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9
勇敢与随性

任何器官都没法比树叶更能反映树木的心理与个性

树叶是树木的眼睛,也是光的孩子,树木把叶子生出来,

是为了将一束束的光线转换成粗大有力的树干。

同时,树叶也是树木的肺部,上面分布着1万个气孔,

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晚上吸收氧气。

技术高超的医生帮人看病时,有时甚至不需要通过冗长的问诊,只要看一下患者的眼睛,就能探出其健康状况。

树叶是树木的眼睛,也是光的孩子,树木把叶子生出来,是为了将一束束光线转换成粗大有力的树干。同时,树叶也是树木的肺部,上面分布着1万个气孔(每一片叶子上就有1万个!)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晚上吸收氧气。

为了不让树木被沉重的“太阳能电池板”压倒,叶子的构造极其精巧细致(当然也包括针叶树的针叶)。它们不但轻盈且超级敏感,树木的任何一个器官都没法比树叶(绿叶)更能反映树木的心理状态与个性。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仔细探讨树叶。

冒险家与胆小鬼

每年的秋天,正值落叶时期,阔叶树的叶子便开始沙沙作响,接着就摆脱树木而掉落到地面。叶子为什么会掉落呢?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不着边际的答案,事实上,真正的原因近在眼前:树木落叶是为了减少秋天温带气旋来袭时的受风面积。想知道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只要每年秋冬季节关注温带气旋的新闻就可以得到证明。因受强风影响而倾倒的树木,大部分是针叶树,只有少数的情况是阔叶树。为了避免因叶子掉落而流失太多养分——这里主要指氮(Stickstoff)的流失,树木会分解叶子内的蛋白质连接链,然后将养分输送至树枝储存。接着,树叶会分解叶子中的叶绿素(Chlirophyll),之前颜色被叶绿素覆盖的类胡萝卜素(Carotinoide)就会显现出来,将树叶染成橘色和黄色。然后树叶在叶柄部位形成离层细胞造成落叶,直到枝干变得光秃秃的,任风吹袭。

树木开始落叶是由白天的长度缩短并附带气温下降引起的。对此,顺便提一下,已经证实,树木对时间和气温这两种因素真的会有感应。你也可以从寒流来袭时阔叶树开始落叶的现象中看出来:树梢的叶子会最先感到寒冷,也最早掉落;而挂在它们下面的其他叶子通常延迟1~2周后才缓缓落地。但这并不表示只要寒流来袭,所有树木的树叶就会同时变黄并掉落,尤其当同树种的树木聚集在一起时,更能清楚地察觉出这一点。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有的树木的叶子在十月初已经变色,而有的树木却到了十月中旬仍保有绿色。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既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吸收了水分,更不是微气候(Mikroklima)(译注:又称小气候效应,指小范围的气候环境与周边大环境有所差异的现象。比如在湖区附近的气温会比较低,或是原本相连的林区遭外力破坏被分隔为两区,也会造成原林区内小环境的气候改变)形成的不同环境条件所能解释清楚的。

我用三棵相邻生长的橡树举例说明:这三棵橡树相距约30厘米,从远处看它们好像是一棵橡树。深秋时,因三棵橡树落叶的时间点不同,所以能非常容易地辨认出是独立的三棵橡树。然而在它们方圆一米内,分享的其实是相同的土壤、相同的水域条件以及相同的光照与温度。

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每棵树都有一套自己的抗风险策略。事实上的原因如下:在进入冬眠前,树木一定要甩掉叶子,因为一旦进入冬眠状态,树木就不再有感觉或反应。每年第一个真正凛冽结霜的夜晚来临前,是树木落叶的最后期限,因为从这个时间点起,树木会被强迫休眠。假如树木错过这个落叶时机,叶子就会挂在枝丫上过冬,而树木被风暴吹倒的概率也会相对增加。接下来的情况就变得更棘手了:树木如何得知温度何时会降到冰点以下呢?答案是,树木知道得就跟天气预报一样少(译注:意指目前树木和人类都无法准确预测天气)。你看,有时候我们能享受到好几天,甚至是延续至十月底温暖如夏的黄金秋日,可有些时候却在九月末就会遭遇秋天温带气旋,接着在十一月初已见深深积雪。然而我总是认为,树木对于冬天是否会提早报到是有感觉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不同的树木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落叶这个问题上来。每棵树木从何时开始落叶,其实与它的个性有关。比如为了保险起见,谨慎小心型的树木通常都会提前1~2个星期就甩掉许多叶子——未来是无法预料的!而其小心谨慎的代价就是制造糖分的时间相对缩短,必须依靠较少的过冬脂肪(译注:这本来是指有些动物,例如熊,为冬天增加脂肪以度过冬眠,作者转用在树木上)度过冬天。假如来年春天树木不幸生病了,可能就表明树木缺少了这份过冬脂肪。

