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人体运动系统基础知识

1.1.1 解剖学基本方位与术语

为了深入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相对关系,我们需要有一个广泛认可的基本参考。例如,什么是解剖学中的标准体位或姿势,什么是前面和后面,什么是上部和下部,什么是内侧和外侧,以及什么是远端和近端等。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指的是:身体直立,双脚并拢,脚尖朝前,双臂下垂,掌心向前。在学习人体运动系统有关知识时,无论身体处于什么姿势,一切与方位有关的描述均建立在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的基础上。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前面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后面

前面和后面,上部和下部,内侧和外侧,以及近端和远端等,都是相对而言的状态。靠近腹部的位置是前面,靠近背部的位置是后面。离头部更近的位置是上部,反之,离脚部更近的位置为下部。靠近身体正中线的位置为内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位置为外侧(在四肢中,上肢的内侧也叫尺侧,外侧也叫桡侧;下肢的内侧也叫胫侧,外侧也叫腓侧)。四肢靠近躯干或身体中心的位置为近端,远离躯干或身体中心的位置为远端。

人体各部位

人体可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四肢指的是上肢(上臂、前臂和双手)和下肢(大腿、小腿和双脚)。躯干部分主要指除头部、颈部、四肢以外的部分。

头部颈部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脚

人体各部位

人体基本切面

想象有平面能够穿过身体,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并由此获得三个人体基本切面: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这三个平面两两之间互相垂直。

矢状面:垂直穿过身体,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

冠状面:垂直穿过身体,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平面。

水平面:平行于地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

垂直轴冠状面冠状轴水平面矢状轴矢状面

人体基本切面和基本运动轴

人体基本运动轴

人体有三个基本运动轴: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这三条轴线两两之间互相垂直。

矢状轴:从前向后穿过身体,与冠状面垂直且与水平面平行的轴线。

冠状轴:从左向右穿过身体,与矢状轴垂直且与水平面平行的轴线。

垂直轴:从上向下穿过身体,与水平面垂直的轴线。

1.1.2 骨、关节与肌肉

成年后的人体具有206块骨。这些骨相互连结,构成了人体的基本支架。人体的骨按形状主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长骨为冠状,中间细长,两端膨大,主要分布于四肢。短骨近似于方形,主要分布于腕部和踝部。扁骨呈略薄的板状。不规则骨的形状无固定特点。

躯干骨包括26块椎骨(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骨)、24块肋骨以及1块胸骨。其中,椎骨是典型的不规则骨,胸骨是典型的扁骨。

上肢骨包括4块上肢带骨(2块锁骨和2块肩胛骨)以及60块自由上肢骨(2块肱骨、2块尺骨、2块桡骨和54块手骨)。其中,肱骨、尺骨和桡骨是典型的长骨。

下肢骨包括2块下肢带骨(即髋骨)和60块自由下肢骨(2块股骨、2块髌骨、2块胫骨、2块腓骨以及52块足骨)。其中,髋骨是全身最大的不规则骨,股骨是最长的长骨。

颅骨有29块,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

全身骨骼

关节

骨与骨之间的相互连结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通过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者直接愈合等方式无腔隙连结称为直接连结。通过囊性结构相连,中间有空隙,能够方便活动的,则称为间接连结,即人们所熟知的关节。

关节的分类

关节的分类方式主要有四种:按照构成关节的骨的数目分类;按照关节的运动形式分类;按照关节面的形状分类;按照运动轴的数目分类。

按照构成关节的骨的数目可将关节分为单关节(由2块骨构成,例如髋关节)和复关节(由2块以上的骨构成,例如肘关节)。

按照关节的运动形式可将关节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合关节。例如,肩关节可以不依赖别的关节独立运动,属于单动关节;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共同作用完成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属于联动关节。

按照关节面的形状可将关节分为平面关节、球窝关节、杵臼关节、圆柱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及滑车关节。各类关节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按照运动轴的数目可将关节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以及多轴关节。

关节的运动

关节的运动主要围绕运动轴进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屈曲和伸展:身体某环节绕关节的冠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能进行屈曲和伸展的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椎骨间的关节等。例如,在弯举动作中,前臂向前运动时即为在肘关节处屈曲,向后运动时即为在肘关节处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则正好相反,小腿和足部向后运动为屈曲,向前运动为伸展。

水平屈曲和水平伸展:上臂或大腿以外展状态,围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向前运动为水平屈曲(也叫水平内收),向后运动为水平伸展(也叫水平外展)。

