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男不写头,写女不写脚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在《红楼梦》里,除了贾宝玉以外,其他男性角色基本上没描写过他们的发型和头饰。清朝时候,男子发型统一为前额剃光,后面的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也有商人会戴瓜皮帽——一种形状像西瓜皮的帽子,讲究的会在瓜皮帽上面镶嵌一块玉石之类的。《红楼梦》里没有男士的辫子、瓜皮帽之类的发型或装饰出现,同样也没有官帽的描写。

书里怎么写宝玉的发型的?且看这段:

……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

这里可以看出,宝玉的发型明显不符合清代男子发型的规制,如果他是清朝人,他本应是一个大亮脑门,如今他却是一转短发,结成小辫。这是作家为他心爱的角色贾宝玉设计的一个发型。

清朝入关后,对男子下了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明朝男子不去发,成年后盘在头上,明朝男子画像均头戴帽子,就是为了将头发箍起来。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在乾隆时期,可是他写男子刻意避开发型,唯一的例外是贾宝玉这种独特的发型。

作者为何要规避描写其他男性的发型呢?因为,作者在一开头就写道,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因此虽然贾府男子众多,但他们梳不梳辫子,戴不戴帽子,作者一概不写。曹雪芹的祖上是汉族,当时明朝的版图涉及关外,明朝有一些关内的人士因为生活所迫等原因,就移居到了关外。曹雪芹的祖上就是这种情况。那时东北地区有满族,这个民族全民皆兵,虽然人数比汉族少,但是发展得很快。满族分八旗(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他们想推翻明朝的统治,可是他们人少,于是就俘虏了很多关外的汉人,曹家祖上就是被满族正白旗俘虏的,成了包衣(满语“奴才”的意思)。早期八旗打仗很辛苦,所以对包衣比较看重,等于是共同作战,在同一战线上。后来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明朝的崇祯皇帝倒台。而李自成他们也没有守住山海关,清兵冲进紫禁城后,开始向全国推进,迅速占领了全国。清兵入京后的第一任皇帝是顺治皇帝,封了曹家祖上正白旗的地位。后来八旗分了等级,正白旗属于煊赫的上三旗之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江宁织造,负责给皇宫供应纺织品。康熙的教养妈妈姓孙,她是曹寅的母亲。教养妈妈从小负责养育教导皇子,等康熙长到读书的年纪,曹寅就成了康熙的陪读。康熙当了皇帝后,曹寅就成了近身侍卫之一。曹寅因为血统的原因无法被封作高官,只担任织造这样一个不高的官职,但是很多巡抚都忌惮他,因为曹寅实际上是帮助康熙监督各地方官僚的人,他可以给康熙写密折。他的政治背景让很多人敬畏。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是住在曹寅家。有一次,在萱花盛开的季节,康熙又来到曹寅家,连孙妈妈也出来跪迎,康熙免了她的礼,说:“此乃吾家老人也。”意思是这是咱们家的老一辈,并大笔一挥,给织造府题了一块匾额叫“萱瑞堂”,因为萱花代表母亲。这种恩赐别的地方官员都没有。

因此,曹雪芹既有贵族身份的自豪感,也有血统上的自卑感,他的内心是很纠结的,贾府是曹家的投影,他不愿轻易下笔将贾府的男性写成汉族或满族男子的形象。

在明代,汉族女子是需要缠足的,写女性必然会写到脚,写到三寸金莲。而《红楼梦》则鲜少写到女性的脚,只有几处写到三寸金莲。如写晴雯有次在床上打闹:那晴雯只穿着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只有缠足的女性需要穿睡鞋。有侧面透露缠足的,如写尤二姐进贾府:贾母细瞧了一遍,又命琥珀:“拿出手来我瞧瞧。”鸳鸯又揭起裙子来。贾母瞧毕,摘下眼镜来,笑说道:“竟是个齐全孩子,我看比你俊些。”还有一次直接出现“金莲”字样,写尤三姐戏耍贾珍、贾琏二人: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

到了清朝,满族妇女是天足,而汉族女子缠足,所以作者在一些主要女性角色身上并不明确地写出她们的脚是天足还是缠足,同样是因为他在民族认同和主仆身份认同上的内心纠结。关于主仆身份认同,从第四十五回赖嬷嬷来请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参加她孙子赖尚荣的赴任宴的一番话可以看出来——你(赖尚荣)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

这里是借赖嬷嬷的话,吐露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曹家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哪里是什么主子,分明是皇家的奴才。

曹雪芹是如何从这些挣扎中超脱出来的呢?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通过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来突破满汉民族的界限(他那不明确朝代的发型),突破主奴阶级的界限(他对所有青春女性的一视同仁),发出了“世法平等”的呼唤,实现了一种浪漫的想象。 /UDYDGrUUapCm3CjXR32lj7z41ZMWlINYK4qzyw8z+YJEMh6GfrbBTSLfCdAwe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