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数十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不断传承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60年代,以陈可冀院士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创立了“活血化瘀”理论体系并在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廖家桢教授为代表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吸收历代医家的经典,认识到治疗冠心病应倡导益气活血法,大胆提出了中西医治疗冠心病新学术观点——益气活血化瘀。赵步长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潜心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吸取前人和近代医家之精华,结合现代人群特点,从宏观准确性出发,至微观精确性入手,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理论体系——“脑心同治”理论,形成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学术观点——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病变,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其病理机制无论是模式动物研究还是人体试验的结果,皆与脂质代谢障碍、微炎症、自身免疫及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是多因素、多变量、多环节病理过程的结果。“脑心同治”理论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思想体系,备受中西医专家的认同。现在更多专家认识到“脑心”同治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设立脑心同治门诊。事实证明脑心同治理论的科学性,可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正在逐步进入“脑心同治”时代。

2019年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推动医疗卫生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医药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防”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以“未病先防”的理念推进预防关口前移,以“既病防变”思想推进中医药全面协同治疗过程,并以“瘥后防复”思想推进中医药全面延伸到康复过程。这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尤为重要。面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还有攀升的严峻形势,开展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防治、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势在必行。以脑心同治理论指导心脑共患疾病人群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一直坚持在“三防”方针下开展医疗教育活动,为保护人类健康发挥作用。希望能坚持下去并不断扩大,通过开展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活动,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1年9月2日 FrI8LxM1VersgNMalKiNfa2tzxIfzAo/o1pDee4daYuooM7zsS2BF2nZ2mlFPa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