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从立夏节气至立秋,中间包含阴历四、五、六三个月份,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是一年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特点主要是热和湿。人生于天地间,与外界是统一的整体。夏天气候炎热,生机旺盛,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畅达于外,阴气内伏,此时人们往往喜寒凉的食物及环境,若不加注意则易使体内阳气受损而致病,古语云:“唯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凉水。”因此,夏季养生应顺应阳气盛于外、阴气伏于内的特点,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等症,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盛夏时节,10~14点应减少外出。夏天户外活动时,须注意防暑防晒,可戴帽子、戴太阳镜、涂防晒霜、打太阳伞等以保护头部、皮肤及眼睛等,减少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与白内障及皮肤老化的关系密切,因此防晒是很有必要的,但近视超过600度或有青光眼的患者不宜戴太阳镜。
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当外界的温度过高,湿度大,无风,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蓄积过多;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劳作,无防暑措施;或出汗过多,体内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但未及时补充,水盐代谢障碍;或夏季过度劳累,饮食不当,使机体耐热能力降低,均会出现中暑。若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乏力等表现,则是中暑先兆,有中暑先兆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带,用温水擦洗全身,若有条件可用酒精擦身以降温。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盐糖水,也可煮绿豆水、金银花水、荷叶水放凉服用。如果出现虚脱现象则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
湿为长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之主气,与脾相应。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湿邪亦伤脾阳,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和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身重困倦,头重如裹等。有些人一到夏天就出现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食欲减退,甚则身体消瘦,这就是民间俗称的“苦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疰夏”,与湿邪困脾有关。疰夏的发生,暑湿伤人是外在因素,而脾胃虚弱,正气不足,则是根本原因。因此,平时要多注意自我养护,顾护自身正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才能避免疰夏的发生。若湿邪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呈秽浊不洁之状,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黏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夏天天气炎热、潮湿,细菌繁殖快,食物容易变质腐败,不慎误食就会使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另外,夏季人们易贪凉饮冷而伤及脾胃,而出现急性感染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上吐下泻症状。此时,要及时就诊,不可自行找药服用,以免耽误病情。另外,急性胃肠炎恢复期间的养护也非常关键,因为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人应注意休息,食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且不可在疾病恢复初期就大鱼大肉,一味进补,这样只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适得其反。还要禁酒、咖啡、肥肉、冷菜、含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等,要慢慢养护,至完全康复。
夏季防暑虽重要,但是随着空调的普及,防寒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往往大汗出,此时皮肤外周血管舒张,汗孔张开,突然进入空调房,低温环境使皮肤血管突然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热量散发,此时人体最易受人造寒气侵袭致病。且空调房一般密闭不通风,促使细菌滋生,通过人们的呼吸系统而感染疾病。突然的寒冷刺激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腹腔脏器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避免空调病的发生,需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室内温度不低于25℃;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空调房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待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科张国玺教授说:“现代人活得就像反季节蔬菜一样,冬暖夏凉,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菜味道不好,这样的生活方式,又怎么塑造一个健康的身体呢?”夏季不出汗会憋出一身病。
