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楔子
为什么足球俱乐部几乎永不消失

企业家都希望企业“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在1994年出版的《基业长青》中列举了18对企业,一类是“高瞻远瞩”型企业,另一类是相对平庸的对照企业。二十多年过去,无论是哪种企业,如果以投资收益评估的话,超过一半的企业的收益率无法跑赢通胀率,好几个企业被收购甚至破产重组。结论见仁见智,考虑到这些企业都是作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可见基业长青对企业而言是多么难以企及。

相比《基业长青》这本书圣经般的存在,2010年西蒙·库珀出版的《足球经济学: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就显得小众。我从不关心英格兰队是输是赢,只是书中的统计数字颇令人玩味。1923年,英格兰四级足球联赛共有88支球队。八十多年后,在2007—2008赛季,其中85支球队(97%)依然存在;75支球队(85%)留在最高的四级联赛中;其中的大多数,48个俱乐部,留在和1923年同一级的联赛里;留在前四级联赛的球队中,只有9支球队降了两级或两级以上。而足球之外其他行业的成绩如何呢?据调查,1912年世界最大的100家工业企业,到1995年有49家(也就是将近一半)已经不存在了。存活下来的企业中很多转了行,或者迁入新址。消失的那些大企业,当初显然比足球俱乐部强大得多,但在风险和危机面前却脆弱得多。英格兰几乎每个职业足球俱乐部都经历了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衰退以及腐败的主席和无能的主教练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富可敌国的雷曼投资银行都会轰然倒塌,而四处撒币、昏招频出的大曼联之流却依然独步天下。企业家们殚精竭虑,却往往功亏一篑,足球俱乐部经常举步维艰,却总能否极泰来,企业和足球俱乐部虽然有诸多不同,无法类比,不过值得人们花时间领略一下竞技体育的独特魅力。

当然,我们可以说足球运动不是生意,所以足球俱乐部可以违反商业规律,不会消失。但是足球俱乐部有企业的全部特征,有商务部门,有经营场所,需要大笔资金,需要自负盈亏,需要支付员工(球员)报酬,打出精彩比赛,取悦客户,也就是球迷。正常公司在商场上不进则退,面临无数挑战,例如,对手迎头赶上,消费者换了口味,新技术让整个行业过时,国外进口商品更便宜,政府干预,经济萧条,公司过度投资,或者运气不好。而足球俱乐部同样要面对上述情况,例如,对手实力强大,面临降级,经济萧条导致收入降低,高价买来的大牌球星无法正常发挥,战术混乱,球员内部不和。这么看来,足球运动不仅是生意,还是非常难做的生意。

如此难做的生意,足球俱乐部为何能永续传承?我们也许需要像分析一场比赛一样好好审视一番。

第一看组织的方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企业的兴衰成败和企业的管理者、经理人息息相关。足球俱乐部最大的资产就是人,资方、经营团队、球探、教练组、一线队员、后备队员、后勤、队医……找到合适的教练,选到合适的球员,资方不瞎折腾,后勤跟得上,上下一心,球队往往就能打出好成绩。否则,即便大牌云集,纸面实力爆棚,最终也只有赔本赚吆喝的命。足球这项运动从来不惯那些玩票的金主,所谓更好的球队,说的是战斗力、组织力更强的球队,不是更有钱、更有资源的球队。所以,把一大堆极具个性的专家、学者、明星,甚至灵魂舞者组织到一起,力出一孔,这个难度超过大型企业的组织设计、团队搭建。

现代企业追求高效、敏捷的自组织模式,提倡内部竞争、对外开放。而球队是一种天然的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无边界性与高度分权特征的组织。在高强度的比赛中,球员状态起伏,动态调整阵容是常态,这就是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球队吐故纳新是家常便饭。足球比赛千变万化,需要球员临场发挥,或个体或小组,没有剧本可言。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支持与学习的关系,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不是割裂的,组织要求员工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适应更多工作岗位的需要,定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内部岗位。优秀的球队同样需要球员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多面手总会受到青睐。球员的竞争性与流动性又远超企业,球队保持组织活力的压力远大于企业。

