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格等级与转变潜能

既能尊重现有制度,又能实现创造性转变的人格是什么样的?这个复杂的问题并不好回答。让我们从故事中寻找答案。故事能够提供一个大致的模板,它所描绘的规律具体到足够宝贵,又宽泛到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人们可以在故事中捕捉到理想人格的样子。人们尤爱讲述冒险和爱情中的成败故事,在故事的世界里,成功让我们走向更好,而失败让我们落入深渊。好事让我们向前向上,坏事拖着我们后退坠落。伟大的故事讲述的是行动中的个体,因此故事反映的是人的特定无意识结构和行动过程,这些过程帮我们把僵硬的客观世界转化成可持续运转、价值互利的社会性世界。

包括保守主义和创造性转变在内的价值体系通过理想人格的样子体现出它的恰当性。每个等级体系都有顶峰,所以每个故事都有英雄,哪怕是个反面英雄也无妨,因为他们的反面就是英雄的样子。英雄代表了达到巅峰、获得胜利的个体,他凭借智慧成功地翻身,哪怕身陷危难也坚持真理。人们亲身接触了优秀或低劣的个体后,会尤其关注他们身上的某些行为态度。因为人们倾向于和他人分享最能赢得自己注意力的事物,所以他们围绕这些特质创造了为人传诵的故事。有时人们可以直接从生活中的某个个体身上提炼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时他们也会将人际网络中的多个人格组合在一起讲述。

法则一开头那个来访者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社交的必要性,但它并没有尽述来访者行为态度转变的重要性。来访者一方面重建了自己的社会生活,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另一方面也出人意料地展现了出色的创造性。他只有高中文化,性格也稍显刻板。不过最吸引他的社交大都与审美相关,这为他创造了新的社交可能。

他对形状、对称性、新颖和美感的关注最早源于摄影。这个爱好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交进步。他加入了一个每两周一聚的摄影俱乐部,大家以20人为一组,在城市中有视觉特色的区域漫步,这些区域要么自然风光优美,要么拥有独特的工业化景观。因为这样的活动,他也掌握了不少与摄影器材相关的知识。俱乐部成员也会为彼此的作品提供有建设性的评价。

这一切都帮助这位来访者学会了在敏感话题上进行有效沟通。因为这些批判涉及创造性的审美,很容易导致过度反应。另外,他也更能区分哪些评价古板且循规蹈矩,哪些真正有品质。随着审美能力的提升,他在几个月之后开始在本地的一些摄影比赛中获奖,并逐渐获得小额的商业订单。我从一开始就相信他参加摄影俱乐部有助于其人格发展,但依然对他在审美和技术能力上的迅速提升着实感到惊讶,也非常享受在咨询时一起鉴赏他的作品的时光。

在从事几个月的摄影活动后,这位来访者开始向我展示他画的一些抽象线条画。这些作品一开始都显得很业余,大致包含了不同大小、相互连接的圆圈,只是比随意涂鸦稍微多了一点控制和创作意图。如同摄影一样,我认为这些画在心理层面是有助于他延展创造力的,不过还算不上艺术创作。但他依然坚持每周画几幅画,并在咨询时分享给我。他作品的复杂性和美感以惊人的速度提升,没过多久他就能画出复杂和颇具戏剧性的黑白钢笔画了,其美感足以让他成为有商业价值的T恤设计师。

这样的变化我也在另外两个咨询案例中见过,来访者都具备创造性的气质,尽管展现的程度不同。此外,我还读过荣格对咨询案例中个人发展的描述,他提到,随着一个人画的几何图形的秩序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其人格也会越来越有组织性。这一点在我的上述三位来访者中都显而易见。我见证的不仅是社会化带来的人格重构,同时也有内在转变引发的审美和创造力的显著增长。这些来访者不仅学会了遵从社会性世界那些时而模糊但必要的期待,也得以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个人创作。

我的外孙女斯嘉丽在掌握了指向的社会价值之余,也展现出了创造性,或者至少是对创造性的欣赏。当人们讨论电影、戏剧或书中的故事时,通常都会试图对其中心思想达成复杂的共识。

复杂源于人们的视角差异,达成共识则是讨论得以继续的必要前提。

故事是一种沟通形式,这貌似是个不证自明的事实,但越想越有深意。如果故事有中心思想,那它显然是有指向的,但它指向什么,又是如何指向的呢?当指向作为一个指明具体物件或人物的动作时很容易理解,但当它代表一个故事人物的持续行为时就不那么明确了。

J. K.罗琳笔下的英雄们能为这个过程提供范例。作为学生,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是遵守又打破规则的典型代表,而那些管教他们的人也倾向于同时奖励这两种明显矛盾的行为。甚至连这些年轻的学生们所使用的工具也体现了这种二元性。比如活点地图能够准确显示霍格沃茨的地形和所有居民的位置,要激活它就必须念一段有违道德的咒语,即“我庄严宣誓我不干好事”,而要关闭它则需要说“恶作剧完毕”。

