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贺知章
一生功成事遂,平步青云,自称“狂客”

一 春风不改旧时波

静夜里听到琴声,似在竹林深处流淌,乃至溪边月色、瓦屋人家,皆是琴音。山川草木、星辰人物皆庄严,亦随之宛转多情。

一支琴曲,一首古诗,有时即可转换时空,偷改流年。

唐朝,有这样一个人物,一生功成事遂,平步青云,无有崎岖险峻,亦无惊涛骇浪。他为人旷达不羁,自称“狂客”,好酒善书,有“清谈风流”之誉。

他在大唐的诗坛和书画史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皆有其一席之位。

在盛唐,诗人俯拾皆是,文客司空见惯。像贺知章这样俊逸风流、才情出众之人,亦比比皆是。但如他这般一生春风得志、善始善终之人,却寥寥无几。

且不说,他混迹朝堂五十余载,可以功成身退,得君王设宴送行,享无上尊荣。他的长寿,在唐朝诗人中,也是屈指可数。

贺知章,生于风流之地越州的书香名门。殷实的家境,令他自幼闭门读书,勤学好问。

他少时以诗文知名,三十多岁状元及第,蟾宫折桂,一登龙门,自此换上锦袍,仕途之上步步莲花。

初时贺知章并未扶摇直上,鹏程万里,授国子四门博士——也就是个闲散的文职。但他不贪功名,也不攀权贵,通达从容,风趣幽默,且才学出众,不觉屈志。

虽初入官场,却能泰然自若,处事亦是得心应手。后迁太常博士,倒也平稳安定,游刃有余。

开元十年(722年),贺知章遇见了命里的贵人——丽正殿修书使张说。他推荐贺知章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

此后,贺知章青云直上,转官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又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 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得玄宗赏识,身居高位,却一直谨小慎微,陪伴君王身侧数十年,无半点疏忽过失。

他虽疏狂,却懂得收敛自如,张弛有度。数十年仕途生涯,朝堂风云变幻,他似乎总能应对自如,毫发无损。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贺知章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

万千荣耀集于一身,他也是不骄不纵,无贪无瞋。玄宗的身畔,需要像贺知章这样诗文精妙、气度慷慨、恪尽职守之人。

那时的贺知章备受帝王赏识,得其恩宠。不仅玄宗重用他,当时的贤达皆倾慕之。

玄宗泰山封禅时,贺知章写下多篇封禅诗,吟咏太平,歌功颂德,也是大气得体。有诗如下:

太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祇。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高官厚禄,并没有让他恃宠而骄,迷失自我。他狂放,却不桀骜;他不羁,却始终有分寸。

他有足够的资本奢侈放达,但身处官场数十年,殚精竭虑,从不懈怠。他深知宦海风云,一路行来,皆是端正严谨,却又不失悠然洒脱。

那是个诗情弥漫、才华泛滥的时代,贺知章不仅诗文潇洒,书法亦是称绝。

《唐才子传》说他:“善草隶,每醉辄属词,笔不停缀,咸有可观,每纸不过数十字,好事者共传宝之。”他的书法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

也许是他生逢盛世,仕途通达,有君王爱护,受众人倾羡;加之他个性洒脱旷达,不拘小节,人生际遇未曾遭受大的变迁。

贺知章的诗文清新恬逸,语言朴实无华,情感自然逼真,自有一种沉着气度。

他的诗无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感,亦无身世坎坷、羁旅闲愁之叹。纵偶有些许惆怅、几丝感慨,诗风始终保持乐观豁达之态,令人读后亦觉轻松畅快。

他的一首《咏柳》构思巧妙,别出心裁,传唱千古。而《采莲曲》亦饶有趣味,隽永耐品。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嵯峨,

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

别有中流采芰荷。

所谓文如其人,诗言其心,可见贺知章内心高洁明澈,不染纤尘。稳妥的仕途、顺意的人生让他无后顾之忧,得以安然处世,平和静好。

他是一位有修养有风度的学士,人品高贵,不仅不结党营私,反而提携后进,善识人才。

三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他最大的喜好,则是纵情饮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说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被称作“酒仙”,醉后便吟句狂书,高谈阔论,颇有魏晋遗风。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或许,唯有醉后,我们才能见到真性情的贺知章。那时的他,不必遮掩,无须拘谨,一酒解千虑,一诗消万愁。

