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支撑结构,由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5块骶椎融合构成)和尾骨(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构成)五部分组成,并形成了颈曲(向前凸)、胸曲(向后凸)、腰曲(向前凸)和骶曲(向后凸)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腰椎是支撑腰部的主要结构,并与上方的胸椎,以及下方的骨盆和髋关节形成运动复合体,以协同完成多平面、多角度的复杂运动。
腰椎共有5块,组成腰曲,凸向前方。腰椎由椎体、横突、上关节突、椎弓和棘突组成,椎孔位于中间,供脊髓穿过。上下关节突之间构成了关节突关节,亦称椎间关节,可做微小的运动,属于平面关节。由于脊柱的所有运动都是多个节段联合运动的结果,因此整体而言,脊柱具有多个运动轴,可在多个平面内进行运动,整体运动幅度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腰椎虽然可进行范围较大的伸展、屈曲和侧屈运动,但其旋转运动的角度仅为5~10度。因此,虽然胸部和臀部的旋转在视觉上会让人认为是腰部在进行旋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生活、工作和运动过程中,过度旋转腰椎是引起腰部损伤、造成腰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脊柱(侧面)
腰椎(上面)
腰椎(侧面)
脊柱周围的韧带可稳定脊柱,并限制脊柱在不同平面上的动作。脊柱周围的韧带主要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横突间韧带等。
前纵韧带起于枕骨,止于尾骨,位于脊柱前面,可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
后纵韧带起于枢椎,止于骶管,位于脊柱后面,可防止脊柱过度前屈和椎间盘向后突出。
黄韧带连接相邻的椎弓,可防止脊柱过度前屈。
脊柱韧带(侧面)
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连接相邻的棘突,二者在棘间韧带后方融合,可加强椎骨间的牢固性,防止脊柱过度屈曲。
椎间盘是相邻两个椎体(除寰椎与枢椎之外)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共23个。其中央部分的白色胶体物质是髓核,髓核的外围包绕着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纤维环。椎间盘可支撑和转移椎骨之间的负荷,让椎骨之间得以活动,并帮助吸收整个脊柱的震动,减轻压力。
椎间盘(上面)
如前所述,脊柱可在不同平面内运动。在矢状面上,躯干可绕冠状轴进行屈伸运动。在冠状面上,躯干可绕矢状轴进行侧屈运动。在水平面上,躯干可绕垂直轴进行旋转(回旋)运动。此外,躯干还可绕中间轴进行环转运动,例如,脊柱下部不动,上部进行圆周运动。
使脊柱(腰椎段)前屈的肌肉主要是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和腰方肌等。
使脊柱(腰椎段)后伸的肌肉主要是下后锯肌、横突棘肌和竖脊肌等。
使脊柱(腰椎段)侧屈的肌肉主要是竖脊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腰方肌等。
使脊柱(腰椎段)旋转有关的肌肉主要是横突棘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髂腰肌等。
相关肌肉解剖图(前面)
相关肌肉解剖图(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