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生物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类天性

本章译者:孙宇浩

第二章导读

本章视频导读,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人类天性指“天生的性质”。“天生”是指遗传。遗传学的英文是genetics,因此承载遗传内容的生物分子被称作gene,就是基因。基因是人“天性”的载体,那么,是不是人性、心理与行为都决定于基因(遗传)呢?如果是,那么我们自己的一切优点与成功都要归功于父母、祖先,而一切缺点与失败也要归咎于他们,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即使是同卵双生子(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如果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其个性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脑遭遇某种损伤或接受过某些塑造,即使基因不变,人的心理与行为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现在心理学已经积累起足够多的科学知识可以告诉我们,基因、神经与环境在复杂互动中塑造了每一个人。打一个简化的比方,基因与脑的关系类似于一辆车与司机的关系(如果精确一点,基因则更像是车的设计图)。车是预先设计好、在工厂的大机器上制造出来的,有发动机、有刹车,还有方向盘。但是,车在现实中上路后,何时加速、何时减速,走什么路线、开向哪里,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不取决于车,而是取决于司机。好司机懂交通规则、懂路线,还懂修车。司机和车走合适的道路,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很好地行驶,到达想去的地方。回到这一章的主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基因密码确定了“天生”的内容,人的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需要基因与环境的交互,而神经系统起到调控的作用。那么,基因、脑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具体是怎样交互作用而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我们的呢?这一章里有具体、清晰、易懂的回答。享受它吧!

孙宇浩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脑本质上是人类思考、情绪、行为和理解的基础。 WJAY7Cf4mfFr2LhvIt0Va4gIAcT1Z7kr8k3IFsmEaEmtjrv4YEfQ/vBsQsYr8Y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