至于勇敢豪放型的树木,则会尽量拖延落叶的时间,直到最后一刻。对它来说,黄金十月的每一天都是储存丰沛糖分的好时机,尽管它身旁小心谨慎的树木同伴早已进入冬眠。只是有时会出现意外,严寒霜冻会出其不意地来临,并强迫树木进入冬眠。所以,冬天还留在树木上的黄叶在告诉人们,是哪种个性的树木算错了落叶时间。

树木何时落叶或何时发芽,其实与树木的个性有关。

早春时叶子的生长情况正好与深秋时的落叶情况完全相反。柔弱嫩绿的春叶对五月降下的寒霜特别敏感,若寒霜冻伤了所有新长在外部的组织,树木就必须奋力用残存的精力再次萌芽。所以小心谨慎型的树种宁愿在畏怯害羞的叶芽张开前,稍微再等待一阵子才长出叶子。相反,胆大勇敢型的树木勇士就如口号常喊的一样:“哎哟!我不怕,我来了!”(Hoppla!Jetzt Komm Ich.)〔译注:这是德国1932年流行的老歌,主唱是汉斯·阿尔伯斯(Hans Albers)。“哎哟”是不小心跌倒时常说的口语,这首歌歌词的寓意是勉励人们遇到困难时不畏惧,凡事勇往直前。〕它们在提前报到的暖暖四月天迎接新春。但如同在秋天判断何时落叶的情况一般:如果猜对叶子的生长时间,决定提早发芽,树木能获得额外的能量;可一旦误判,勇敢冒险型的树木会比谨慎小心型的树木更晚发芽。树木如何判断落叶与发芽的理想时机,全靠它们的“个人智慧”。

随性的树木

之前曾提到过,树木在冬眠前会从即将落下的叶子中收回部分有用的养分。然而,不同的树种会有不同的运作。柳属的赤杨树会任由绿叶掉落,完全不回收养分,因为它们靠共生的地下根瘤菌(Knöllchenbakterien)就能充分补给所需的氮。其他的树种,如苹果树与樱桃树,当它们的叶子被染成红色或黄色后,就会立即掉落。至于山毛榉或橡树,则是从“太阳能电池板”回收养分最彻底的树种,它们的叶子直到变成咖啡色后才会掉落。以上这些现象只是一般规律,也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有些树木的个性马马虎虎,不按常理出牌,采取叶子任意掉落的方式,不管绿叶、黄叶或枯叶,都随意甩落。而且它们的一片叶子上还常常出现好几种颜色:靠近叶子的边缘是咖啡色,接近叶子中心的部位是黄色,接近叶柄的部位则是绿色。看起来,这棵树木根本没有一点儿耐心去完成树叶的分解代谢和掉落的完整过程。至于树木是否能承担偷懒所造成的营养流失的后果与损失,就要等到明年早春才能知晓。

有的时候,在勤奋型树木身上会发生叶子还是绿的就被甩落的现象。其实,这表示树木已受到真菌或细菌的感染。这些一心只想在树叶上停留更长时间而吸收更多养料的小小寄生生物(如真菌类),会干扰树木分解叶子里的蛋白质并回收的过程。

马虎个性树木的落叶情况与已被病菌寄生树木是有差异的,你可以从掉落叶子的变色情况来辨别:叶子的变色若是从叶柄的部位开始,从叶子边缘往叶面中心,颜色从绿色渐变为黄色(红色)或者咖啡色,表示树木属于马虎型,没有用心处理落叶的程序;如果叶面变色的顺序刚好相反,从叶柄处开始整片叶子都是咖啡色,叶子的背面却呈绿色,则表示寄生生物阻挠了树叶进一步的分解代谢工作。

