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情志与健康

精神情志活动与人的心身健康密切相关是中西医公认的事实。但中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于精神情志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独有的精神养生理论。

形神关系是指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中医学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元气一元论”的宇宙分化观,强调“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并由此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形神一体”观,认为精神情志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有直接影响。

形为神之母,无形则神无以生;神为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类经·摄生类》云:“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说明形生神而寓神,神依赖于形而存在;精神活动对机体组织器官及其生理状态具有反馈性调节作用,可以能动地作用和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只有形神统一协调,才能身心健康,尽享天年。此即《类经·藏象类》所谓:“未有形气衰而神能王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独存者。”

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中医学强调精神调摄对维持健康的重大意义,认为精神愉悦,则阴阳平和,气血调畅,脏腑协调,健康长寿。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精神的含义很宽泛,包括意识、思维、情感、情绪、性格等多种心理活动。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所有的精神活动中,人们对外界事物主观感受的情态反应是表达情感的精神活动——“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最常见。

一、情志的含义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概称,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

中医学将人的各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概括为喜、怒、悲、思、恐五种,并纳入了五脏系统模式,即所谓“五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说明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并为其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中医学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情志致病因素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简称“七情”。《三因极一辨证方论》指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

二、情志的生理基础

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理活动以五脏为中心,故情志活动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精气化生五志,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忧),肾在志为恐。

五脏之中,心、肝两脏与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能主宰和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七情为病,首先伤及心神,进而影响其他脏腑。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调畅气机,以维持和调节情志活动不郁不亢。

心志为喜,肝志为怒,心肝两脏功能最易影响情志之常变。所以,古人常用“喜怒”概言各种情志变化。

三、情志与健康

(一)情志和畅,脏腑坚固

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是每个正常人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过程中对其是否合乎自己愿意或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的自然流露和本能反应。适度的情志反应是脏腑功能正常的表征,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人们在认知客观事物过程中,当顺乎自己的意愿时,会产生满意、欢愉、赞赏等情绪反应。“喜则气缓”,一般而言,情志和悦、心情舒畅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使气血畅达,营卫通利,从而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情志刺激因素在所难免,适度的情感反应不仅是心身功能正常的表现,而且能发泄不良情绪,宣解气血郁结,有助于维持和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与平衡,是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

(二)情志失和,脏腑内伤

当对认知对象采取否定或反对态度时,可引发愤怒、悲哀、忧郁、思虑、恐惧等情志反应。如果人们突然遭遇某种强烈的精神刺激,或羁绊某一长久持续的精神创伤,情志变化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调控能量;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必然会产生一些爆发性冲荡激情或萦绕心际难以排解的情志变化。其结果是造成阴阳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损伤,从而诱发或导致疾病的产生,中医病因学称为“七情内伤”。

《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以上论述说明突然强烈或持续不解的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体,引起超乎寻常的情志变化,可扰乱气机运行,内伤五脏精气,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偏激的情志活动与脏腑的伤损还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相关性。

此外,五脏精气、阴阳气血盛衰变化,亦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反映。《灵枢·本神》所谓“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等即是此意。

总之,情志和悦,动而中节,则气血调和,脏腑生机盎然,百病不生;情志变动,过激过久,则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疾病丛生。因此,中医学历来主张将调摄精神情志、保持形神和谐统一作为一生防病之首务,养生必先治神。 C74wxYg5HvnR+2VrDu7GSuwHymA01JDsmGv+3VCiZyCc8RIbSQxpUUYl4yri9S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