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不稳定依恋状态下的控制模式:支配、从属、操纵

在不稳定的依恋状态下成长的孩子,从三四岁开始会用其特有的方法控制周遭的人,借以弥补自身关爱及保护不足或不稳定的状况。 这也被称为“控制型依恋模式”。这种模式的表现方式因人而异,有人会以攻击或惩罚的方式控制周遭的人的行动;有人会扮演乖孩子,仿佛自己才是监护人般反过来抚慰父母、帮助父母,借此控制父母。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这么有心机。事实上,有些儿童从4岁开始就懂得察言观色,做出讨好父母或安慰父母的行为。当父母做出不适当或不如己意的行为时,3岁的孩童也已经懂得以拍打父母等攻击方式控诉不满。

这种意图控制他人的行为,或许也可以说是活在失序环境的孩子,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建立秩序的方法。像这样的控制策略,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分化出几种特殊模式,并对孩子人格的形成造成极大影响。

控制策略可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支配型控制、从属型控制与操纵型控制。

支配型控制的人会以暴力或心理上的优越感来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从属型控制是一种顺从对方的意思以获得眷顾的策略。乍看之下似乎与控制行为相反,事实上是装作配合对方,做出讨好对方的行为,成为对方的支柱,借此随心所欲地控制对方的心情与感情。

操纵型控制巧妙地将支配型控制与从属型控制相结合,给予对方强烈的心理冲击,引起对方的同情心与同理心,借此操纵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这三种策略都是由于不稳定依恋状态而感到心理不满足的人,为了弥补不足感而发展出的行为模式。 这些控制策略多半会从幼年时期持续到成人,不过有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另外,控制策略大多会因对象不同而改变,因此也可以算是具有弹性的控制手段。

案例1:乖小孩奥巴马和顺从的克林顿

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从小就被身边的人认为是个和谁都能合得来的“乖小孩”,在学校里从没闹过事。当他在自传中提及自己曾经历过一段依赖药物与酒精的时期,最惊讶的人之一就是他过去的班主任。因为奥巴马总是扮演着“乖小孩”“模范生”的形象,从未表现出不稳定且反社会的一面。

奥巴马成长于单亲家庭。独自抚养他的母亲当时还在读研究生,无法给他太多关爱。主要负责照顾他的是住在夏威夷的外公外婆。母亲再婚后,带着他住在印度尼西亚。当时的他在人群中是个完全的外来者,被迫忍受着无可奈何的疏离感。然而,他对母亲的决定不仅毫无抗拒,甚至表现得十分顺从。

在印度尼西亚时,学校里只有他一个外国人;在夏威夷读高中时,学校里只有他一个黑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为了适应环境,不得不采取从属型的控制策略。

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对母亲非常顺从,而对母亲之外的女性却充满控制欲,总是试图利用或压榨周遭的女性。在母亲的控制下成长的人,虽然对母亲表现出顺从的态度,但只要找到其他可以任由自己摆布的对象,就会出现控制对方的倾向。这或许也可说是为了取得自己内心的平衡,或是下意识地对别人施加自己遭受过的对待。无论如何,这种做法虽然有坏处,但确实能带来内心的稳定。否则,要是对谁都表现顺从,很快就会走投无路。

不过,把来自上司、顾客、配偶的压力宣泄在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是非常糟糕的行为。而且,过去孩子身边还有祖父母可作为最后承受压力的管道,现代儿童却往往缺少隔代亲属的陪伴。 eql54iSvd6ZN7TY6nXGWXhXTjiMDhD6llMRtipnoMB+7Cl8U+AGS9rG0CTA+Gy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