而且,球队的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练班底做个三年五载就算长的了,而企业的管理团队如果运气好,可以一干几十年。球队的组织架构需要反复重构,企业可经不起这么频繁的折腾。企业可以在某个特定时段脉冲式发挥,球队需要在漫长的赛季中长盛不衰,即需要稳定、连贯的组织力,但是球员、教练的运动生命短暂,需要不断更新。基业长青的前提是组织力常新,球队恰恰在这一点上有天然的内驱力。

第二看竞争的方式。竞技体育的比拼很直接,硬桥硬马在场上对决,综合实力、执行力清晰可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在隐秘的角落,资源获取、执行追溯、反馈闭环远不及竞技体育一目了然。企业间的竞争貌似远比球队间的竞争复杂,而竞技体育践行了一个企业长期挂在嘴边的口号——竞合。虽然各个企业把所谓的竞争对手礼貌地称呼为“友商”,但其内心无不希望将对手除之而后快,否则就不会有所谓的“垄断”。而足球俱乐部对上述所有影响几乎都有免疫力,场上踢得热血沸腾,场下却都是同一时代的“毕加索”。无论强者还是弱者,大家都共同维护良好的竞技环境,因为这是一个大舞台,彼此是剧中的一员。优秀的球队影响大一些,差一些的球队也不会彻底消亡。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球赛观众人数减少了12%。聚集许多足球俱乐部的英格兰北部经济受到重创。和别的行业不同,各支球队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因为他们知道足球比赛是需要对手的。1931年,阿森纳队(以下简称“阿森纳”)用一张3450英镑的支票拯救了另一支球队。人们在赞赏兵工厂 义薄云天之余,其实也不必太过惊诧,他们也是在拯救自己。因为他们知道,足球俱乐部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友军,而是时间和自己。

足球俱乐部不仅做时间的朋友,在现实中也真的有朋友圈。

一般同城球队容易成为死敌。以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英超”)为例,比如人所共知的利物浦队(以下简称“利物浦”)和埃弗顿队(以下简称“埃弗顿”)的默西塞德德比 ,曼彻斯特联队(以下简称“曼联”)对曼彻斯特城队(以下简称“曼城”)的曼市德比,阿森纳对托特纳姆热刺队(以下简称“热刺”)的北伦敦德比等,彼此间基本上是“如果邻居降级了,我开香槟庆祝”。但是,这种“仇恨”也仅仅限于娱乐和感情上,一支球队彻底被消灭,对其死敌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我曾经问过一个利物浦的忠实粉丝怎么看待埃弗顿,老人家开玩笑说,他希望埃弗顿永远存在,因为如果有人问他埃弗顿在哪里的时候,他就可以每次都讲这个冷笑话:“距离利物浦大约10分(时间、积分)……”

而除了同城死敌,联盟中有一批球队相互帮扶,当然不是在竞技成绩上帮扶,而是在运营层面提供助力。曼联、埃弗顿、阿斯顿维拉队(以下简称“阿斯顿维拉”)、纽卡斯尔联队(以下简称“纽卡斯尔”)、西汉姆联队(以下简称“西汉姆联”),以及利物浦、米德尔斯堡队(以下简称“米德尔斯堡”)、维冈竞技队(以下简称“维冈”)等球队,彼此在青训、球员转会等方面形成了一种默契。各支球队之间相互竞争、互相塑造,共同演化。

