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运动功能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视为一个完整的复合体结构。例如,由于腰椎与骶椎相连,二者同时运动时可引起骨盆及髋关节的移动(例如上半身固定时双腿上抬,可使腰椎、骨盆、髋关节同时运动)。
构成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的骨骼包括腰椎、髋骨、骶骨和股骨,而且这些骨骼构成了髂股关节(髂骨和股骨形成的连结)、骶髂关节(骶骨和髂骨形成的连结)、腰骶连结(第五腰椎与骶骨形成的连结)等骨连结,并由包括背阔肌、竖脊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腘绳肌和股直肌等在内的约30块肌肉附着在其上。
构成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的骨骼
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位于人体中轴处,最首要的功能就是稳定身体。此外,由于该复合体上附着的肌肉、肌腱及筋膜等软组织结构既与上方的胸椎、颈椎、胸廓和肩胛骨等相连,又与下方的髌骨、胫骨和腓骨相连,因此该复合体不仅对整体性身体运动的力量传递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其上、下部位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反言之,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相邻的上、下部位的功能障碍也会对其发挥正常的运动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腰椎作为脊柱的一部分上与胸椎相连,下与骶骨相连,并从运动功能的角度出发与骨盆和髋关节形成了复合体结构。因此,在对腰部进行功能强化训练时,需综合考虑上述与其运动功能相关的其他关节及软组织。
本人陈述:大约10年前,我的腰部产生损伤,并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例如我无法久站或久坐,因为腰部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就连晚上睡觉时也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2018年,我参加了闫琪博士的一次讲座。闫琪博士在该讲座上提到了通过功能强化训练改善关节慢性疼痛的问题。在课间,我专门找闫琪博士咨询了腰部功能强化训练的内容。闫琪博士当时对我进行了简单的评估,指出我的胸椎周围软组织和髋关节外旋肌过度紧张,并现场指导我进行了呼吸训练、胸椎周围软组织松解训练和臀肌松解训练。很快地,我感觉腰部轻松了不少,前屈时的疼痛等级从6级降低到了2级。然后,在闫琪博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进行了胸椎和髋关节的被动拉伸训练。仅仅10分钟左右的时间,腰部的疼痛竟然消失了。最后,闫琪博士指导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稳定性练习和力量练习,并且告诉我只有重新建立腰椎的稳定性,才能够真正改善腰部的功能。当天晚上睡觉时,我的腰部不再像往常那样出现明显的疼痛,甚至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腰部仍然很轻松,没有出现明显的疼痛。这太让人兴奋了,困扰我多年的腰部疼痛竟然通过这些简单的练习就得到了有效缓解。于是,我立刻从网络上订购了泡沫轴和筋膜球等器械,并在之后的每天重复练习闫琪博士教授的动作。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感觉自己的腰部越来越“紧实”,并且几乎没有再出现明显的疼痛。
我把闫琪博士教授的这些动作和方法分享给了运动员和身边的教练,并且得到了积极的反馈。感谢闫琪博士,我会坚持训练下去,更会把这些高效的功能强化训练方法分享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收益!
本人陈述:跳水项目需要不断地磨炼专项技术。多年的高强度训练导致我的腰部出现了严重伤病,在起跳和落地时会有明显疼痛,后被诊断为腰部椎间盘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我的竞技能力。
2016年,我开始跟随闫琪博士进行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训练。他应用系统的功能训练方法帮助我从调整呼吸入手,松解了紧张的肌肉,很快地控制住了疼痛,并通过一系列稳定性和力量训练,逐渐改善了我的腰部功能。闫琪博士告诉我“每天都应该重复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练习”,我深以为然。因为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练习,让我的核心功能得到强化,腰部症状明显减轻,并且可以每天参加高强度的专项训练,逐渐恢复最佳竞技状态。这些积极的变化最终让我在东京奥运会顺利获得两枚宝贵的金牌。
闫琪博士的腰部功能强化训练方法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效果明显。我非常希望这些实用、高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更多的运动员和普通人预防腰部损伤,改善腰部慢性疼痛,高质量地运动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