吸收热量越多,因此像毛呢等材料做的大衣是冬季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着装上还需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衣服不要穿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使组织缺血而冻伤。其次,穿衣不可过多过厚,尤其是纯阳之体的小儿。俗话说:“要使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穿得过厚会使小儿体温调节功能降低,抗寒力下降,易患感冒。冬季着装还要注意头和脚的保暖。冬季要注意头颈部的保暖,因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1/3,颈部有大椎、风门、肺俞等重要腧穴,故应戴上帽子、围巾以御寒。下肢的保暖也尤为重要,因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均起于足,循下肢内侧至腹(胸),三阴经分别与肝、脾、肾三脏相通,若下肢长期受寒则影响三脏的功能。现代女性为求美丽,往往在寒冷的冬天穿裙子,下肢只穿材质稀疏的打底裤,寒风一吹就透,没有太强的御寒功能,还不穿棉鞋,长此以往寒从足生,导致宫寒不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女性朋友们改变一下自己的着装,争取做到既保暖又美丽,不要盲目跟随潮流,穿出属于自己的、健康又时尚的风格和美丽。
冬季阳气内藏,人体阳气也趋于潜藏,此时进食膏粱厚味,身体有能力消化和吸收,并藏于体内,成为能量储备,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因此我国自古就有冬季进补的习俗,“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天进补的好处。
冬季进补是为了补足人体亏虚,可以根据体系选择合适的食物或药物进行滋补。冬季气候严寒,进补以温补为主,可选择牛肉、羊肉、鸡肉、黄豆、蚕豆、胡萝卜、葱、姜、蒜、韭菜、龙眼肉、大枣等食物。但也应注意科学调配,补之不当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首先要注意不能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需要摄入脂肪类食物以补充能量,但过食肥腻之品,则会伤脾碍胃,滋生痰热。现代医学也认为,摄入油腻之物过多,会引起血脂增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其次,过度虚弱之人不宜大补。有些身体虚弱的人服用滋补的食物或药物后,病症不减反而出现了口干、烦躁、咽干、腹胀等情况,这就是虚不受补。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久病体虚,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而滋补之品大多质厚滋腻碍胃,不利于消化吸收,因此不但不能被利用,反而留在体内郁滞化火,出现一派虚火上炎之象。同时注意不可盲目追求名贵药食。补药不是越贵越好,关键要适合自己的身体需求。俗话说:“药证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也毒。”所以,冬季进补切忌一味追求名贵药材,药不对症吃了反而对身体有害。此外,在伤风感冒时不可进补。当机体感受外邪出现外感表证时,正气与邪气抗争于肌表,此时若盲目进补,则闭门留寇,使表邪内陷,难以祛除。中医学理论讲,表证当以汗解,表邪解除后,再进补,以免疾病深入迁延不愈。最后我们还要知道进补虽好,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补药。冬季进补只是保健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平时的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愉悦,保养得当则胜过各种补品、补药。
冬季气温低,人体的机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肺活量降低,血流量减少等。因此,需要参加一定的户外活动,使身体接受寒冷的刺激,从而使肌肉、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增强,身体产热量增加。同时人体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都会在冬季进行的锻炼中得到增强,有助于预防感冒、气管炎、贫血和肺炎等疾病。
但要注意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造成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运动时的着装也要合适,户外锻炼要穿得暖和,注意手足等末梢部位的保暖,但也不可穿得过厚,以免影响四肢活动或出汗过多导致感冒等。运动中间休息时要注意穿上外套,以防寒风透过张开的毛孔侵袭身体致病。运动结束后要用干毛巾将身上的汗擦干,换上干爽的内衣,避免用身体捂干汗湿的衣服。且运动不可过量,身上微微似欲汗出而未大汗,四肢都伸展畅达为最佳。不可迎风呼吸,使寒风进入口中,刺激呼吸道,对呼吸系统,甚至对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跑步是冬季一项不错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对防治冠心病有较好的作用。跑步时肺活量明显增加,改善心肺功能。肥胖的人跑步可降低胆固醇,改善脂质代谢能力,从而预防动脉硬化,净化血液,轻身延年。另外,跑步还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冬季的阳光是一剂良药,好处多多。冬天多晒太阳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强筋健骨。多晒太阳可减少体内褪黑激素的生成,褪黑激素可导致人情绪低沉,消极悲伤,抑郁等。因此多晒太阳可使精神振奋,心情舒畅,降低抑郁情绪的产生。太阳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促进人体造血机制的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血色素增加,改善贫血。高血压患者也可在冬季选择多晒太阳以降压,因身体在太阳的照射下会产生维生素D 3 ,维生素D 3 与钙结合可控制血压。所以要好好利用冬天的阳光,晒出强健的体魄和美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