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凤阳军训,等待就藩

洪武九年(1376年)二月十六,朱棣与两位皇兄一起离开了京城,前往中都凤阳。这距离朱棣新婚只有二十天——蜜月都没有度完,而且三人都不能带家属。

三百三十里的路程,高速公路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但在朱棣那个时代,却要走整整两天。江南已经是明媚的春天,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骑在马上,可以更多地领略沿途的美丽风景。

这是朱棣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十七岁的人,在今天不过是个孩子,对周遭的一切还充满好奇,但对于朱棣来说,他已经是结了婚的成年人,是大明帝国的皇子,是即将奔赴北平前线的燕王。对于路边的风景他早已不感兴趣,他操心的是自己未来的前程。

离开了表面上花团锦簇但情况复杂的都城,远离权力的中心,可以在约束不是太严的环境下,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未尝不是好事。

凤阳所在的濠州,本来是个很不起眼的城市,只是因为朱元璋的关系,这里被定为中都凤阳府,成了与北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并列的一线城市。但就像一个中了千万大奖的农民,尽管可以穿上浑身名牌,可气质上还是无法改变,凤阳的崇高地位遮掩不了它的贫困。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首地球人都知道的凤阳花鼓词,生动地说明了朱元璋在家乡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不过,处于淮河洪水多发地带的凤阳,本来就不见得是多好的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是古来有之,并不是朱重八带来的,他也没那么大的本事。

朱元璋把凤阳定为中都,并任命丞相李善长为营建中都的工程总指挥,从全国抽调将近九万工匠,还有几十万的军士、民夫和罪犯,加班加点工作。要知道元修治黄河也不过才征调了十七万人,还搞得天怒人怨,间接引发了红巾军大起义。修建中都,难道不怕悲剧重现吗?朱元璋也是看到了这点,又不希望家乡亲贵的势力在朝中过于强大,威胁自己的几个皇子。因此决定停止工程,也打消了迁都凤阳的念头,但对这里的感情是割不断的。

登上皇位后的朱棣,曾经对自己的三个儿子讲述过自己在凤阳时期的往事。他说:“朕少时尝居凤阳,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显然,朱元璋把儿子们放到这里,不是让他们游山玩水,不是让他们打着皇子的招牌享受生活,是要他们体验民生,学会与百姓相处,提高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中都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为了在不远的将来独立守边,帮助自己对抗北元做准备。

朱棣兄弟们跟随大明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进行极为严格的训练。他们学会了如何管理与协调步兵、骑兵与炮兵部队,学会了如何组织部队行军、偷袭与撤退,如何利用天气及地形做掩护,如何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他们不仅能熟练掌握各种武器,更懂得了如何成为一个战士,一名将军,一位统帅。

朱棣的血管里,天生流的是战士的血。他特别喜欢骑马,喜欢追求那种风驰电掣般的快意。他平时性格随和,喜怒不形于色,但只要跨上战马,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兴奋。也许大概可能是,跟他传说中的蒙古血统,有一定关系。

在操练中,身边的卫兵都吃够了他的苦头,总是以他们被修理得狼狈不堪而告一段落。当然,他知道自己的身份,让他们有所顾忌,自己赢的也不过瘾。他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真正的对手,让他打个痛快。

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能有呢,也许只有蒙古人才能给,也许……谁又能预见未知的自己呢?

除了学习作战指挥,朱棣兄弟还要学习作战的后勤供应,如何有效运输粮草、救治伤员、筹措军费等等。白天训练完毕之后,尽管相当疲劳,朱棣还是要抽出时间,在灯下研读兵书,学习古人的智谋。

朱元璋是一个看似豪爽大气,实则自私阴险的人。他对别人从来都是表面上豪爽,背地里使坏。表面上和你无话不谈,推心置腹,转过身就能把你的话作为罪证,并借此把你送上断头台。对于身边掌握兵权的将领,朱元璋是发自内心地不信任。因此,他就特别重视收养义子,希望用这种特殊关系来约束核心大将。他先后收的义子多达二十余个,和自己的亲生儿子数量差不多。李文忠明明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为了表示自己的所谓恩典,他还是要收其为义子,当然,如果自己的亲生儿子都逐步成长起来,义子们就可以像用过的卫生纸一样扔到一边去了。

