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面对负面评价,我们要有抵抗力

最近,日本社会流行一个词叫作“情绪敏感”。这个词对应的专业术语是“心理亚健康”,意为“有潜在的心理疾病”。

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每个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要解决不同的心理问题,但是有的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却选择了逃避。他们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并且往往会寻求一种“假性满足”,也就是凭借“否认现实”和“自我陶醉”来麻醉自己。因此,这些未被解决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有的人觉得“人生就像一根火柴,不点燃让人觉得可惜,点燃也让人觉得可惜。”可我倒是认为“人间值得”。我们要解决人生中不可规避的课题,也就是说,我们要直面内心世界的纠结,直面人生旅途的困难,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寻得生命的乐趣。反之,如果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难题不战而逃,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慢慢进入死胡同。比方说,很多人都会陷入情绪内耗的死循环中。有的人会变得特别敏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职场中都像一只惊弓之鸟,又像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他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被人伤害,甚至陷入被害妄想的困境。

第二,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断遭遇负面评价,一旦他处理不好这些负面评价,就会导致心理问题。

有一部分人很幸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遭遇过太多的负面评价,而在周围人不断的鼓励中走向独立、慢慢成长起来。相反,有一部分人则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负面评价中,他们经常遭遇诸如“你真没用”“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样的语言暴力。

其实,别人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从小到大,我们拼命与周围负面的声音抗争,可正是在这样的顽强抗争之中,我们才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发现了自己身上那些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反之,如果对这些负面评价没有抵抗力,别人说什么我们都往心里去,甚至总是沉溺于“被害妄想”之中,我们便难以发现更好的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优点,人生也就会陷入困境。

总之,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来自同事、领导、老师,甚至是家人的过多的负面评价是成长的“拦路虎”,它让我们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内耗之中,让我们苦恼不堪。所以,我认为有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钝感的智慧,让自己的情绪脱敏,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插画师:Kelasco

情绪敏感的人总会遇到人际关系难题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悬而未决的心理问题会积少成多。情绪敏感的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哪怕在工作单位被提升为部门领导,甚至进入高级管理层,他们仍然不得不面临接二连三的人际关系难题。

面对那些向自己输出负面评价的人,情绪敏感的人大多不敢与之抗争,而只能长期生活在妄自菲薄的心理阴影中。

简而言之,正因为情绪敏感的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没有妥善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所以才会不断地被糟糕的人际关系所困扰。

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人间地狱”可以分为“现实的地狱”和“心灵的地狱”两种。她曾说过:“当你过于重视别人的评价而轻视自我的感受时,你就陷入了‘心灵的地狱’。”这就是情绪敏感者的症结所在。当然,我们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地狱”,我们所在的外部环境也绝非“地狱”,很多时候只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深陷自己所建造的“情绪地狱”而已。

迄今为止,在心理学理论中,敏感心理被解释为一种社交障碍。“社交障碍”一词是由心理学家丹·基利提出的,他还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彼得·潘综合征群体”这一概念。在他看来,情绪敏感的人就属于彼得·潘综合征群体,他们沉溺于幻想、拒绝长大,行事带有孩子气。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会自然地投射在个人心理上。打个比方,在持有被害心理的情绪敏感的人看来,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在恶意差遣自己。

插画师:Kelasco

插画师:Kelasco

插画师:Kelasco

插画师:Kelasco fWhxHEZoSzbdvlzYn0d7h0IFrMU7Jo3PyHIX26+wcWeqIjg/zRow7V00EgNehS8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