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昌龄:
朋友圈很丰富

“龙城飞将”他是谁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这首《出塞》,被认为是唐代最好的绝句之一,在很多唐诗选集里,这首诗都是压轴的作品。

前两句比较好理解,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明月”和“关”已经很久都没有变化,同样不变的还有军人万里出征的故事,仍然在一年年上演。

后两句从字面意思看,“龙城”是指匈奴的都城,“飞将”是指汉代名将李广。大家都希望有一位“飞将军”威镇边关,保护百姓免于战乱,是不是李广倒不重要。

王昌龄写这首诗并不是无的放矢,“龙城飞将”实有其人,指的是大唐名将王忠嗣,这个人可不得了。

打仗这件事总是有胜有负。历史上的猛将很多,可真正的“常胜将军”几乎没有。但《旧唐书》里提到王忠嗣,却说他“战必破,攻必克”,也就是说,这位老兄居然一辈子没打过败仗。

王忠嗣这个名字,字面意思是“忠臣的后嗣”。说起来,这个名字还是唐玄宗亲自给他起的。

公元714年,唐玄宗登基的第三年,吐蕃派十万大军入侵,打到了今天甘肃武威一带。唐玄宗也派出大军应战,交战结果,唐军大获全胜。

战斗初期,唐军的信心并不是很足。眼看形势不利,先锋王海宾奋勇冲击,打乱了吐蕃阵脚,唐军乘势追击,这才一举奠定了胜局。

可惜王海宾本人战死沙场,唐玄宗念他忠勇,追封他为“金吾大将军”。王海宾的儿子王训当时只有九岁,唐玄宗不仅给他改名为“忠嗣”,还把他收为干儿子,让他和太子李亨在宫里一起生活学习。

王忠嗣出身将门,遗传了父亲的军事才能,再加上和太子李亨一起长大,接受的是最高端的教育。小伙子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和唐玄宗谈论军事时,经常说得头头是道。唐玄宗很看好他,认为他“日后必为良将”。

王忠嗣曾在河西节度使萧嵩帐下待了三年。萧嵩任满回朝之前,王忠嗣说,“从公三年,无以归报天子”,意思是,“跟了您三年,不立点儿功劳怎么回复天子呢?”于是率精兵数百袭击吐蕃,杀敌数千人,缴获马羊数以万计。

后来,王忠嗣在另一位河西节度使杜希望手下又上演过类似的场景。两军对阵,唐军见吐蕃兵强马壮,不免心惊胆怯。关键时刻,王忠嗣单人匹马冲进吐蕃阵中,“左右驰突,独杀数百人”。唐军趁乱大举掩杀,于是大获全胜。

王忠嗣还有“智”的一面,在大事上思路清晰,绝不蛮干。在出任朔方节度使期间,王忠嗣暗中抬高市场上的马匹价格,各路马贩子得到消息,都把宝马良驹送到这里。就这样,唐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大量好马,骑兵的实力大大加强。

凭借自己的军事敏感,王忠嗣在安史之乱爆发八年之前,就对安禄山的阴谋有所警惕,并向唐玄宗多次进言,让他提防安禄山。

可惜,唐玄宗轻信谣言,认为王忠嗣企图串通太子李亨,对自己不利,险些砍了王忠嗣的脑袋。王忠嗣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心情郁闷不已,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五岁。如果王忠嗣不死,想必安禄山也不敢轻易作乱。

王昌龄还有一首诗《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这里说的“一人计不用”指的就是王忠嗣,和《出塞》结合起来看,把“龙城飞将”安在王忠嗣身上确实再合适不过。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送别诗里的佳作,其中还透露了他的一个小秘密,那就是他的为官之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在下着雨的寒夜来到吴地,第二天清晨在孤独的楚山下送客。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以前被很多人理解为王昌龄对做官这件事“很冷淡”,后来又有了新的更合理的解释。

新解来自著名宰相姚崇的一篇文章《冰壶赋》。姚崇在文章里说,当官要廉洁奉公,像“冰壶”一样清白。这篇文章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曾经作为科举考试的作文题目。在李白、王维等人笔下,冰壶也都曾被用来比喻为官清廉,作为和他们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提到冰壶,当然也应该是这个用意。

