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近期中国供应链发展趋势

基于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与示范工作经验,我们总结了以下四条供应链发展趋势,供广大学者、从业者参考。

1.3.1 数字化转型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新兴数字技术推动供应链转型升级、降本增效。许多企业利用智能算法进行供应链部分环节或全程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利用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等技术装备创新应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智能化;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实现订单、物流、库存可视化,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可控性。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人工经验偏差,提高了预测准确性和供应链运营效率,降低了供应链总成本。

一部分平台建设起步较早的企业已经开始将内部的供应链平台向外拓展服务功能,与外部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系统对接、功能集成、信息共享,构建产业供应链生态圈,提高社会资源整合优化效率。平台服务类型更加丰富,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模式出现。平台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横向发展,提供跨行业普适性的原材料供应、采购执行、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订单开发、产品代销、出口代理等集成化服务;二是纵向发展,深耕某个垂直行业,赋能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关键环节,提供专项资源、关键技术。

1.3.2 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绿色发展是未来趋势。在“双碳”背景下,许多企业以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供应链体系。一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已经开始主动进行绿色供应链转型,包括选择绿色供应商,实施绿色采购,开展绿色生产,依托绿色物流,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措施等,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用水、用能及污染物排放,应用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的绿色标准,使用绿色包装。

1.3.3 安全稳定水平提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稳定,特别是在大国博弈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愈发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大部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已经制定了供应链风控战略,并完善了相应风控制度。为提高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各关键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开始调整供应链布局,建立本地化供应链备份,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避免或减少“卡脖子”情况。

1.3.4 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物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影响到全球供应链资源的配置,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许多试点、示范企业作为我国供应链创新排头兵,率先主动抓住了全球供应链结构调整的机遇期,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开拓海外蓝海市场,尤其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产业,主动提升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打造中国品牌和中国名牌,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水平,部分行业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核心。纺织服装、家电、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高铁和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则是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速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配合相关国家工业化进程、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打造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区域供应链生态。 HhaY2/gFmxTanCXB9vH9w9klL3qnXleuCkYoOEL3KqZTtpbSH5ZzK0ndMt4GkX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