有研究发现,由于女性的新陈代谢较男性差,自律神经比较敏感,因而更容易患“空调病”。当然,这还与女性夏季多着裙装,易受冷气侵袭有关。另外,身体消瘦的人由于体内水分少、血液循环差,也容易患“空调病”。那么夏天使用空调,室温多少度为好?这要以男女着装不同而异。内着长袖衬衣、外着西装、系领带的男士,最舒适的平均室温为24.4℃;上着长袖衬衣、下着较厚毛料裙子和连袜裤的女子,最舒适的平均室温为26.8℃;而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较薄面料裙子和长筒袜的女子,最舒适的平均室温为27.8℃。英国专家认为,既舒适又不影响健康的室温最好是27~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较适宜。如果这种室温你还感到凉,可适当添加衣服;如果你觉得热,可在室内装一台换气扇,以加快空气流通,增加凉意。记住,天气再热,室温也不宜调到24℃以下。
夏防寒,除了防空调,还要防冷饮。
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刚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食物温度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易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夏季虽热,但饮食不可过冷。过冷的饮食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立即减缓,寒邪之气直逼脾胃,肠蠕动减弱,甚至肠痉挛,会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胃肠有炎症者饮用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胃酸反应而生成具有酸性的碳酸化合物,在胃内产生气体,刺激胃肠道,会加重胃肠的炎症。而痉挛性腹痛往往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刚拿出的食物引起的。
夏天天气炎热、潮湿,出汗较多,因此在穿衣时应选择吸湿性及透气性好的衣料。不同材质的衣服吸湿性也不同,其中蚕丝织品、亚麻、棉织品的吸湿性和透气性都较好,因此夏季衣物应多选用此类衣料。夏季五行属火,在脏为心,火热太过则易使人心情烦躁,此时宜选用冷色调的衣服,且色彩宜浅淡,如淡蓝、淡粉、浅灰、乳白、浅绿等,这类颜色吸热性差,可减少热量的吸入,且给人以清爽舒适的感觉。服装的款式也要简洁,以宽松舒适为主,切不可繁复或点缀太多,让人感觉很热或者累赘拖沓。夏天出汗较多,各类衣服都要勤换勤洗勤晒,防止细菌滋生,诱发各种疾病。
夏天的鞋子也要选择透气散热性能好的,以免长脚气。塑料鞋、橡胶鞋透气性太差,不宜选用。夏天足部易出汗,应选单薄、透气、吸湿性能良好的丝袜和棉袜,以保持足部的干燥与舒适,防脚臭脚汗。
夏季应特别重视饮食的合理搭配,因夏天湿热重,机体为保持体温的恒定,内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增加热量的排出,而最主要的方式是大量出汗,此时体内水、无机盐、氨基酸等也随汗液的排出而流失。因此平时应注意水、无机盐等的摄入,以防钠离子、钾离子等丢失过多而致头晕、恶心,甚则昏迷等症状。因消化功能减弱,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限制,因此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食寒凉之物,以养护脾胃。
夏季属火,其味苦,中医认为苦味的食物泄热、燥湿、止泻。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日益富足,在饮食上摄入了过多的肥甘厚味之品,使体内郁热过重。苦味食物中含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消炎去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作用。中医认为苦味食物有清心除烦、消暑、燥湿等作用,像苦瓜、苦菜、马兰头、绿茶等都可在夏季多摄入,但也不可过食,以防伤及脾胃阳气。
中医五行中夏季属火,火克金,金在脏属肺,火气过旺则克伐肺金而使肺气相对不足,此时宜适当增加辛味食物的摄入以补肺气。如辛味的辣椒、生姜、大蒜等,少量摄入既可增加食欲,又可辛温燥湿,且能微微发汗,以促进散热。尤其在长夏季节,湿气重,更宜服用辛温的食物,符合春夏养阳之道。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心色赤,宜食酸。”夏天出汗多,多吃些酸味的食物可敛汗。且酸甘养阴,像杨梅、山楂、西红柿等既酸又甜的食物可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以防汗多伤阴。另外钠盐随汗液排出,因此夏季饮食中应注意吃点咸味的食物以及时补充出汗丢失的盐分。
孙思邈的《摄养枕中方》中说:“当时不觉即病,入秋节变生诸多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夏天阳气浮于体表,体内阳气相对不足,脾胃功能低下,若贪凉食冷则会导致脾胃受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土生金,若夏天脾胃受损,到了秋天肺金会相对不足,而致抵御外邪功能降低,使人易患感冒、咳嗽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给运动增加了难度。高温使人不适、容易疲惫,此时进行运动锻炼,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以应对炎热的夏天。
首先,夏季的运动应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可以到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地方,可以跳广场舞、练气功、打太极拳等。
其次,运动要适度,不可过量。夏天天气本就炎热,易出汗,汗为人体津液,出汗过多则耗气伤阴,此时如果运动量过大,一来会使身体疲劳,二来则使大汗出,不利于身体健康。且出汗后要用干毛巾将汗擦干,并换干净的衣服,不可立刻洗凉水澡或者喝冷饮,否则会使寒湿入侵,外则伤及肌表的阳气,致感冒发烧等;内则伤及脾胃,出现腹痛、腹泻等。运动汗出后,正确的做法是擦干身体,喝温的淡盐水,洗个温水澡,如此可消除疲劳,使身心舒适。
另外,游泳是非常不错的夏季运动项目,在酷暑难耐的天气里,在碧水清波中一展身手,不仅消暑清心,而且强身健体,一方面可增强心肺功能,另一方面可增强机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提高耐寒及抗病能力,使肌肉丰满,体型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