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统计,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关键词频数分布如图1-16所示。在266家企业提交的试点工作终期总结报告中,“平台化”“数字化”与“协同”出现的频次分别为180、146、133,在所有关键词中排名前列,说明这是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工作的焦点,符合近几年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智慧化”出现频次为99,一部分试点企业已经由数字化供应链开始向智慧化供应链升级。“云应用”“绿色供应链”“标准化”与“人才培养”频次分别为81、76、73和65,属于第三梯度的工作内容。“电商化采购”“集约化”“敏捷”“自主可控”“安全稳定”“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弹性”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但相较于试点企业中期工作总结报告来说,占比大大提升。这说明在党和国家积极推动下,企业供应链建设水平与理念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企业也愈发认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图1-16 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试点关键词频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台经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经统计,超过2/3的试点企业自建相关平台,超过3/4的企业利用业务平台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互动。很多整合能力强、协同效率高的供应链平台脱颖而出,串联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带动全行业供应链发展水平提升。
在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领域,伊利率先建设了农业资源整合平台,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成品销售各个节点之间的协同,通过平台实现了农工商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同行业企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平台建设经验。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集团建立并完善了全国性的棉花电商服务平台e棉网,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覆盖业务全流程的平台交易环境,提供交易通道,有效提高从棉花采摘到加工的供应链效率,降低了行业性风险。
禾丰牧业是畜牧业企业平台化建设的经验典范,充分发挥了核心企业整合资源能力,建立了链接种鸡场、孵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企业、肉鸡屠宰企业、养殖户、物流服务商和渠道商等供应链关键参与者的平台,实现了全流程信息资源共享,实时动态展现,提高了肉鸡养殖供应链运营效率。
在工业制造领域,海尔卡奥斯建立了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大幅提高了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海尔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探索工业互联网的企业,自2012年就开始智能制造转型的探索实践,从大规模制造转型大规模定制。作为由海尔自主研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核心是大规模定制模式,可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复制,创造用户终身价值,实现企业、用户、资源的共创共赢共享。
双星轮胎建立了以智能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能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双星供应链管理体系,赋能外部企业参与研发设计,有力推动了产品、服务、流程等关键节点的创新,整合了优质资源,服务用户与经销商,实现了多方共赢。
河钢集团建立了工业品超市平台与智慧物流平台。工业品超市平台业务覆盖企业劳保、办公用品采购、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维护,维修,运行)工业品采购及生产物资采购。通过平台化运营实现采购业务归集,提高了采购和运输的效率,降低了相关业务成本。智慧物流平台对物流流向与流动路线、空车分布、会员车辆硬件消耗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各条线路的运力需求,优化路线,加强车源、司机的标准化管理,提升运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规模化、标准化及精确地满足货主需求。
在供应链服务领域,怡亚通、东方嘉盛等供应链服务企业平台化起步较早,通过聚集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等社会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统筹能力与功能集成服务能力,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一站式、一体化”服务。目前已经具备根据客户需求,通过平台提供研发支持、品牌推广、渠道优化等定制化供应链专业服务,对客户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和服务等供应链各环节形成强有力支撑。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的热点话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传统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新形势、提高管理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全行业数字化建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引领与支持。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中,绝大多数企业有数字化转型的规划,许多企业发挥行业核心企业作用,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管理能力与生产水平,在供应链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国家电网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为统领,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驱动业务变革,打造“5E一中心”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形成更高效、更柔性、更敏捷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的数字化供应链转型,有效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中铁物贸建立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生态,搭建了全数字化建筑行业供应链生态环境,业务覆盖物资采购、物资供应、现场物资管理服务、招标代理服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于一体的鲁班电商平台,基本覆盖国内主要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化上游资源渠道,实现供应链数字一体化,为客户提供降本增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四联集团从业务流程优化、上下游协同两个维度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确立“数据治理”作为数字化供应链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业务数字化改造,集团风险管理部可以实时监测业务风险并进行干预,做到事前预防;通过集团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提升自身交易效率的同时将非标准化的各项交易数据标准化,为公司推动创新供应链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提供信息系统保障。
传化智联聚焦数字化升级,在园区服务、物流服务与增值业务等方面进行变革,打造直接面向客户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实施能力,以数字化手段连接起了各类企业上下游及内外部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物流一键发货、自动派单、运力调度、全程跟踪和一单到底等数字化管理,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货物“端到端”物流服务。
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实现协同运作的活动,通过协同进行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的集体行为。相较而言,平台化及数字化更多需要企业从内部管理入手,而协同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主动协调和适应。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有实现供应链协同的规划,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通过各种机制及技术手段或平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局部或全局协同。
TCL集团积极建设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吸引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强化研发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与核心企业的协同运行,突破资源约束和空间约束,提高产能利用效率。
浙江天伦、浙商中拓等企业在上游采购环节与国内外知名原材料供应商建立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开展联合集采,降低采购成本。在下游销售环节,打通线上线下分销渠道,提升全链条效率与效益,助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
上汽通用聚焦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通过全面高效的信息互通与数据辅助分析,助力供应商对汽车零部件趋势预判,实现对市场需求的敏捷响应、全链资源供需匹配以及上下游的高效协同,有效优化全产业链供应链总成本。
吉利控股积极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具体包括研发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及营销协同,打造精益制造和精益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全过程订单透明,缩短了交付周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智慧供应链是数字供应链的进一步升级和完善。智慧供应链具有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和自动化操作等能力或属性。近百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在试点总结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供应链规划,部分行业的领先企业已经实现智慧供应链落地,有效提高了全产业链的运营效率,为供应链各个节点带来了更高价值。
京东智慧供应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京东集团多年供应链运营经验结合,运用“大云物移智”技术提升供应链运作管理和智能化水平,对合作品牌商进行开放赋能,极大地提升了上下游供应链管理能力及绩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盒马鲜生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供应链平台,根据消费端的反馈实时调整供给能力,实现面向供应商的自动订货,帮助供应商进行分析决策,极大提高供需匹配的精准性。
福耀玻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分别建立“福耀供应链精益屋”“智慧供应链协同平台”等,对供应链进行智慧化管理,用新兴技术打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墙”,增加供应链信息时效性、准确性和透明度。
绿色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各个环节资源浪费最少,能量消耗最优,环境污染最少。建设绿色供应链与国家“双碳”战略一脉相承,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部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积极相应党和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节点绿色转型。
金风科技通过供应链协同平台SCC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了供应商绿色度评价标准,具体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等维度,有效推进供应商绿色程度。
厦门国贸、厦门建发、厦门象屿等以供应链全流程绿色化为发展目标,聚焦物流大通道建设,助力社会物流资源配置优化,积极投入绿色供应链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从“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各环节不断深挖,进一步打造绿色供应链服务体系。
航天长城专注绿色供应链建设,打造闭环供应链模式,根据自身业务特性,探索推动化纤品销售、租赁、清洗、回收再利用的绿色闭环供应链,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华能电商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供应链服务体系,从采购、交付、运营和回收等环节入手,为客户提供低碳环保、安全高效的供应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