更何况他的人生称心如意,无愁无怨。他的酒,只是用以怡情寄兴,解脱凡尘,超然物外。

贺知章和李白有一段“金龟换酒”的传奇故事,为后世津津乐道。

唐人孟棨《本事诗》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那时的李白落魄长安,空有绝世才华,满腔抱负,却一直不得引荐,无人赏识。贺知章与之一见如故,读其《蜀道难》,惊叹万分,称其为天上下凡的诗仙。

那一日,长安城某个酒肆,两位文客惺惺相惜,相逢恨晚,痛饮千杯。当时的贺知章身居高位,名动京华,而李白恰处人生逆境,困顿失意。

但他们似故友重逢,情意相通,不拘俗礼。酒后,方想起未带银钱,贺知章随即取下腰间的金龟饰物,作为酒钱。

他的慷慨豁达、随性不羁,令李白深为钦佩。之后,贺知章更是在玄宗面前举荐李白,赞其学识人品。玄宗亦读过李白献的赋,久闻其名,便让其供奉翰林,为他写诗娱乐。

同在一片天空,共侍一位君王,其际遇可谓是天渊之别。李白虽才高,却没有贺知章那么幸运,他仕途坎坷,百般受阻。

然而这一切,皆因其狂放自大,得罪权贵。君王对其虽也有诸多恩宠,到底不肯委以重用。

贺知章疏狂有度,清逸豁达,饮酒怡情,作诗养心。他志气可抒,待人真挚,在君王面前谦和有礼,得百官敬重。

如此完美、近乎理想的品格,一生又怎能不顺意?况且他所处的时代,盛世升平,只需安守本分,遵从天命,顺应自然,便可坦然无忧。

他晚年也恣意荒唐,饮酒清谈,不负“狂客”之称。但他和李白始终有别,天子召唤李白,李白仍是狂放傲慢,豪气纵横,自称“臣是酒中仙”。

贺知章狂得有姿态,知轻重,又洒脱。他情商高,故玄宗待他一如既往,无有责备。为官数十载,皆淡定沉稳,处乱不惊。

后来,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作诗《对酒忆贺监二首》,追忆往昔情义,感慨万千。那时的李白,失去了贺知章的护佑,遭遇排挤,一代诗仙,旷世奇才,也终不如意。

对酒忆贺监二首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四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才子传》记载:“天宝三年,因病,梦游帝居。及寤,表请为道士,求还乡里,即舍住宅为千秋观。上许之,诏赐镜湖、剡溪一曲,以给渔樵。帝赋诗及太子、百官祖饯。寿八十六。”

天宝三年(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年事已高,加之染了风寒,大病一场。人道落叶归根,他开始想念故里的河山,以及那些多年未见的亲友。

朝堂之事,他已无力过问,无暇打理,于是上书玄宗请辞。玄宗恩准,并赐给他镜湖和剡溪的一小块地方,供他渔樵。

他乘风而来,载誉而归,此一生也算是功德圆满。泱泱盛唐,像他这样驰骋官场数十载,不遭忌恨、不受谪贬之人,微乎其微。

亦有许多人,得了功名,入了朝堂,但仕途坎坷,官场生涯不尽人意。

唯他,全身而退,就连走,也这样风光。玄宗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且亲自题诗为他送行,其盛况可谓是空前绝后。诗云:

送贺知章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一生顺达,一世尊荣,他对君王尽心尽责,君王亦待他有情有义。他的人生何其幸运,不染风尘,不沾忧患,官运亨通,无人拘束。

京城虽好,却已无他所眷念的人事,他想归去田园,逍遥山水,享受渔樵之乐。

年迈的贺知章拜别君王,荣归故里,深感皇恩浩荡,内心亦有不舍,到底从容。

想当初一别故里,已有数十载,如今两鬓风霜,看着故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顿时百感交集,作《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经过数十年的宦海奔波、红尘倦旅,他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里。奈何岁月变迁,人世沧桑,他虽乡音未改,但儿童却相见不识。

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惹来无穷感慨。阔别多年,人事皆换,只有门前的镜湖,不改清波,年年如旧。

虽在京为官,住华屋,着锦衣,但终是离乡背井,只有这一片土地,始终令他魂牵梦萦,未敢忘怀。

这里,春风无限,烟柳正浓。这里,远离朝政,淡泊悠远。

此后,安心做个闲人。白日镜湖垂钓,观山戏水;夜里邀约几个旧友,把酒畅饮,说一些远去的旧事,叙一段当年的风采。

不几月,贺知章无疾而终,享年八十六岁。

这人间,万紫千红他看遍,功名利禄他占尽,一样都没落下。 0yX/WOPE3rHBDJ/f/2ClQwDv0wQ+hEs/qQxcQtjBJogHMyYrHd2ZLDhN6JuW12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