第三看取悦客户的方式。很多企业把“客户第一”“客户是上帝”挂在嘴边,赢得客户的青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足球俱乐部与其说是商业俱乐部,不如说它更具有社团属性,球迷与俱乐部的关系比消费者和企业的关系紧密得多。球迷对俱乐部经营的影响比客户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要直接。普通消费者感觉不爽最多掉头就走,而球迷不高兴,会打横幅,烧球衣,寄恐吓信,围攻训练场,在看台上给管理层添堵,而球迷组织对俱乐部施压往往能够奏效。1997年亚洲十强赛,中国队对伊朗队,2∶0领先,大连金州球迷全场高喊换李铁,中国队主教练戚务生顺应球迷换下了李铁,之后便兵败如山倒。在2021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以下简称“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已经成为中国队主教练的李铁再次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之后没多久,李铁再次黯然“下课”。很难说这种换人没有取悦球迷的成分,从时间线来看,被取悦的很可能是同一拨人。

相比企业,足球俱乐部似乎更加明白赢得球迷的心才是其最重要的生命线。企业取悦客户要建立在理智的经营、性价比最优的基础上,而足球俱乐部非理性得多。炒掉功勋卓著的教练组,重金买来飞扬跋扈的球星,听上去就太任性,但足球俱乐部就是喜欢这样的非理性繁荣。究其根源,你会发现这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只要有球迷支持,球队就能逢凶化吉。球迷给予球队巨大的回报,狂热而盲目的爱赋予足球俱乐部某种图腾的象征。通常说来,只要情感得到满足,球迷不太介意俱乐部的财务状况、高管的职业操守,甚至球队的成绩。很少有人乐于承认自己是某个商业骗局的受害者,但对自己是某支球队几十年的忠实球迷,甚至陪伴球队降过级引以为豪。不管球员是否作风糜烂、球队经营者有何种丑闻、球队水平有多差,总有一群人痴痴追随,只为一个名字、一个队徽、一个符号。所以,只要能取悦球迷,那就是地球上最为稳定的营生。

那么足球让球迷获得了什么呢?第一是娱乐。比赛就是演出,冠军能使人疯狂,而打法漂亮、风格鲜明的球队一样能让人赏心悦目。第二是社交。共同的爱好是永恒的话题,纠集一批弟兄一起看球、一起神侃完全超越了比赛本身。第三就是归属感。团队和地域形成同频共振,一句“代表上海的只有申花队”,瞬间就能把人分成两大阵营。“人是体育的尺度”,球队的策划与设计,都是围绕着如何取悦球迷,让球迷有更多“获得感”而展开的。很多时候,人们不仅喜欢足球本身,还喜欢球队营造的场景中浸润的情感、意志、人格和品位。

所以必须承认,足球俱乐部通过一百多年来的精心设计,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话题、有兴奋点、有参与感、有乐子,让我们寄托幻想、宣泄感情,让我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那些所谓的球队愚蠢拙劣的经营活动,都是他们太想取悦球迷,不得已而为之的,这也是足球俱乐部几乎永不消失的原因。与之相比,企业在取悦客户方面似乎太过精明。

我们习惯用成功企业的经验来对标当前企业的困境,比如风险投资公司经常评估标的公司是否是“下一个腾讯”或“某行业中的Salesforce”。这种对标非常容易让人从逻辑判断落入故事陷阱,因为对标通常源自局部场景,无法重现真实全景。正如“锚定效应”可以用“再锚定效应”来对抗一样,用竞技体育来类比企业运营可以降低确定性偏差。这种跨界类比能够让我们打开思路,对抗最先出现的锚定对标的吸引力。

当然,足球运动是一个复杂且深奥的项目,我只能叙述它的基本框架,甚至只是一个简陋的框架,以保证我能够展现和诠释这个框架。我并没有美化足球,只是不断地挖掘它。足球自身有它的力量,每多挖掘出一根枝条,就多展示一层茂密,越来越枝繁叶茂。这不是一个有结论的话题,毕竟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论。 lg2ur58NCyPRQic9kZ9429XNlbR7Cc+2YsN/KLR/gBACiTPbS/q2clxPj0//2Q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