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词汇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就新陈代谢。旧词的死亡和新词的产生,是汉语发展长河中最显而易见的现象。上古的俎、豆、尊、彝等等,后代没有了,它们就变成了死亡的词。但是新兴的词要比死亡的词多得多。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就是要准确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词义。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与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是不相同的,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古代汉语的词义。

先举两个例子:头一个是“再”字。上古的“再”字,是两次、第二次的意思,这个意思一直用到宋代以后。这不同于现代“再”字的意思。古代“再”字只作“两次、第二次”解,“第三次”就不能用“再”了。数目字作状语,“一次”可以用“一”,“三次”可以用“三”,“六次”可以用“六”,“七次”可以用“七”。如:“禹三过其门而不入”“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唯独“两次”不能用“二”,必须用“再”。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书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周易·系辞》:“五年再闰。”就是五年之内有两次闰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一不胜而再胜。”“再胜”就是赢两次。“再”字作“又一次”讲,产生得很晚,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到底在什么时候。再举一个例子,“稍”字在古代是逐渐的意思,而不是现代的稍微的意思。比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其后稍蚕食魏。”“稍蚕食魏”就是“逐渐地像蚕吃桑叶那样来吃魏国”。“稍”表示的是一步一步地吃,而不是稍微吃一点,所以下文才有“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虏魏王,屠大梁”是渐渐地吃的结果,如果只是稍微吃一点,就不会产生这种结果了。又比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吏稍侵陵之。”“稍侵陵之”,就是一步一步地欺负他。绛侯周勃很忠厚,他属下的人就得寸进尺,一步步地欺负他。不能说成“稍微欺负”,那不成话。又比如,苏轼有一句话,“娟娟明月稍侵轩”,它的意思是美好的月光渐渐地照进窗户。因为月亮是移动的,所以是一步一步地照进窗户,不是一下子都照进来了,也不是只稍微照进来一点,要是那样,就没有诗意了。

古汉语中有些看起来很浅的字,最容易出错误。比较深的字会去查字典,问老师;很浅的字,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不懂,这就容易理解错了。

词汇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社会生产的发展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有关系。近百年来,社会生产有巨大的发展,因此,表现新事物、新科学、新技术的名词术语也就层出不穷。近百年来,汉语新词的产生,其数量远远超过二千年。我们可以从新词产生的多少,看文化科学的进步。

汉语的词汇常受外语的影响。最明显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北方与西域的影响。主要是在汉代输入一些外来语,如箜篌、琵琶、蒲桃(葡萄)、苜蓿等。第二时期是印度的影响。主要是在东汉输入佛教以后,如佛、菩萨、和尚、世界、地狱、罪孽等。第三时期是西洋的影响。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洋的文化、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汉语里产生大量的新词,五四运动以后,新词越来越多。今天书报上的文章里,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五四运动以后新兴的词语,不过人们习以为常,不知道它们是新兴的词语罢了。

应该指出,五四运动以后新兴的词语,并不都是外语的影响。除了咖啡、沙发一类音译名词之外,一般的译词如火车、轮船、电灯、火柴、肥皂、电影等,都不该认为是外语的影响。因为这些新事物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用汉语的旧词作为词素造成这些新事物的名称,这是土生土长的东西,不能说是从外语借来的。

但是,有些抽象的名词概念,仍应认为是从外语借来的。例如哲学、文学、逻辑、前提、具体、抽象、经济、革命、发展等,都不是我国古人原有的概念。古书中虽也有文学、具体、经济、革命的说法,但不是今天这个意思。至于逻辑是译音(logic),前提、抽象是译意(premise、abstract),那更不用说,是受外语的影响了。

以上所讲的汉语发展史,可说是轮廓的轮廓。详细讲起来,可以写成一部书,这里不详细讲了。 oKzZHwmvrXRFexjemFPpY7gvM71lbdiBFm0Ore4QF0I2jqjGNLIqpt7SC0Bexl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