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设想

从完全健康到患病,个体一般要经历完全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和临床疾病状态。这期间,健康危险因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体健康状况及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诊断和干预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是预防控制疾病、促进维护健康的重要工具。相关研究表明:在健康管理方面每投入1元钱,就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现阶段,中国的亚健康人数超过9亿人;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3.3亿人,高血脂患者人数超过1.6亿人,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14亿人;2018年新发癌症患者约428.5万人,死亡癌症患者约286.5万人,平均每天新发癌症患者1.17万人。如果能够利用健康管理守住我国9亿多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如果能够通过医学与健康管理学的完美结合,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及早管理好这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那么居民的健康将得到全面守护,国家社会将节省几十亿元的医疗费用,再加上与健康相关的生产效率的回报,实际效益将更大。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想使以上愿景成真,就必须要形成一支以医学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这是因为健康管理服务整合了医学服务技术优势,其技术特性决定了服务提供者不仅要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治与护理方法,还要掌握消除和避免健康危险因素,维护和促进个体群体健康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应该是既会“治已病”又会“治未病”的医学专业人才;其综合、主动、连续的管理服务特征更要求服务提供者走入寻常百姓家,全职全面地从事健康管理工作。

然而,由于培养成本较高,医疗人力资源紧张,以医学为基础的医护人员不可能放弃临床工作而专门学习和专职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由于缺乏专业医学知识与技能,营养师、健身教练、健康管理师等健康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准确鉴别、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无法完全胜任亚健康、亚临床状态以及临床疾病状态的健康管理工作。虽然不少医疗服务机构设置了“健康管理医师”岗位,尝试将医学与健康管理学的优势特色相结合,但是这些“健康管理医师”大多是从其他科室抽调,由临床医师兼职完成健康管理工作,不够“专心”与“专业”,反而造成医疗人力资源的浪费。

对此,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行业或者职业,其具有全面的生命健康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然而,最理想的不一定是最现实的。退而求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相对满足居民健康需要,能够融健康管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知识与技能为一体,并且在经济上可为社会负担的行业或职业,至少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把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法顾及的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健康服务人员无法完全胜任的亚健康、亚临床人群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做好。

亚健康-亚临床状态、亚临床-临床疾病状态之间的区别较为模糊,而其间的变化联系又比较紧密。因此,要做好不同状态的健康管理工作,就必须清楚其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这就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与技能;在确诊为亚临床、临床疾病后,就必须要提供对症治疗和康复指导,以防止疾病恶化,促使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如此才能胜任亚健康-亚临床状态,甚至亚临床-临床状态的健康管理工作。由此,提出健康管理医师的研究设想。

本研究提出的健康管理医师是以医学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专业化人才,是专职、专业、专门从事健康管理,长于“治未病”“治欲病”,兼能“治小病”的医师,与专注于“治已病”“治大病”“治专病”的临床医师不同,与不能“识病治病”的健康管理师亦不相同。在人民健康需求不断增加、卫生挑战不断升级的今天,要促进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就有必要建立健全健康管理医师制度。

二、研究目的

我国的卫生工作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缺健康管理的现象,不能做到有效防控疾病,导致大量亚健康、亚临床人群只能被动等待健康恶化,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只能依赖药物、手术治疗,最终造成我国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不断增加。

对此,我们研究团队提出建立健康管理医师制度,设立健康管理医师,通过经济、管理等制度的创新与应用,促使健康管理医师投身于基层,为我国庞大的亚健康、亚临床人群,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提供一步到位的防、治、管结合服务,为落实二级预防与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理论思考。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见图1-1。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当前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等学科研究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实践应用,缺乏关于大健康学科的融合性研究,严重滞后于卫生实践的发展需要。

图1-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健康管理医师是具有疾病预防、疾病诊疗、健康管理等多种健康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研究健康管理医师制度体系,将会为促进疾病预防、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实践融合提供一些全新的理论思考,有助于探索防治管结合服务的理论新范式,促进健康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和多理论融合,拓展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实践意义

本课题是基于当前卫生工作的薄弱之处,根据社会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而进行的应用性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居民而言,建立健康管理医师制度有助于满足其不断上涨的健康需求,有助于改善亚健康蔓延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井喷的健康状况,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第二,对于学科教育与人才就业而言,本研究有助于打破健康管理学与医学之间的学科行业壁垒,培养以医学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专业化人才,有助于规范和激励健康管理医师的职业发展,带动人才就业和收入增长。

第三,对于卫生事业而言,本研究有助于从源头防控疾病,破解卫生成本效益难题,推动健康产业创新与技术升级,倒逼形成以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方式为基础的、专业的、规范的、健全的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体系,从而促进健康中国2030宏伟规划的实现。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健康管理医师制度属原创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开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本研究放弃不断给基层临床医师工作加码的研究思路,从卫生人才供给角度,提出增设健康管理医师,使基层临床医师从烦琐的健康管理工作中得以解放,属医师资格制度创新。

2.基于卫生工作的薄弱点,本研究将健康管理医师职业定位于亚健康、亚临床状态,主张其提供一步到位的防治管结合服务,并以市场为导向设计制度规则,旨在以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方式落实基层二级预防与健康管理工作,是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不足方面主要体现在本课题是由逻辑推导而完成的探索性理论研究,有待实践检验。 82mNk2bFhXs51g831TmiKNzEOk3rpevKJ+7wP/itZTrp6DyBHSADQSwIvxGWqK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