内收和外展:身体某环节绕关节的矢状轴在冠状面的运动,靠近身体为内收,远离身体为外展。能进行内收和外展的关节有肩关节、髋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例如,双臂向身体两侧张开时即为外展,向身体靠拢时即为内收。

旋内和旋外:身体某环节绕关节的垂直轴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又称为回旋或旋转运动。其中,身体环节由前向内旋转为旋内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转为旋外或旋后。此外,躯干的旋转分为旋左和旋右,而不是旋前和旋后。

环转:身体某环节可绕两个及以上的运动轴做环转运动。例如,上臂以肩关节为支点画圈。

特殊运动:肩胛骨的上提和下降,以及上回旋和下回旋;脊柱的侧屈。

肘关节的屈曲(向上)和伸展(向下)

肩关节的水平屈曲(向前)和水平伸展(向后)

肩关节的内收(向下)和外展(向上)

前臂的旋前(向内)和旋后(向外)

肩关节的环转

髋关节的旋内(向内)和旋外(向外)

脊柱的旋转

脊柱的侧屈

肌肉

肌肉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于躯干和四肢,附着在骨骼上。成年人的肌肉含量约为体重的35%~45%。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肌肉含量更高。

肌肉的起止点

肌肉的两端附着的点分别为肌肉的起点和止点。通常,靠近身体近端或内侧的附着点为起点,靠近身体远端或外侧的附着点为止点。肌肉的两端通常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收缩时,即可拉动不同的骨相互靠近,产生运动。

根据肌肉跨越关节的数目,可将肌肉分为单关节肌、双关节肌以及多关节肌。不同类型的肌肉的主要特征如下表所示。

肌肉的近固定与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通常一个端点固定,另一个端点移动。固定的端点称为定点,移动的端点称为动点。当固定的端点位于身体近端时,称为近固定。例如,做弯举动作时,肱二头肌位于上臂的近端附着点固定,位于前臂的远端附着点移动,从而使前臂向靠近上臂的方向运动。当固定的端点位于身体远端时,称为远固定。例如,做引体向上时,肱肌位于前臂的远端附着点固定,位于上臂的近端附着点移动,从而使上臂向靠近前臂的方向运动。

另外,描述躯干部位的某些肌肉时,通常上方端点固定时用上固定表示,下方端点固定时用下固定表示。当肌肉两端皆无固定时,用无固定表示。例如,跳跃腾空时,腹直肌上端和下端均处于游离状态。

肌肉的协作关系

根据肌肉的工作性质及其协作关节,可将肌肉分为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稳定肌四种类型。收缩时能引起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即为主动肌(或原动肌),它是肌肉收缩的主要动力来源。与主动肌相对抗的阻止关节运动的肌肉,即为拮抗肌(或对抗肌)。通常,同一个关节处的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相反,互为拮抗。肌肉收缩时,起协调作用以辅助关节产生运动的肌肉,即为协同肌。维持身体环节稳定姿势或状态的肌肉,即为稳定肌(或固定肌)。

例如,在做弯举动作时,产生收缩的肌肉主要是肱二头肌,它属于主动肌;另外,肱肌也进行了收缩,可以将其作为主动肌,也可以作为协同肌;肱三头肌被拉长以对抗肱二头肌的运动,属于拮抗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等使肩胛骨维持稳定,以保证屈肘动作的顺利完成,属于稳定肌。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什么是运动链呢?

首先想象身体具有若干链条,它们将身体不同的环节通过关节按照顺序连接起来,这就是运动链。例如,一侧上肢通过肩、上臂、肘、前臂、腕以及手构成了一条运动链;一侧下肢通过髋、大腿、膝、小腿、踝以及足构成了一条运动链。

当一条运动链的近端固定、远端游离时,即为开链,此时游离的远端可以运动。开链时,可以一个关节单独运动,也可以多个关节同时运动。例如,上肢处于开链状态时,在肩部固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单关节运动的弯举动作,也可以进行多关节运动的挥拍动作。

反之,当一条运动链的远端固定、近端游离时,即为闭链,此时身体近端通常做多关节协调活动,不能做单关节运动。例如,当下肢处于闭链状态时,在双脚处于地面固定的情况下,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共同运动,完成下蹲、起立、行走等动作。

通常,在康复性训练的早期,采用闭链运动锻炼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比较合适;在稳定性得到加强的后期,可以进行开链运动,有针对性地强化单一肌肉或关节功能。然而,无论是开链运动还是闭链运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训练中,要根据训练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训练动作。

开链运动示例

闭链运动示例 B2fwHy4r72wTS4y39vM5vz6/21ZiFEqETBX39GndLadBktLqjanyfR5x5SGnag2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