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拥有健康依恋的孩子,会勇于去探索和挑战

依恋不只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广泛地影响着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这一点,也和依恋的另一个特性相关。

依恋联系一旦形成,孩子不仅待在母亲身边时能获得安全感,渐渐地,即使母亲不在身边,孩子也能感到安心。一旦这种稳定的依恋形成,也就表示孩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并能持续保有这种安全感。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 Dinsmore Salter Ainsworth)进一步发展了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用“安全堡垒”来形容这种依恋作用。

孩子若处于依恋这个“安全堡垒”的保护下,就能发展出往外探险的渴望。相反地,若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并不稳定,安全堡垒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时,孩子就无法放心探索外界;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求知欲低下,对人际关系冷漠、消极。唯有感觉自己受到守护的孩子,才能拥有更旺盛的好奇心和活跃的行动力,对任何事都勇于挑战。

1岁半后,孩子慢慢能够脱离母亲生活。不过,一旦感受到压力或威胁,又会回到母亲身旁避难,借由肢体接触与拥抱来让自己感到安全与恢复平静。

从1岁半到3岁左右这段时间,即使离开母亲一段时间,孩子也不会感到太大的不安,并且能与母亲之外的人建立适度的信任关系。一方面以母亲为主要依恋对象,确保与母亲建立起的安全堡垒;一方面开始拥有与其他依恋对象建立的安全堡垒,逐步拓宽活动根据地。

这样的行为,会一路维持到孩子长大成人。受到稳定依恋保护,从中获得安心感与安全感的人,无论对工作还是人际关系都有着积极进取的态度。

确定自己拥有安全堡垒的人,在承受外界压力时的抗压性也比较强。更进一步来说,幼年时期在良好的保护下成长的人,成人后也较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比方说,某项研究发现,在两岁的阶段获得双亲充分支持的人,到了青年期也能毫无负担地依赖恋人。反过来说,在两岁的阶段缺乏双亲支持的孩子,就有可能无法放心依赖恋人。在本书的前言也曾提到过,依恋形式及依恋的稳定性是造成罹患忧郁症、酒精使用障碍(酒精成瘾)的风险因子,这点与安全堡垒的建立也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给予过多支持,妨碍孩子自发性的探索行为时,这就称不上是良好的安全堡垒了。 所谓的安全堡垒并不是一种违反孩子意愿的禁闭场所,这么做会让安全堡垒变成一种牢笼 从而培养出依赖性强、容易不安、无法独立的孩子。 N+wZcupmMvKZxKjhXOZyQ/JlesKJVqb3UGC8g6EqMv3/ykbzyBZa09YsN7xqJU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