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健康管理医师的基本内涵

本章从概念表述、职业定位、职业区别、职业功能、职业特征5个方面阐述健康管理医师的基本内涵。

一、概念表述

健康管理医师是基于以医学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的社会现状,为满足人民健康需要,应对亚健康蔓延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井喷的社会问题,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提出的,具有疾病预防、疾病诊疗、健康管理等功能特征的全新职业模式、行业形态和理论范式。

从执业资质上看,健康管理医师是与中医医师、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并列的第五类执业医师,是以二级预防为工作重点,以亚健康、亚临床个体,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主要在基层提供疾病预防,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础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的专业医师。

二、职业定位

为及时预防控制疾病,提高个体健康水平,我们将健康管理医师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

健康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从完全健康到患病,个体一般依次经历:完全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临床疾病状态。在完全健康状态,很多行业的人员都会以其政策和行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着人们的健康,不需要医学工作者的参与;在临床疾病状态,临床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会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卫生服务。而对于亚健康和亚临床状态,国家和社会却一直没有明确谁能来对接相应的卫生服务工作。

亚健康状态与亚临床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两个中间状态。其区别是:前者更接近于健康,虽然有身心失调、活力减退等症状,但不存在临床检测证据,又称次健康状态;后者更接近于疾病,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证据,又称亚临床疾病、疾病前期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社会、生物、心理、行为等因素的改变,亚健康、亚临床个体的健康状态在不断地变化。除意外伤害和急性病外,绝大多数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都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换言之,大部分的疾病患者都曾长期处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倘若在此阶段,能够有专业医师为其提供积极、优质、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够对其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评估、诊断、干预和治疗,便可寓防于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从而达到疾病预防与风险控制的目的。

目前,有机会进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亚健康、亚临床个体,只能获得由临床医师提供的一次性的鉴别、指导或(和)治疗服务,不会获得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绝大多数没有进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亚健康、亚临床个体,将不会得到任何由医师提供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只能被动等待健康的恶化,直至因患病感到不适,才会进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当前卫生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忽视了亚健康、亚临床人群的健康服务需要,没有将医学与健康管理学相结合,不能为其提供以医学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不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最终错失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良机。

随着疾病谱与死亡谱的改变,亚健康、亚临床状态的疾病防控地位将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亚健康、亚临床人群的健康状况不能及时改善,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无疑会给我国经济、社会乃至民族的发展埋下隐患。为此,我们将健康管理医师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旨在满足亚健康、亚临床人群的健康服务需要,填补亚健康、亚临床状态的卫生工作空白。一方面,该定位将有助于落实我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二级预防策略,有助于破解卫生成本效益难题,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化和老龄化改变带来的卫生挑战;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增强健康管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使健康管理在基层全面铺开,有助于促进我国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需要说明的是,将健康管理医师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是为了强调和发挥其二级预防的实践意义,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服务于完全健康状态或者临床疾病状态的个体。

三、职业区别

健康管理医师与健康管理师、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的职业区别是由职业定位不同造成的。在理论上,健康管理师职业定位于完全健康状态,健康管理医师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临床医师职业定位于临床疾病状态,公共卫生医师职业定位于健康-死亡全过程,由此产生诸多差异。职业定位区别见图3-1。

图3-1 职业定位区别

(一)与公共卫生医师的职业区别

公共卫生医师是运用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以及其他卫生学科知识与方法进行卫生防病和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的专业人员,主要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疾病分布状况,寻找病因和影响因素,探索发病规律,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组织实施干预行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公共卫生医师与健康管理医师的工作目的不同。前者对应健康-死亡全过程、生存-生活全环境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致力于提高全人群的健康水平;后者对应更加微观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致力于改善个体或家庭的健康状况。虽然两者的工作目标不尽相同,但最终都发挥了疾病预防与健康维护的作用。

(二)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区别

根据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内容调整情况的说明》,健康管理师属于健康咨询服务人员,而非医师,自然不具有为个体提供医疗服务的资格权限。由于医学知识储备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现有健康管理师职业胜任力较弱,处于一种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尴尬境地。面对无症状的亚临床疾病患者,或者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亚健康人群,他们不能及时、准确地鉴别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不能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地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不能胜任亚健康、亚临床状态,乃至临床状态的健康管理工作。因此,从其医学资质水平来看,健康管理师只能胜任完全健康状态的健康管理工作。

健康管理医师是兼有健康管理学和医学知识的医师,具有医疗权限,能够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合理行使诊查权、处方权等医师的权利。虽然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但可在实际工作中以亚健康、亚临床状态为中心,向前后健康状态延伸,服务于完全健康个体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

