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能想象脑是如何把代表客体的模式和代表有机体的模式组合在一起的,我就开始考虑脑用来表征客体和有机体之间关系的机制。我特意去寻找脑是如何表征以下事实:当有机体在处理一个客体时,该客体会引起有机体的反应,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有机体的状态。在第6、7、8章,我会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我认为,当有机体的表征机制表现出一种特定的缄默知识,即有机体自身的状态已被客体改变这一知识,以及当这种知识与客体的显著表征同时发生时,我们就会变得有意识。在知晓客体这一活动中的自我感是一种新知识的输入。只要实际存在的或回忆的“客体”与有机体相互作用并导致其改变,这种新知识就会在脑中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自我感是对有机体从未提出的以下问题的第一个回答:正在展开的心理模式属于谁?答案是它们属于有机体,如原始自我所表征的那样。然后我将说明脑是如何聚集要产生这个未被索取的答案所必需的缄默知识的。然而,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说缄默知识在心理层面浮现时最简单的形式是知晓感,即感受到当有机体处理客体时会发生什么,随后关于知晓感的推论和解释才会开始出现。
奇怪的是,意识的起始是我们看、听或触摸时的感受。用更精确的言语来表达,它是伴随有机体内任何形式(视觉、听觉、触觉、内脏感觉)的表象形成的一种感受。在适当的环境中,这种感受会将这些表象标记为我们的所有物,并允许我们以适当的词语来表达所看到、听到或触摸到的表象。没有能力产生核心意识的有机体注定要不时地制造视觉、听觉或触觉的表象,但却无法意识到它们做了什么。意识从其初始时的简陋形式起就是知识,而知识与意识的相互联系不亚于济慈眼中的真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