即使是对待二十六个亲生儿子,朱元璋的偏心也是很明显的,他全面培养朱标的各方面能力,让最好的学者充任太子太师,把太子一直留在京城。却只要其他几个儿子做好军人,为大哥守卫边塞,给大哥当枪使。也许他想不到,会有那么一天,这把枪生气了,掉转了枪口,刺向了本来应该保护的人。

军事训练,并不是朱棣兄弟生活的全部。

朱棣和他的几个兄弟,还经常微服走入农家,体察农民劳作的艰辛,认识淮河水势的无情。他们也理解了当时父亲为什么会出家,为什么能造反,领悟了老爸为什么能创造奇迹,实现从社会最底层到权力最高处的乾坤大挪移。

朱棣发现,自己骨子里是一个随性的人,喜欢大碗喝酒,喜欢和人高声说笑,也喜欢骑马出去兜风,不希望被约束。

有一次,朱棣一行人骑马返回驻地的途中,看到路上有几个小贩在摆摊卖水果,想买些来吃。他手下的亲兵给朱棣建议,干脆把这些水果抢了算了,反正也没人知道是燕王做的。

朱棣一听,并没有发火,而是掏出身上的大明宝钞,告诉亲兵:“你过去买就是了。”

亲兵买来了水果,朱棣坐在路边和士兵们一起分享。他给大家讲述了朱元璋教育自己的话:“父皇曾告诉我:百姓财力俱困,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安养生息之而已。”那个曾经建议打劫的亲兵,可以说是无比羞愧,恨不能在地下找个缝钻进去。从此,朱棣的部下更加约束自己,生怕受到这位皇子的处罚。

朱棣年纪轻轻,倒很有表演天分,可惜那时候没有电影这门艺术,不然他完全可以和安吉丽娜·朱莉齐名,好莱坞也就有绝代双朱驰名天下了。

朱棣兄弟们在凤阳读书、习武,远离了京城的是是非非,但是,无形的失落感又涌上了心头。

一是新婚妻子不能守在身边,他一年也回不了南京几次。虽然徐小姐不是自由恋爱的情人(那个时代还没有这个概念),但她却具备了当时男人对好女人的几乎一切要求,温柔贤惠,举止得体,持家有方,不干涉丈夫的公务。这么快就要离开了,年轻的朱棣真是相当舍不得。

二是一出生就决定的命运,因为晚生了几年,本来亲如手足的兄弟,现在却有了严格的尊卑贵贱之别。朱棣永远也忘不了,朱标被册封为太子时,他们兄弟几个都要跪倒磕头的情景。他觉得虽然大哥值得依赖,但让手足兄弟行这样的大礼,实在有些屈辱,而且这样的屈辱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会更加重严重,更会让他不舒服。

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成婚两年后,朱棣和徐王妃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元璋给孩子取名朱高炽。

朱高炽仅比后来被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小一岁。儿子的到来,让朱棣尝到了初为人父的喜悦,更多了一份父亲的责任感,尽管他只有十八岁,按今天的观点,他自己都是个孩子。

虽然不能马上去北平就藩,朱棣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他吩咐自己的表哥李文忠,对北平的城防和建筑进行维修,为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进驻做好准备。李文忠虽然论辈分是朱棣的表哥,但其实只比朱元璋小十一岁,比朱棣大二十一岁。在当时也是一代人的年龄差距。

也许是对自己这个表弟的话太当回事了,也许是自己有在建筑业成名的潜意识,李文忠这回可是撸起袖子真抓实干。他抽调了上万名士兵,对北平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北平在元朝时就是大都,是国家的首都,但城墙居然还是土墙,绕北平城墙一圈有五十五里,仅在外层包砖,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四面城墙全部加高,在九个城门上,重新修整了垛口和箭孔,总之,考虑到和蒙古人打持久战的需要,一切都用最高的标准和最严格的要求进行。

