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宗教与文化

如果要选出从古到今对人类发展影响最为巨大的一个时期,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20世纪。人类在20世纪的科技水平和生活品质都达成了质的飞跃,这是之前几千年文明成果加起来都无可比拟的。

但笔者的答案却是15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以燎原之势全面蔓延开来的那个世纪,才是对人类发展影响最为巨大的一个时期。

文艺复兴,英文是Renaissance,发明这个词的人叫儒勒·米什莱,是19世纪一位法国历史学家。但最早提到文艺复兴概念的人是16世纪的佛罗伦萨人瓦萨里。他使用这个词的时候用的是意大利文Rinascita。

瓦萨里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及“二流的建筑设计师”,但他是一个“超一流的传记作家”。当然这里说的“三流”是放在他那个时代而论,毕竟在瓦萨里周围,第一流的画家是“文艺复兴三杰”这样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家,和“三杰”比起来,韦罗基奥、佩鲁吉诺、吉兰达约等大师恐怕也只能算“二流”,瓦萨里算作“三流”也不算委屈。不过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天顶画是瓦萨里画的,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 (C1) 。瓦萨里还是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这座美术馆最早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大楼,“uffizi”对应的就是英语的“office”)的设计者。这座乌菲齐宫的顶层在17世纪被改成美术馆,是现代美术馆的雏形。但乌菲齐毕竟不是第一流的建筑物,所以瓦萨里的建筑设计能力只算得上是二流,而一流的建筑设计师自然是如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设计者布鲁内莱斯基这样不世出的天才人物。

但如果没有瓦萨里,我们也许根本无法了解那么多的古代艺术家——瓦萨里写了一套名为《艺苑名人传》的书,原书英文名是 Lives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字面直译是“最优秀的画家、雕塑家及建筑家生平”。这套书记录了几乎全欧洲范围内最优秀的艺术家,超过260人,字数过百万。瓦萨里尽力做了翔实的记录,这套书几经修改后多次再版。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信息闭塞、交通落后的年代,如何对全欧洲的艺术家做较为翔实的描述。瓦萨里这份抱负和决心令人感佩。

C1 《最后的审判》( The Last Judgement )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直径约40米湿壁画1572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文艺复兴,Rinascita,在意大利语中的字面意思是“重生”,这里是说文化和艺术复活了,所以叫“复兴”。问题是,这里的“复兴”是复兴谁的文艺?

答案是“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在雕塑和建筑领域的成就是极高的,比如古希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 (C2)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大卫》 (C3) ,粗略地看上去和《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同一个时代的东西,但实际上《大卫》的制作年代比《米洛斯的维纳斯》晚了1600年以上,可见古希腊雕塑的影响力。

C2 《米洛斯的维纳斯》( Venus de Milo )安提阿的亚历山德罗斯(Alexandros of Antioch)高203cm大理石雕像约公元前130年到公元前100年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Musée du Louvre)

C3 《大卫》( David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高549cm 大理石雕像1501—150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Galleria dell'Accademia)

C4 《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Aphrodite of Knidos )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高230cm大理石雕像(原作复制品)约公元前4世纪梵蒂冈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s)

古希腊时期确定下来的审美标准甚至到今天都在影响我们,比如人们常以身材婀娜、呈“S”形的女性身体为美,其实这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是女性身体的审美标准了。“S形曲线”其实叫作“普拉克西特列斯曲线”,由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确立,他的代表作有《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C4) ,这应当是历史上第一尊裸体女性雕像。再如人们总是说超模身材比例好,是所谓的“九头身”,而“九头身”的审美标准也是在希腊化时期,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御用雕刻家利西波斯确立的。

在建筑领域,古典建筑的典型特征,一个是古典建筑中的柱式结构,即在装修界常说的“罗马柱”,另一个是古典建筑中的穹顶。所有立柱的类型,尤其是柱头的形状,都是在古希腊时期就确定下来的,分别是爱奥尼亚造型、多利安造型以及柯林斯造型 (C5)

之后的立柱无论造型再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至于穹顶,自古罗马后,所有恢宏建筑的终极追求都是罗马的“万神庙” (C6)