(三)与临床医师的职业区别

第一,能力差别。临床医师是为临床疾病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人员。其医学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高于健康管理医师,单就医学技能而言能够胜任全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治疗服务。但是,由于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投入大,让临床医师从事健康管理实属“大材小用”,浪费社会有限资源。而健康管理医师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所需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略低,因此培养周期相对较短,投入产出快,能够较快投入基层从事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工作。

第二,权利差别。临床医师享有完全的咨询、诊断、处方和治疗的权利。但是,健康管理医师由于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其医疗处置权应该受到限制,一般不具有输液、手术等需要在医疗机构实施的权利(偏远地区除外)。

第三,服务方式的差别。传统临床医师的服务方式为坐堂行医,等待患者前来就医,不利于落实全过程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医师的服务方式更加主动,有助于保证健康管理的数量和质量。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健康管理医师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主动承担起监测、分析和督促的工作,会主动深入服务对象家庭与工作单位进行跟踪、干预和治疗。此种服务方式在医养结合(指医疗工作与养生工作相结合,下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残障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现阶段,全科医师是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主体。除门诊医疗服务外,全科医师还承担了建立健康档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长期随访、社区重点人群预防保健等大量工作。“多面手”的职业定位容易造成“管不过来”或者“什么都不管”,由全科医师统揽基层健康管理和治疗工作绝非长久之计。

对此,政府及卫生管理人员应该调整好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疾病治疗的服务责任结构,应该让全科医师更多地关注门诊医疗,将保障首诊质量和转诊效率作为工作首要任务;应该把需要在医疗机构之外完成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疾病治疗工作分离出来,交由健康管理医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职责分工明确、功能相互补充的最佳资源配置状态和最大生产效率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结果。

四、职业功能

(一)疾病预防

防微杜渐,忧在未萌。健康管理医师职业功能体现在一、二、三级预防并举。首先,健康管理医师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适宜措施,通过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引导个体消除或避免健康危险因素,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对应一级预防;其次,通过提供健康体检、评估诊断、适当干预治疗来促进健康恢复和遏制疾病发展,落实二级预防;最后,通过直接提供,或与临床医师、医疗机构合作提供疾病治疗、疾病护理、疾病康复等服务,来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参与三级预防。

(二)疾病治疗

健康管理医师能够为亚临床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体现了其疾病治疗的工作职能。与临床医师不同,健康管理医师的治疗手段不限于生理方面的基础药物治疗或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医疗技法,还从心理、社会两方面提供体育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治疗等服务。

(三)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医师在管理理论指导下提供连续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服务,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使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最大化,体现了其健康管理的工作职能。首先,健康管理医师依据健康监测与评估的结果,制订健康干预计划。其次,通过领导、组织、协调服务对象形成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利用非正式组织力量和现代通信技术保障服务质量。再次,通过及时地跟踪与随访,了解个体健康-疾病状态变化情况,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评估。最后,根据健康评估结果,调整健康干预计划与服务策略,进入下一轮的健康管理循环。

五、职业特征

(一)融合性

从知识背景来看,健康管理医师是以医学和健康管理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人才;从技术能力来看,健康管理医师是兼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心理学等适宜技术以及其他相关职业专长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从服务过程来看,健康管理医师通过综合运用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技术方法,将预防、治疗、管理三大功能融为一体,能够避免居民落入卫生服务断层之中,有助于保证卫生服务的专业性与连续性,体现职业的融合性。

(二)主动性

与传统坐堂行医模式不同,健康管理医师的主动性更强。健康管理医师会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主动联系居民、主动提供服务;会根据健康档案、既往病史以及检查结果,积极发现并鉴别不同健康状态人群,主动为其开出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和治疗处方;会通过微信、QQ、电话、邮件等现代通信方式来跟踪个人执行健康管理计划的状况,提醒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及时检查,指导服务对象用药、护理、康复等医疗保健行为;会定期开展健康评估,主动提供最新的评估结果。

(三)长期性

与一次性的医疗服务关系不同,健康管理医师与居民具有长期性的契约服务关系,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从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的卫生健康服务,包括病前预防保健,病中健康治疗,病后康复、跟踪及后续健康干预。无论服务对象出现何种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医师都会坚持追踪到底,全程负责;对于没有执行干预治疗方案的服务对象,健康管理医师也会与其沟通和交流,督促其坚持自我健康管理。 lERnq6ObNPtx+6LElTg4k+R6xs9gu7yBlHl8uFcXWkooXoN7TtzpsaDwxHJOYF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