李文忠对于工程质量相当满意,认为是自己的又一杰作。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他的辛勤工作,给大明王朝留下了深重的祸患,导致了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恐怕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

朱元璋也在为皇子就藩一直准备着。洪武十年正月,老朱宣布,增加三个藩王:秦王、晋王和朱棣的军队。燕府原有燕山护卫军一千三百六十四人,再增加到金吾左卫二千二百六十三人;两个哥哥的亲兵,规模也都扩大了一倍以上。

洪武十一年,二十一岁的秦王和二十岁的晋王接到圣旨,于五月初四从南京出发,前往各自的封国。离开的人踌躇满志,离不开的人心情失落。对于朱棣来说,毕竟已经十九岁,自己最佩服的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年龄已经统率唐军太原起义,攻打天下了,自己还得在凤阳做简单的军事训练。

李世民在登基前是秦王,并且担任了尚书令,如今朱元璋把老二封为秦王,又把他放到西安,让其执掌重兵,难道真的不担心历史重演吗?

别忘了,朱元璋可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才一路打到皇帝宝座的,这和唐高祖李渊靠三个儿子打天下大不一样,他有这个信心,能够控制自己的儿子们。而且这个秦王和李世民相比,无论是天赋还是努力程度,都差了几十条街。

元顺帝逃到漠北之后,每每想到祖祖辈辈经营了近百年的首都让当年的小叫花子攻占了,心里那是说不出的痛。已经习惯了一线城市生活的北元贵族,很不适应在荒漠中单调无聊缺乏夜生活的痛苦,都一心想打回来。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报仇的机会。洪武三年(1370年),元顺帝就带着复国未酬的深深怨恨,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其实他的正式庙号应该是元惠宗,顺帝是他死后,我们的太祖朱元璋封的。

朱元璋很“厚道”,为了表扬他当年不做任何抵抗,就从大都坚决逃走的明智行为,认为这是顺应天命,就赠给了这个蒙古族统治者一个顺帝的称号。长子爱猷识理达腊继承皇位,是为元昭宗。

昭宗统治时期,除了北元的中央军之外,蒙古最主要的军事力量,可以分成三大部分:首先是由王保保(这是个“汉奸”,蒙古名为扩廓帖木儿,被其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的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一带,直接威胁太原和西安;其次是丞相纳哈出,手下有步骑兵二十余万,盘据辽东,威胁长城沿线;再次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拥有十余万军队,控制着西南边陲的云南。

在朱棣的两个哥哥就藩的这一年,元昭宗也去世,益宗脱古思帖木儿继位。

在洪武初期,北元对于明朝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北平一带。而主要是来自西北,1375年王保保死后,这个威胁也大大降低了。不过,让秦晋二王先就藩,从顺序上讲也是很自然的。而且,朱元璋觉得老四还年轻,需要在凤阳历练,不用急着去北平。朱棣虽然失落,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就在这时,朝廷发生了一个大变故,有明三百年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受到重大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了朱棣就藩的前景。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壮士断腕的无比勇气,铲除了自己亲自任命的丞相胡惟庸,连带处理了超过三万名同党,甚至干脆连丞相这一重要岗位都取消了,自己亲自领导六部的工作。朱元璋双管齐下,一边大杀权臣,铲除不稳定因素,一边抓皇子们的文化武功,其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让他们成为朱家王朝能力合格、素质过硬、身体健康的接班人。

朱元璋在南京搞大清洗的时候,朱棣还在凤阳习文练武。对于老爸的这次行动,他应该是相当震惊的,牵连进去的同党,仅处死的就上万人,如果这些人真要谋反,早点动手,朱元璋挡得住吗?当皇帝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过,既然杀了这么多异姓,势必对同姓的要加以重用,特别是自己的几个亲生骨肉。

也就是说,他们的明天会更好,他们的前程会更加光明。果不其然,胡惟庸被杀两个月后,朱棣就得到了好消息。 Llgp3mrtBcYjvab87U/mhGycIQc2IwHPp/LbWprdMyThALZLn8m8rzpSw9GDvF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