当时的古罗马人已经拥有混凝土技术,他们以火山灰和石灰为原料做成混凝土,浇筑成了万神庙的穹顶,这是古代社会的第一穹顶,直径达43.5米。然而这种混凝土技术在经历了蛮族入侵、基督教掌权以及中世纪的南征北战之后便已失传了。

C5 罗马柱(左至右)爱奥尼亚造型多利安造型柯林斯造型

C6 万神庙(Pantheon)阿格里帕(Agrippa)穹顶直径43.5m花岗岩建筑公元前27年兴建,公元120年重建意大利罗马

C7 《采花的少女》( Spring )作者不详约80cm×50cm壁画公元1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C8 《有桃子的静物》( Still Life with Peaches )作者不详约36cm×34cm壁画公元1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再看绘画领域,古希腊、古罗马的绘画几乎没有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无巧不成书,公元79年,位于意大利西海岸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活埋了整个庞贝古城,意外地定格了古城的时间。当庞贝古城在18世纪重见天日的时候,人们有幸一睹古城里保存的壁画。这些壁画展现出来的高超水准是出人意料的。来看一幅《采花的少女》 (C7) ,它的颜色丰富、题材轻松。

再看《有桃子的静物》 (C8) ,甚至可以与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大师保罗·塞尚的作品 (C9) 进行比较。若不进行说明,单从艺术风格上看,这两幅画看上去相差的年代似乎不会太远。玻璃水壶上的光斑、桃子映在红色木板上的阴影都已有了相当仔细的处理。

由此不难看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造诣已经颇深了。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一统天下,宣告欧洲世界正式进入中世纪,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繁盛的15世纪,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里,西方文明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巩固教会统治上,至于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大约除哥特建筑外几无突出建树。

C9 《一篮苹果》( The Basket of Apples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65cm×80cm布上油画1893年美国芝加哥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中世纪末期,意大利逐渐掀起了一股要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学术、艺术之昌盛的热潮,人们将精力从“上天堂”的宗教追求中抽离出来,开始关注世俗生活、关注艺术。想要发展文化艺术,为什么要学古人?因为在当时,古人曾经达到的成就是在能够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当中最高的,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古希腊人的智慧已经到达顶峰,后人再也无法超越,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达到古人的水准。

把绘画以及雕塑创造得更精确、更写实、更贴近“描绘自然”,以达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水准,只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结果,或者说一种现象。文艺复兴的本质并没有这么简单,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把时间再从15世纪往回推两百多年,到12世纪,从一位至关重要的宗教人士讲起。

这个人,就是“方济各修道会”的创始人——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这里的“圣”,指其是天主教会所追封的“圣人”。天主教对于封圣非常谨慎,历史上的圣人不多,且要经过极为严格的考察:第一,“圣人”一定是死后追封的;第二,此人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两件“神迹”发生。这是两个必要条件。所谓“神迹”,就是《圣经》中提到的那些由上帝施行的奇事,或者是一些超自然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圣经》中的《出埃及记》里,摩西在上帝的帮助下把红海一分为二,让众人从海底通过;再比如耶稣用五个饼和两条鱼喂饱了几千人。圣方济各身上最不缺的就是神迹,传说他能够和动物交流,让小鸟也相信耶稣。教会在考察这些资历时非常谨慎,如著名的圣女贞德,教会考察了500年才将其封圣,相比之下,圣方济各在死后两年就能被追封为圣人,可见他在当时影响力之巨大。

历史作家盐野七生曾写道:“如果说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作品,是在文艺复兴环境下开出的一朵朵灿烂的文明之花,那么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培育这些花朵的土壤。圣方济各推行的全新的基督教思想恰恰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想要知道艳丽的花朵是如何绽放的,不仅要看花朵本身,观察培育花朵的环境也十分重要。

1182年,圣方济各出生于意大利阿西西的一个上层阶级家庭,他的父亲一心想让他通过参与战争成为“骑士”。他20岁时参与了一场战争,吃了败仗,据传他在家休养时听到上帝对他说:“你要去把我的庙宇建造起来。”于是圣方济各就散尽家财给穷人,建立了方济各修道会。

方济各修道会是以穷人、平民为主体的修道会,推行的是用充满慈爱的方式传递基督的信仰。这在中世纪,算得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宗教创新。在圣方济各生活的中世纪末期,基督教往往通过训诫和恫吓,来达到传教以及稳固信仰统治的目的。所以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是“严父”式的教会。

