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经筋的生理功能

经筋是人体运动力之源,是人体形体之象,其内络脏腑,外应天序,连缀百骸,周络全身。筋与脉并为系,筋为脉之载体,脉为筋之供体。筋强者壮,筋舒者长,筋劲者刚,筋和者康。肌肉解利是经筋的生理状态。“解”就是松软,“利”就是柔顺,即肌筋松软柔顺之意。

经筋的主要功能是主持全身运动及保护脏腑,并有联结各骨节、维络周身之作用。肌肉的弛张,以完成躯体的屈伸运动,保持人体活动的协调稳定。《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说明前阴的功能与经筋的功能相关。

(一)连缀百骸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187个关节(包括动、微动和不动关节),647块肌肉。骨间形成的关节之联结,主要依赖于筋性组织,《素问·五脏生成》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灵枢·经脉》云:“筋为刚,肉为墙。”形象地说明了筋、肉的生理作用。筋附着、连属于骨节,筋力坚韧,能约束、连缀骨骼和肌肉,使躯体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态,全身关节的运动滑利,主要是依靠筋的连属作用。在生理结构上,经筋与人体肌肉、肌腱、神经的分布、起点和走行基本一致,两者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与骨骼的联系方面,具有相关特点和规律。总之,人体以骨骼为支架,以筋肉为联结,以神经为通路,以大脑为指挥,共同完成人体的整体“趋翔”作用。

(二)主司关节

《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所谓束骨,即是将两块或多块骨约束成一体之意。此外,还可理解为约束骨骼的活动度之意。在《类经》亦有类似记载:“筋力坚强,所以连属关节。”这种连属关节的作用,就是经筋的基本功能;而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就是关节,关节的形成有赖于经筋的连接。经筋除了对上述相对稳定的关节有较强的约束功能之外,也附着于活动度相对较大的四肢骨骼关节。人体的各种运动,肢体的内收、外展活动均有其限度,而这个限度是由筋来决定的。

经筋既“皆属于节”,又可以“利机关”,主司关节的各种运动。然而,“利机关”则更指出了经筋正常的活动功能,有助于关节运转活动的有序和流利;机关,即关节,关节是人体肢体曲折旋转之处,但其运转要依靠经筋的肌肉牵拉才能实现,故肌肉的收缩是关节活动的动力。经筋是人体动力的主要来源,亦是出自于对“筋为刚,肉为墙”(《灵枢·经脉》)的理解,“筋”是力量的源泉,“肉”则代表一种质量而非力量。这在《医学入门》中得以证实:“人身运动,皆筋力所为,肝养筋,故曰罢极之本。”

在运动功能方面,经筋弥补了十二经脉所不具备的作用。经筋虽隶属于十二经脉,却是另一类具有运动功能的循行系统。大多数经筋可由机体的“心脑”直接支配,具有产生主动性随意运动,从而带动机体活动的功能,这种运动会对经脉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经脉虽具有流注传递之顺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但不能产生随意运动,故又有“经筋是经络的运动力学系统”之说。

(三)内安脏腑

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营养皮肉筋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脏与腑的功能各有不同。《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脏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的功能是腐熟水谷,传化糟粕,排泄水液。经筋虽不直接隶属于脏腑,但与内部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等。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盈,筋得所养,活动自如;肝血不足,筋的功能就会发生障碍。肾主骨,藏精气,精生骨髓,骨髓充实,则骨骼坚强。脾主肌肉,人体的肌肉依赖脾胃化生气血以资濡养。这都说明,人体内脏尤其是肝、脾、肾,与筋骨气血关系密切。

具体而言,肝主筋。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亦云:“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这些条文都说明肝主筋,主关节运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提出人到了50多岁,则进入衰老状态,表现为筋的运动不灵活,这是由于肝气衰、筋不能动所致。“肝主筋”,即全身筋肉的运动与肝有密切关系。肝血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

脾主肌肉、四肢。《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灵枢·本神》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全身的肌肉都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营养,一般人如果营养好则肌肉壮实,四肢活动有力,即使受伤也容易痊愈;反之,若肌肉瘦削,四肢疲惫,软弱无力,则伤后不易恢复。所以,调养筋肉要注意调理脾胃的功能。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消化吸收功能旺盛,水谷精微得以生气化血,气血充足,输布全身,筋肉损伤也容易恢复。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则化源不足,无以滋养脏腑筋骨,故有“胃气一败,百药难施”的说法,这正是脾主肌肉、主四肢,四肢皆禀气于胃的道理。

肾主骨,主生髓。《灵枢·本神》说:“肾藏精。”《素问·宣明五气》说:“肾主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其充在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都是说明肾主骨生髓,骨是支持人体的支架。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须依赖肾脏精气所提供的营养和推动。肝主筋,肝肾同源,筋骨同根,筋实则骨强,筋柔则骨顺。筋骨相连,骨折损伤必内动于肾,筋伤则内动于肝。若肾生养精髓不足,则无以养骨。肝血提供不充,血不足则无以荣筋,筋失滋养而影响筋骨修复。正如《灵枢·五变》云:“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因此,脏腑功能之强弱与筋肉密切相关。

(四)承载经脉

经筋与经脉是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经筋是经脉的载体,经脉是经筋的供体,经脉“着床”于经筋之中,以其运输之气血渗灌濡养五脏六腑和经筋、肢节;经筋以其“攀络系结”之特性,维络脏腑与经脉,两者相互依存,共并为系。正如《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在生理上,筋与脉同行,经筋所属的“四关”(两肘及两膝以下),成为经脉气血出入流经的十二原部位,经脉之井、荥、输、经、合穴位,均分布于“四关”范围之内,充分体现了经筋与经脉的生理关系。

(五)传导信息

经筋的本义包含神经,十二经筋的循行走向与神经的分布和反射路径一致,十二经筋是大脑与肢体关节传导信息的网络通路,属于壮医“火路”范畴。在生理上,经筋行则信息通,经筋结则信息滞,故经筋受心脑支配,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双重作用。当人体的某一部分经筋有病变时,这个刺激就可沿着经筋线传导,使其发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通过经筋反映于体表。

(六)外应天序

外应天序,指机体由皮部构成完整的人体表层结构,人体表层结构对内具有维护机体完整统一的作用,对外具有适应环境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称之为“外应天序”,即调节内外环境的反应作用,这是机体存活的必要条件之一。肌筋的整体调节功能属于机体局部调节,其对于整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肌筋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强烈收缩,可导致筋脉气血的滞留或瘀积,产生的疼痛是不良性刺激。反之,肌筋的正常生理反应及收缩对机体可起到良性调节作用。 O+HeDScGOoiq9LJEmdWcAU/tcMgmh8fZ6jFzXSDCqJV297mo/NpXygw2eahCbH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