樱桃树、花楸树、长果花楸或白面子树等蔷薇科的植物,经常在八月底就为来年做好储备,树叶开始变色,斑斑红叶显示树木离进入冬眠阶段已不远。难道这些树木弄错了月份吗?在它们旁边的橡树、山毛榉及白蜡树仍是枝叶茂盛,绿意盎然。

事实上,它们并没有弄错,只是留下叶子已没有意义,因为它们的储藏室已经满了。树木里主要负责储藏的组织已完全填满糖分与蛋白质,继续开工生产毫无意义。所以这些树种在丰年就早早停工休息进入冬眠,虽然叶子掉落了,但并不表示树木生病了,只是告知大家:我饱了!

终年常绿的树种

除了原生种落叶松外,德国的针叶树(大多是引进的树种)都是终年常绿,秋天来临时并不会落叶,或者至少保留大部分的叶子。当然,有时针叶也需要除旧换新。随着时间流逝,一些老的、受损的针叶必须更新,其中年纪最长的针叶会率先凋落。到了春天发芽时,又会长出一轮新叶,以保持每根树枝上的簇叶(译注:针叶树的针叶是一簇簇地长在一起)每年都在一个稳定的数量。依树种不同,簇叶上的数量会从4根一束(松树)到10根一束(云杉)不等。要是树木生病了,每一束的数量就会比应该有的数量少。

当阔叶树落叶时,针叶树也会跟着落叶,但针叶树凋落的大部分是多余无用的叶子,好像针叶树也想对缤纷灿烂的秋景有所贡献一样。然而,为什么针叶树要留住叶子,保持常绿呢?难道它们不用防范秋天即将来袭的温带气旋,将叶子脱落以减少树木的受风面积吗?在中欧地区,90%被温带气旋吹倒的树木,可都是云杉、松树与冷杉等针叶树种啊!

我们可以从这些针叶树种的原生故乡得到以上问题的答案。在世界各地,只要是气候极为干燥并长期酷寒的区域,便是这些针叶树树种大展身手的地区,如西伯利亚的针叶林带,这个位于北方的针叶林带,从西伯利亚经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延伸至加拿大,春、夏、秋三季在这一地带都只有短短几周。在这期间,树木要萌生树叶、生长木质部,之后还要抛掉已凋零的叶子,实在太费工又耗时。树木若有办法随时开工,就可以好好利用早春偶尔几天阳光明媚温暖的日子,即使接下来又将遇到下雪结霜,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为了不使树叶冻伤,针叶树会在针叶里形成防冻剂(就是我们拿起针叶用蜡烛熏烧,会造成针叶猛然膨胀的物质)。另外,针叶还有一层防止蒸发的、厚厚的保护膜,使它们跟阔叶树叶子相较更坚硬。就是因为针叶具有这些机制,才使得大多数针叶树保持常绿。这也是为什么针叶树能够占领许多阔叶树树种根本无法生存的地区。

人类却将针叶树移植到阔叶树的故乡——中欧地区,或是因为林业需求,或是个人审美品位不同,或是为了圣诞树的生产供应。中欧地区的生长条件与北方截然不同,比较起来,中欧地区的气候较温和且雨水充足,植物生长期从短短数周变为六个月。简而言之,这里简直就是针叶植物的天堂。这样的环境对针叶树不会造成任何伤害,针叶树甚至会长得有点好过头了。在这里,它们加速垂直往上生长,好像不敢相信自己有如此好运!然而,看看作家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是怎么说的:“别拜托老天大发慈悲了,因为结局早已注定。”〔译注:威廉·布施是德国著名诗人、漫画家与雕刻家,擅长用讽刺笔触书画人生百态。文中的句子摘自他1865年出版的讽刺漫画集《马克斯和莫里兹》的序文〕从统计概率来看,凡超过25米高的云杉,在典型冬季温带气旋的持续威胁下,由于还戴着绿色针叶的树冠,受到杠杆作用的影响,根部受力非常大,因此迟早会被风吹倒。