与之相对,方济各修道会推行的则是一种“慈母式”的传教。方济各修道会强调耶稣对人类的爱,而不是强调不信耶稣的严重后果。这样的做法普遍受到平民阶级,尤其是商人阶级的欢迎。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十分关键,从“不怎样怎样就要下地狱”变成“只要怎样怎样就能上天堂”,将一种负面的压迫变为正面的激励,让信徒的心里轻松了许多,所以方济各修道会发展得极为迅速,规模扩展得很快。除了传教方式的改变,方济各修道会得以迅速扩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圣方济各是用托斯卡纳方言传教,而不是拉丁语。

今天的基督教主流推行的已经是彻头彻尾的“慈母式”传教,或应说是“方济各式”的传教。从这个意义上讲,圣方济各才是真正的“文艺复兴第一人”。

圣方济各一系列“接地气”的新型传教方式其实与天主教有极大的冲突,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质疑精神”的体现。

C10 《地狱深渊》( The Abyss of Hell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32cm×47cm羊皮纸、彩铅1480年梵蒂冈梵蒂冈图书馆(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文艺复兴的本质就是这种质疑精神。文艺复兴的支持者们开始质疑宗教的合理性,开始大肆批判教会的腐败和堕落 (C10) 。但丁的《神曲》描绘了地狱、炼狱、天堂,他把教皇打入地狱的最底层与恶魔为伍,在但丁心目中,教皇才是最堕落、最充满罪恶的人。“桂冠诗人”彼得拉克,公开声称自己的学术是“人学”,是人文主义的,以此来区分为宗教服务的“神学”。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100个不同的故事全面地把天主教挖苦、讽刺了个遍,气得教会要在他死后掘他的坟。这些都是质疑精神的代表。质疑精神才是文艺复兴精神的核心。

为什么说15世纪才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最为巨大的一个世纪?其实很简单,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神分水岭。物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作相变,比如不断给水加热,最后水就会沸腾,从液态变成气态,成为水蒸气。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相变。

谈历史的时候,总有所谓的“古代”和“现代”之分,但到底哪一年是古代和现代发生转变的年份?恐怕这样泾渭分明的界限并不存在。不过,笔者以为,文艺复兴至少是西方社会区别古代和现代分水岭的时代,过了文艺复兴,西方社会就逐渐进入现代。换句话说,文艺复兴就是西方文明经历的历史“相变”。

从社会形态、政治形态上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现代政治的雏形开始形成。在古代社会,金字塔式的中央集权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文艺复兴时期,经济水平的提升,资产阶级的兴起,都是从王权到民权转变的必要因素。

最重要的是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在认知上的巨大差异:古代人遇到很多问题主要靠祭司、靠宗教信仰去解决,而现代社会是科学精神为主导的社会,主张使用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文艺复兴时期恰恰就处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期,因此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他们主张用科学的办法,用质疑的眼光去研究自然,研究万事万物的规律。由他们开始,才有了以后的牛顿三定律、工业革命。在科学精神这件事上,文艺复兴也是一个分水岭。

文艺复兴对艺术的影响更显而易见。文艺复兴在造型艺术上的成就,好比提前发明了照相机,以科学的方法、细致的观察来描绘自然,奠定了其后三百年的写实技法基础,此后的所有艺术家都像是在给文艺复兴拍出来的这张照片做各种处理和微调。比如巴洛克绘画,是让这张照片拥有更强的“对比度”,洛可可是给照片中的人物加上“磨皮效果”,等等。文艺复兴对造型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它完成了整个古典绘画体系的确立。

文艺复兴让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从盲从走向质疑,开启了科学探索之路。如果说20世纪人类在科技上进步、成就很大的话,那么这一切的源头其实都应该归功于文艺复兴对科学实证思维方式的启蒙。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成绩实际上是之前所付出努力的一次集中大爆发,而这次爆发的源头是文艺复兴。

换句话说,20世纪的成就是后面许许多多个“0”,15世纪的文艺复兴才是那个前面的“1”。 O22iQ2cxgx8Odk9XYy5PNhUQmAHqcwLULDMLPdNLL1d5NwL9CZJD0G/fbOKEeo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