必须用这种方式激活的工具,看上去多半会被用来作恶。但就如同哈利·波特和伙伴们经常谨慎地打破规则一样,活点地图的道德可取性也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在整个“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的一点是,不论多么严格地遵循规则,也不论规则多么重要,好的结果都不能单纯通过盲从规则来实现。这意味着“哈利·波特”系列并未将对社会秩序的机械化顺从视为最高道德,能取代顺从的因素虽然不容易说清楚,但大概可以总结为“遵循规则,但在遵循它就会阻碍规则本身的目的时停止遵循,并承担违背道德的风险”。相比于公式化的规则,这样的道理通过包含代表性行为的故事来传递往往更有效。元规则是关于规则的规则,而元规则和规则的传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斯嘉丽在掌握了相对简单的物理性指向后不久,也理解了更复杂的叙事性指向。她在一岁半时可以用食指指明物体,而两岁半就已经可以理解和模仿故事中更为复杂的指向了。大约有半年时间,她都坚称自己是迪士尼电影《风中奇缘》的女主角宝嘉康蒂,而不是爱丽(她父亲喜欢的称呼)或者斯嘉丽(她母亲喜欢的称呼)。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复杂思维。有人送了她一个宝嘉康蒂洋娃娃,这立刻变成了她最喜欢的玩偶之一。她还有一个婴儿玩偶,被她用我妻子塔米的名字命名。当她和这个婴儿玩偶玩耍时,斯嘉丽是妈妈;但是和宝嘉康蒂玩的时候,那个宝嘉康蒂就不是婴儿,而斯嘉丽也不是妈妈。我的外孙女会将自己当作成年的宝嘉康蒂,她曾全神贯注地看过那部电影两遍,还会模仿年轻的女主人公。

宝嘉康蒂和“哈利·波特”系列的主角有着显著的相似之处。宝嘉康蒂被父亲许配给了科库姆,科库姆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也具备其部落推崇的所有美德,但对个性鲜明的新娘子来说他太墨守成规了。宝嘉康蒂爱上了约翰·史密斯,他是一位来自欧洲的船长,也代表着未知领域里潜藏的巨大价值。宝嘉康蒂为了史密斯拒绝了科库姆,这是对更高道德秩序的追求。她打破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规则,即珍惜当前的文化规则等级里最有价值的东西,这和“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角们如出一辙。这两个故事都有同样的寓意,那就是遵循规则并努力成为规则的光辉典范,但当规则阻碍其展现核心精神时就要打破规则。斯嘉丽还不到3岁,但她在看《风中奇缘》和玩宝嘉康蒂玩偶时已经拥有理解这一点的内在智慧了。她在这方面的敏锐性真是难以估量。

遵从规则,但当这种遵从阻碍了更高的道德原则时便打破规则。这样的理念在另外两个故事里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体现,这两个故事都是树立榜样人格的典范。在第一个故事里,还是孩童的耶稣以犹太传统大师的身份出现,对传统价值有深刻理解,是一个真正典型的保守者形象。《路加福音》写到,耶稣一家每年都会在逾越节时去耶路撒冷,并在守满节期后回家。这一年,家人在节后回去的路上发现耶稣不见了,便立刻返回耶路撒冷找他,发现12岁的他正坐在一众教师中间求经问道。家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他是为了父亲的事才如此的。

这个故事存在一个悖论,这个悖论和尊重传统与创造性转变之间的冲突密切相关。尽管耶稣对传统规则拥有透彻甚至早熟的理解,他却一再地公然违背安息日传统,至少从他所在社群里那些保守者看来是这样的,而这也给他带来了危险。比如他带着门徒穿过一片庄稼地时摘食其中的果实,当法利赛人反对时,他引用了大卫王的故事,证明在不得已的时候食用为他人准备的食物是合理的。

历史悠久的《伯撒抄本》提供了另一个故事,同样为尊重规则和创造性转变的问题提供了深刻见解,指出转变虽然与规则相冲突,但也是必要和可取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耶稣观察到有一个人在安息日工作,就对他说,“人啊,你若知道你所做的事,你就有福了;你若不知道,你就被诅咒,是犯了律法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完美概括了法则一的含义。即如果你理解规则的必要性和神圣性,了解它所阻止的混乱、它是如何团结遵循它的群体的、它的建立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打破它的危险,还依然愿意承担起破例的责任——因为你能看清这么做会带来更高的善,那你就不仅遵循了规则,更服务了真理,而这就是更高尚的道德行为。如果你拒绝承认所违反规则的重要性,仅出于自利之便行事,那么你就理所当然要被千夫所指。你对待传统的粗心大意,将会给你甚至你身边的人带来深刻而长久的痛苦。

这与耶稣的其他表现是一致的。他主张在安息日也要救出掉在坑里的羊。他还在安息日为一个人治疗手臂,并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守安息日和行善这两个道德立场的并列在心理和理念上都使人痛苦,并最终导致了耶稣被捕。这些故事都呈现了人类生命永恒的困境,即一方面要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又要运用判断、眼界和良知来发现规则之错,并做出正确选择。当一个人有能力平衡好这两个方面之后,才能拥有完善的人格,并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英雄。

人们需要容忍乃至鼓励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和叛逆,以维系不断再生的进程。

每条规则都来自打破其他规则的创造性行为,而每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行为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一条有用的规则。

等级制度和创造性成就之间的持续互动让整个世界得以在秩序和混乱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这是个困难的命题,也是沉重的存在主义负担。我们需要心存感激和尊重地认可过去、珍视过去,同时也需要敞开心灵,作为有远见的当代人主动去修复那些老化的机制。因此,我们必须承受这份矛盾,既认同保护我们安全的围墙,又能让足够多的新鲜和变化融入进来,从而保障制度的鲜活与健全。这个世界的稳定与活力都取决于我们完美驾驭这神圣的二元性的能力。

懂得维护传统,也敢大胆创新。 NnghIdTcYmKNhMUsaQNfc3tjh+dnaKJcDnldGYPtUf1o+FsZi9qSl17U2EDGZ5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