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10时代”意味着什么

首先,不管你信不信,我们都必须重新审视“青少年”一词的含义。自这个词出现以来,它一直代表着孩子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以及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的一个转变时期。在情感方面,青少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建立自己独立的身份意识,学会脱离父母及其他熟悉的成年人而存在。过去,青少年会在十几岁的时候(通常是13~19岁),在生理和心理上完成这一转变。一代又一代,很多父母和家庭都对“青少年”的这种定义表示认同,他们控制孩子接收的信息流,只让孩子接触适合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信息。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一些思想开放的父母会开始和孩子谈论性知识、社交困难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同时为孩子提供在他们看来适合青少年发展的信息。

我们的文化构建和驱动方式,以及我们过去养育孩子的方式,都认同孩子会在13岁左右步入青春期,在19岁前后形成自我的身份意识。当然,偶尔也有例外,但是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成长轨迹是非常清晰的,让父母、学校老师以及周围的成年人能够及时干预,也能在孩子偏离正常发展路线时引导他们回到正轨。

但今天,我们会发现,“青少年”的定义不再像以前那么准确了,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的青少年已截然不同。由于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之不断涌现的社交媒体和其他新型技术,以及不断增加的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时期提前到了13岁之前,延伸到了19岁之后结束。因此,我们需要在孩子还没到13岁时就和他们展开某些青少年话题的讨论,比如,性、抑郁、焦虑、自杀等。我们无法像从前一样控制孩子可能接触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有所警觉,时刻准备着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前跟孩子展开讨论,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等到孩子更大些时才讨论。

青春期延伸到19岁之后,意味着这些年轻人在十几岁时经历的信息冲击、情感困惑和身份认同困惑一直延续到了他们成年之后。他们到了20多岁仍然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这会压得他们无法呼吸。

十一二岁少年的消失

“Tween”这个词有一些独特的含义,所以我在为我的第一本书《有用的父母》命名时,在副标题里用上了它。它代表一个青春期前的阶段,介于十岁到十二岁之间。但是,如果你稍加警觉就会注意到,过去在十一二岁甚至更大一些的孩子身上才会出现的行为和态度,如今正出现在年龄更小的孩子身上。这些行为和态度包括但肯定不限于:

-沉迷于社交媒体

-性别认同的发展

-身体意识的觉醒

-时常感到沮丧或焦虑

-顶嘴

-试探行为界限

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一二岁的过渡期已经消失了,我们的孩子会从童年期直接进入青春期,再没有那几年的缓冲期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如上所述,我们希望在这种青春期的思维和行为显露迹象之前,孩子们的童真时光能够持续得更久一点。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局面,年幼的孩子在发育上直接飞跃,跃过了“十一二岁”的缓冲期。鉴于这些新的变化,我再次建议你尽快跟年幼的孩子展开交谈。你可以根据他们个人的成熟度和发展水平,讨论一些你原本打算等到他们十一二岁或更大时再谈的问题。你需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跟他们交谈,询问他们关于异性、不安全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交谈的关键在于,你要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们的处境,了解他们的情况,可以随时和他们谈论任何话题。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谈话没有必要或为时尚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Taq3tOLfCYIIepxialfAsN/+5AXb4cNKuIAJHa/+9VSI+BZWVHJwGThsmOTPOi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