常绿针叶树还是免不了会遇到另一种很少发生的意外。当早春突然变得很暖和,针叶树上的雪一下子融化了,然后它就可以立刻开工,因为跟阔叶树同伴相比,它身上还带着小小的太阳能电池板。但是这样一来,有时针叶树会出现上下失调的问题。初春时,针叶树上层的树冠已开工进行光合作用,但因为土壤还未解冻,地底的根系没办法往上输送水分;而已经开工的树冠好像没意识到这一情形就开始吸取水分,直到把树干储藏的水分都吸尽,最后导致树木干枯死亡。

树木的排泄作用

树木是令人赞叹的生物,而且有一部分与人类相似的特性。它能呼吸,以糖分作为养分(糖分是由它的叶子工厂所生产的);它能感知父母的喜好教养,并且会经营友情。到目前为止,我忽略了一个非常常见的话题:树木是否也必须“上洗手间”?毕竟,地球上没有任何生物只需要吃喝,而不上厕所、不排泄的。

树木是吸收二氧化碳、水解淀粉(葡萄糖),释放出氧气(对树木而言,氧气是所谓的废气)的生物,但这还不是完整的答案。我们人类也是将大部分的养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吸收空气中的氧。只是,我们如何处理多余无用未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呢?人类是以尿与粪便的形式排泄废物,那树木呢?你曾见过它们的排泄物吗?当然,你已经见过了!秋天掉落的叶子(阔叶或针叶)就是所谓的树木排泄物。树木在甩掉叶子之前,会先将无用的物质输送到叶子上,叶子就带着这些废物随一阵清风落地归土。

此时,树下早就等候着负责废物利用的工作者。假如没有它们进行这些处理工作,树木总有一天会因地上的落叶覆盖土壤窒息而死;再说,土壤若没有废物再利用的机制,很快就会退化。这是一个完整的舰队(译注: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落叶,但我们至今仍然没有鉴定出分解落叶的每种生物具体是什么。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森林的存在不能没有它们。

当被抛弃的“太阳能电池板”掉到地上后,潮虫(Asseln)与甲虫类会抢先啃食,真菌和细菌也随即加入盛宴行列。等到落叶稍经腐蚀变松软后,蚯蚓(Regenwürmer)、弹尾虫(Springschwänze)与蜱螨虫(Milben)也陆续加入分解队伍。它们蚕食森林中每年每平方千米内所产生的堆积如山超过400吨的落叶,再加上至少1100吨的残干、枝条及大小动物的尸体。

这些饕客食用落叶时总会吞下一些土壤,因此它们的排泄物也会混合着腐殖质与黏土。我们的肉眼都能看到这些渣屑状圆形颗粒的小土堆,它们是涵养水分的最佳载体,而且能够吸附天然矿物质。

在森林中,这些树木小帮手的总重量不可小觑,林区里每平方千米所有哺乳动物的总重量最多只有3吨,而同样面积内却生存着20吨重的蚯蚓。据科学家估计,其他落叶分解微生物(Laubfresser)如蜱螨类、弹尾虫等加起来总的重量,每平方千米可达2000吨。当你在森林中漫步时,能在脚下发现丰富多样的各类生物,就如同在热带雨林中一样,不是每一物种都已经被发现并收录在册。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直到今日,科学界还没有彻底研究出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和小小饕客的关联,更别提理清两者的关系了。

回收树木的排泄物并不是这些小不点(小型生物)唯一的生态服务。比如蚯蚓的种类约有40种,分别住在地底下不同的地层,有些种类的蚯蚓只会在表层土壤钻挖,有些种类的蚯蚓则能向下钻至超过2米深的地层。它们将打通的通道涂上黏液与排泄物,以便能迅速下滑至地底。

这些通道除了能形成地下通气系统供应树根所需的氧气,还能帮助雨水尽快渗入土壤,让珍贵的水分涵养土壤,而不会立刻流入下一条河中。最后一点,因为可以节省气力,不用穿越坚硬的土地,所以树根的分支也特别喜欢沿着蚯蚓开通的路径生长。

落叶在小帮手的努力下,将在3年内被全部回收处理为森林里土壤中的腐殖质,树根在此将再次找到最佳的生存环境,永保湿润并保有足够的矿物质养料。

生活中在土壤为数众多的生物能回收落叶,将残叶转变为微小的腐殖质。

不管在哪里,树木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互利互惠都能有效运作,只要雨量充足,树木就能创造自身需要的土质。如果你在自家花园里种有树,你为地下的饕客(微小的土壤生物们)将落叶集中在树干下,对它们会是一种非常友善(而且保湿)的表现。

