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闫琪博士的“从功能到体能,从基础到专项”这一理念,是在2019年的“北京体能大会”上,当时闫琪博士发布了这一理论体系和思路。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向广大的运动人群推广这一理念,相信可以帮助大家打破不少误区,纠正不少错误的训练方法,解决不少经年累月形成的、以为再也无法恢复的“老毛病”和一些虽然苦恼、却被医生认为还不需要进行医学治疗的“小毛病”。尽管闫琪博士一直在精益求精地反复推敲、论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甚至直至图书成稿之后的几个月,还在吸收新的跨学科思想,不断丰富图书内容,但闫琪博士从来没有将这些新的思想“据为己有”,反而在图书筹备出版的这几年间,将自己的创新性理念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多次宣讲——在地方教练员的培训课程中,在研究生的专业课课堂上,在公开的峰会和讲座中。闫琪博士曾戏称:“我的书还没有出版,大家可能就已经学会这些方法了。”这一切都源于闫琪博士“一切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信念,希望更多人能够受益。
闫琪博士在国家队从事教练员工作已经有16年之久,跟队服务过跳水、游泳、花样游泳等多支国家队,重点保障过施廷懋、林跃等多位获得了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与专项教练、康复师、队医和心理咨询师等运动表现提升团队成员有过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对于人体的运动功能,他有着非常具有洞察力的理论研究和基于丰富案例的实践经验,是一位真正的有经验的教练。在服务国家队的过程中,闫琪博士始终秉持“一切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信念,打破固化的职责边界,不断以功能训练为中心点,一方面对医疗和康复端的工作进行观察和学习,另一方面深入钻研体能和专项端的工作,并在融会贯通之后重新树立了边界,构建了以功能为核心的桥梁,最终与赵鹏博士共同形成了“康复体能一体化”理念。
虽然“从功能到体能”这一理念是一位专业的国家队体能教练在训练精英运动员时的理论收获,但对于广大的、在活动中的普通人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我使用了“活动”而非“运动”这一概念,是因为我们首先要借由这一理念重新建立这样一种认知:并非只有参与运动的人才会出现运动损伤,缺乏运动的人同样会因产生运动功能障碍且未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最终出现运动损伤。功能是人体各个部位在保持正确位置(对位)的前提下,维持良好身体形态和姿势,不受限地完成工作、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能力。人体的活动能力可以通过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动作模式来评价。灵活性不足与过度、稳定性缺乏,都会造成个体无法正确地完成一个动作,这包括可能看上去完成了动作,但其实是借助于身体其他本不应该参与工作的部位的力量才勉强完成的情况,也就是动作模式的不当,或者说出现了代偿。当一个本来就已经不标准的动作被高强度、高频率地重复时,这个动作就在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个动作可能是跑步运动中的跨步,可能是高尔夫运动中的挥杆,更有可能就是此时你不正确的坐姿和刚刚在健身房里挥汗“撸铁”时的下蹲。闫琪博士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确保身体功能处于正常水准,大量的体育及健身锻炼对身体的作用才会是正向的。
闫琪博士的理论也基于人体区域相互依存理论。人体是一个系统性的存在,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仅指具有功能障碍的这一部位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而且包括其相邻部位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强化膝关节功能的训练涉及髋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性强化,以及下肢和核心区的稳定性改善;强化肩关节功能的训练涉及胸椎和盂肱关节的灵活性强化,以及肩胛胸廓关节和核心区的稳定性改善;强化腰部功能的训练涉及胸椎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强化,以及核心区的稳定性改善。在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得到改善后,训练者将进行动作模式训练,并在具备较好的动作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功能力量训练,以提高动作能力。
闫琪博士的训练方法帮助了很多人:不仅有因为腰部损伤无法正常进行专项训练的奥运冠军,也有因膝关节慢性疼痛影响任务执行的部队战士,还有经历跟腱手术后无法下蹲的普通人,更有像我的父亲一样,虽然没有什么急性的、物理性的损伤,但因为常年驾驶车辆慢慢发展成腰椎间盘滑脱I度至II度的老年人。我相信,闫琪博士的训练方法的最大使用价值恰恰就体现在这些非专业的、缺乏运动的普通人身上,因为这些人才是遭受了功能障碍之苦而不自知,或者虽然自知却苦无解决办法的“大多数”。闫琪博士帮助了太多人,我一直难以忘记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一位观众在目睹了闫琪博士不到5分钟就改善了一位体验者的膝关节前侧髌骨疼痛的问题后,得知闫琪博士服务于国家队,不会在任何健身房、康复诊所出现时的失望。这也是为何,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在打磨这套“人体运动功能强化及损伤预防训练丛书”,并希望它能尽快面世。希望这套书能够成为健身教练们的有力武器,帮助他们解决客户(也就是广大的运动爱好者们)的问题,也希望这套书能到达运动爱好者的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运动的乐趣,更希望这套书能被缺乏运动的普通人发现和使用,使他们接受闫琪博士的理念,获得更好的身体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