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表征情绪和感受的基础

关于我刚才所描述的构成情绪的一系列反应集合,并没有什么是模糊的、难以捉摸的或非特异性的。情绪表征的基础是许多脑区的神经配置的集合,这些脑区主要位于脑干、下丘脑、基底前脑和杏仁核的皮质下核中。为了与它们的配置状态保持协调一致,这些情绪表征是含蓄的、潜伏着的,且不能被意识到的。相反,它们发生在神经元合集中,并以潜在的活动模式存在着。一旦这些配置被激活,就会相继产生一系列结果。一方面,在脑内,这种激活模式把某一种特别的情绪作为神经“客体”而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这种激活模式会产生一些外显的反应,这些外显反应使躯体本身的状态和其他脑区的状态发生改变。通过这样做,这些反应就创造了一种情绪状态,并且在这时,一个外部的观察者就可以分辨出这个正在被观察的有机体的情绪投入状况。至于产生情绪的有机体的内部状态,假定由此产生的神经模式的集合变成了心智中的表象,那么,它就具备了作为神经客体的情绪(诱导部位的激活模式),以及对激活后果的感觉,即某种感受。

构成某种感受的基础的神经模式产生于以下两类生物学变化之中:与身体状态有关的变化,以及与认知状态有关的变化。与身体状态有关的变化是通过两种机制之一实现的。一种涉及我所说的“身体环路”(body loop)。它同时使用体液信号(通过血液流动所传送的化学信息)和神经信号(通过神经通路所传送的电化学信息)。这两种信号使得身体外形发生了变化,并随后由脑干开始向上,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感结构中表现出来。表征身体外形的变化可以部分地通过另一种机制来实现,我称之为“拟身体环路”。在这个替代的机制里,与身体相关变化的表征是在感觉的身体映射中直接产生,由其他神经部位控制,例如前额叶皮质,仿佛身体真的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并没有。

与认知状态有关的变化也同样有趣。当情绪过程导致基底前脑、下丘脑和脑干神经核内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并随后传输到几个其他脑区时,就会发生这些变化。当这些细胞核在大脑皮质、丘脑和基底神经节释放出特定的神经调节物质(如单胺类神经递质)时,就会引起脑功能的一些显著改变。这些全方位的改变还没有被完全理解,但以下是一些我预想到的最为重要的概念:(1)对特定行为的诱导,如旨在产生联结、培育、探索和玩耍的行为。(2)在身体状态的持续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即身体信号可以被过滤掉或允许通过、被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增强,它们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3)认知加工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使诸如听觉或视觉表象的产生速率得以改变(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或者使表象的焦点能够发生改变(从清晰聚焦到模糊聚焦);产生速率或聚焦程度的变化是情绪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与悲伤或喜悦的性质完全不同。

假如所有适当的结构都到位了,那么,上述过程就会使有机体产生某种情绪,并将它表现出来,产生它的表象,即感受到这种情绪。但是,以上论述中并没有表明,有机体如何能够知晓它正在感受着它所经历的这种情绪。要使一个有机体知晓它有某种感受,就必须将意识过程添加到情绪和感受过程的余波中去。在下面的章节中,我将向你展示我对于“什么是意识,以及它如何工作才能使我们‘感受到’某种感受”的看法。 dh5V1YIgvar1ggQLWz+H9ItqHfyeErD3n3jkbH2TM+3B5WUl/+jOjOCNgo61iB5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