大扫除

让我们再回到树枝的话题,因为树木的排泄作用不只有分解落叶。当树枝无法获得足够的光线,就会变成树上多余的部分,即使如此,它们还是得先留在树上,因为树枝不会产生离层细胞(跟多余的阔叶和针叶不一样,这些叶子会产生离层细胞)。前面的章节中曾讨论过真菌与树木间互相竞赛的现象,树木将用尽全力尽快将残枝掉落后的伤疤包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有待说明:枯萎的树枝首先必须掉落,不然即使树木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还连着树枝的伤口包覆起来。假设树枝是3米长,那么树干半径必须增至3米,这样树枝才能长过树梢(以接收到阳光雨露的滋润)。树干半径增加到3米,则表明那是一棵直径为6米的树干,在我们这里,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巨树。假如真有这样的树,它也要经过好几百年才能长成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胜利者非真菌莫属。

所以,树木一定会想办法摆脱死去的枯枝,留在树干上的枯枝越短,包覆残枝的工作就越快。只是树木如何挪动已坏死的枯枝,将它从树干上剔除呢?它必须靠外力帮忙,无法靠自己。外力的帮手指的是从头到尾、一心一意想攻击树木的真菌,它们会腐蚀还在树干上的残枝。若整个环境条件接近理想的森林气候,环境越潮湿阴暗,真菌就越无往不利。

当整根残枝腐裂后,就等着秋风的到来;一旦强风猛攻,整棵树被吹弯,干枯的细弱枝条也会因此断裂,与树冠或树干分离。风,如一把巨大的扫把,把树上多余、装饰用的树枝都扫落。

至于直径为5厘米以下的小枝条,每年会依上述所说的过程被树木淘汰替换;但树木若想剔除比较粗的树枝,难度则比较高。而对会形成心材的树种来说,更是难如登天。因为这些树种常常形成直径超过10厘米的枝条,其中心部分像死去树干的心材一样,也会分泌防御物质抵抗真菌。只要树枝还活着,这个行为就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树木若是受伤,它就不会立刻被真菌侵蚀。但这样一来,也没办法轻易摆脱枯死的树枝。所以常见橡树、松树、落叶松及其他会形成心材等树种的粗枝满挂树干,完全没有脱落的意思。

但枯死的树枝总有一天会腐朽到几乎无法留在树干上,这时让树枝落下的并不是清风。在无风的时候,在古老的原生林里反而不时地砰砰作响,这其实是树枝落到地上时造成的,在森林里散步的人因此被吓得四处寻找触发木头炸弹的始作俑者,而森林中潮湿的空气就是引起树枝掉落的主因。在氤氲的雾气替森林增添神秘气息的同时,枯枝也在吸收大量的水分(译注:因为空气的湿度变高),变得越来越重;当重量增加到树干无法负荷的程度,就会折断落下。所以可以确定的是,漫步在森林里,不管是在多雾的天候还是温带气旋来临时,都是一样的危险。

粗大的枝条会在特别多雾的环境下断落。

写真:野生欧洲甜樱桃

野生欧洲甜樱桃(Vogelkirsche;Prunus avium)是欧洲甜樱桃的原生种。欧洲甜樱桃会遇到与野生苹果树类似的问题(参阅第十九章),因为跟人工培育的果树树种的花粉掺杂混和,使我们愈来愈难找到纯种野生的欧洲甜樱桃品种。除此之外,野生欧洲甜樱桃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它喜爱温暖且日照多的地方,会用快速生长感谢种下它们的花园主人。它不喜欢潮湿与偏酸的土壤,与其他地区比起来,中欧与南欧能让它感到最舒服自在,它会长得跟橡树及山毛榉差不多高。跟苹果树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在茂密的森林里找到野生欧洲甜樱桃的踪迹。

它们的果实因常常还没成熟就被贪爱野樱桃的禽鸟一扫而光,所以被德文直译为“野禽樱桃木”。它在轻壮时期快速成长(最高能长到25米),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寿命不长,最长能活80年,最后在被真菌侵蚀后结束生命。 kvrNTedoH+D6bPp2ah/eD0nW5nknG5Qj/UGtTgcNaQxVN6Z93FCKwLRV+S1Mdv1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