王昌龄的文才不用多说,但官运很一般,不过“为官清廉”这一条确实做到了。

王昌龄早年家贫,三十岁时中了进士,但官职最高时也只是个校书郎。他一生中两次被流放,书上说的原因是“不护细行”,意思是不注意小节。至于什么样的“小节”会导致他被流放,书上没说,我们也无从得知。

王昌龄第一次被流放,目的地是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一带,当时属于“蛮夷地区”。这次流放还有个间接后果—引发了孟浩然的“意外”死亡。

王昌龄和孟浩然既是同龄人,也是好朋友。王昌龄在前往岭南的途中路过襄阳,当然要去找孟浩然喝酒吟诗。等他从岭南归来时,孟浩然再次盛情款待他,席间安排了美酒肥鹅。不巧的是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按照民间说法,肥鹅正是这类病患的大忌。不久,孟浩然就因为毒疮爆裂与世长辞。

王昌龄第二次被流放已经是晚年,目的地是龙标,在现在的贵州省锦屏县境内。这次被流放,确切的原因我们仍然不知道。不过据说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被冤枉的,他的朋友常建还在诗里以屈原来比喻他,说他“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意思是被谗言伤害却无法分辩。

今天的贵州当然是很繁华的,但在唐朝时,贵州的很多地方属于未开化的“蛮夷之地”,也是最差的流放地。李白听说王昌龄被流放到龙标,很替他发愁,于是写了一首诗相赠,这首诗也入选了中学课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杨花落尽、杜鹃啼血的时节,听说你被贬了官,前往比五溪还要遥远的龙标。我把忧愁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替我陪你到夜郎西边。”

王昌龄和李白不仅是很好的朋友,文学成就也都很高,两人的绝句齐名,李白被称为“诗仙”,王昌龄则被称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还有一个称号叫“诗家天子”,听上去很霸气,似乎是指他写诗的水平达到了唯我独尊的地步。但是,这其实是个大大的误会。别的不说,“诗家天子”这样的称号,要是让真天子知道了,还不得是死罪吗?

真实的情况是,王昌龄诗名很大,又曾经做过江宁令,所以当时有人称他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由于“夫”和“天”字形相似,时间久了,后人以讹传讹,就把“夫子”误认为是“天子”了。

生得洒脱,死得糊涂

作为和李白、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在当时诗坛的影响力即使不是最大的,和其他诗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王昌龄在世时,唐代就有人编过一本诗集,名为《河岳英灵集》。这本诗集收录了二十四位诗人的作品,李白、高适、王维等人都有作品入选。但王昌龄是入选最多的一位,一共十六首。

关于王昌龄的籍贯,一直是个悬案。有的说他是太原人,有的说他是江宁人,还有的说他是长安人。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太原是他的祖籍,江宁丞是他的官职,而他的老家是陕西白鹿原,具体位置在今天的西安市内。

现在大家知道白鹿原是因为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其实这个地方相当有历史渊源。据说早在西周时,周平王外出打猎,看到一只口衔灵芝的白鹿,所到之处草木茂盛百花盛开,白鹿原由此得名。

出生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王昌龄不仅文才出众,而且性格洒脱。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几乎个个都跟他有交情。

前文提到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和他的关系非常好。

在“旗亭画壁”的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知道,王昌龄和王之涣、高适的交往也很多。

王昌龄和孟浩然是多年的好友,很多年之前,孟浩然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两人曾经一起住过好几年。

王昌龄还和比自己小很多的岑参是忘年交,两人互赠过很多诗。

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就是这么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却死得糊里糊涂。

事发在公元756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此时王昌龄仍在龙标流放,眼见天下大乱,他就自作主张离开龙标,准备前往曾经任职过的江宁。没想到走到半道,却被濠州刺史闾丘晓给杀了,连个正式的理由都没留下来。

闾丘晓杀死王昌龄,可能只是个人恩怨;但他还干了另一件让人愤怒的事,那就是违抗军令,拒不出兵营救重镇睢阳,间接导致了睢阳失守。

没过多久,宰相兼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大军前来,要以“违抗军令”的罪名处死闾丘晓。闾丘晓求情说家中尚有老人需要抚养,张镐反问了一句:“那王昌龄的老人怎么办呢?”闾丘晓哑口无言,他一定没有想到,杀死一个小小的县尉王昌龄,后果居然这么严重。

新课标必背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NFOp/LpmXL9cbdWPg3jhRsCrddOBMC9l82/ukNjzlTiuBkWHG71ycYJ52zPG5o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