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3
需求的翻译、分解与传递

企业需要使用特定的方式收集产品开发的需求,并在获得需求之后,需要对需求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工作,即需求“翻译”的工作。由于在收集和理解需求的过程中,掺杂了很多干扰因素,所以这个翻译工作并不简单。图6-3显示了需求翻译的大致过程。

img

图6-3 需求翻译的大致过程

在图6-3中,原始需求列表将来自各渠道的需求进行汇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去除一些明显不合理的需求,但不会对被保留下来的需求进行加工处理。这张原始需求列表仅仅作为需求收集的输出对象,描述了产品的最初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需求的来源复杂,除从行业标准或一些专业的第三方组织获取的需求外,大多数产品开发需求描述都可能难以理解或无法直接被执行。需求提供方可能在提出这些需求的时候加入了其自我意志,或者有意“修改”了某些信息,这种行为导致产品开发团队无法直接鉴别这些需求的真实性和可用性。所以原始需求列表就是一份需求的“大杂烩”,产品开发的真正需求被隐藏在了这些信息中。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说,这种信息传递过程被称为信息编码过程,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类似于加密)表达出来,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信息接收者获取的真实信息有所不同。例如,某个客户喜欢浅色系的产品外观,但在表述时,他可能会说:“我喜欢明亮的颜色。”那么在该客户的理念中,浅色就属于明亮的颜色。所以该客户在传达其原始信息的时候对“浅色”进行了编码加工,将“浅色”描述成了“明亮的颜色”。在该案例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尝试理解什么是“明亮的颜色”,此时信息接收者的思考方向是发散的,这就是解码的过程。通过该过程,信息接收者会获得多种结论,其中可能有正确的,也可能有错误的。如果信息接收者将“明亮的颜色”理解为艳丽的红色,则很可能与客户的原始需求产生巨大偏差。

所以,如果原始需求列表记录了被编码的客户原始需求,那么从原始需求列表到产品需求文件的转换过程就是需求被解码的过程(初次解码过程)。在解码过程中,开发团队需要与客户或需求来源进行密切沟通,深刻理解客户意图有助于开发团队解读客户需求,所以开发团队应适当地拜访客户(客户访谈技术是一门独立技术,见第7章)或者用其他形式与客户对话以获取必要的信息。此时开发团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来辅助提升需求解码的质量。典型工具包括亲和图、需求树等。

亲和图是日本著名人类学家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先生构想的一种收集意见并且归纳总结的应用形式。他提炼了这个应用的过程并将它发展为今天的亲和图,故该方法也使用他名字的缩写,被称作KJ法。亲和图是基于头脑风暴的进阶应用,利用语言和行为来理解复杂情况,定义和澄清问题,组织定性数据,并统一团队意见。所以亲和图非常适用于产品需求梳理的阶段,以帮助团队解读客户需求,并形成统一的认识。亲和图的制作步骤复杂。为了保证其应用效果,参与制作亲和图的团队应严格遵照制作步骤执行,示例与具体步骤请参见第8章。

需求树是基于鱼骨图的一种进阶应用。通常,鱼骨图的鱼头向右(寻找问题的原因),鱼头向左(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鱼头向上(显示对象的层级结构,如组织架构图),而需求树是属于鱼头向上的特殊应用形式(其形式类似一棵倒置的树,因此得名为需求树)。实际应用时,需求树不要求鱼头(需求对象)一定向上。需求树的应用相对简单,要求使用者按指定维度对原始需求进行逐层分解,并据此来挖掘客户的真正意图。对需求树的分解层次并没有强制规定,使用者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或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定义分解层次。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客户原始需求分解到系统/子系统需求,再到功能/模块需求,再到具体参数或特征需求,具体分解形式由开发团队自行决定。图6-4显示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产品的需求树示例。需求树在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子系统需求对应同一个下层需求的情况,这是合理的。

img

图6-4 需求树示例

开发团队无论是进行客户访谈,还是使用亲和图与需求树等工具,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一份相对可靠且可信任的产品需求文件。开发团队需要将产品需求文件的内容和企业内部各职能团队沟通,并通过各职能团队的努力来实现产品开发目标。这个沟通过程是需求传递的第二次解码过程。因为各职能团队在看到产品需求文件时,并不清楚产品的真正开发需求,只能通过各自的理解尝试解读这些需求。第二次解码过程与初次解码过程非常类似,不同的是,第二次解码过程相对初次解码要轻松一些,因为这是企业内部的沟通过程,通常不涉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开发团队在初次解码时就将客户需求梳理得足够细致和清晰,那么第二次解码可以快速在企业内部展开。第二次解码的主要难点在于各职能团队业务能力的差异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产品开发需求通过两次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传递到各职能团队,并由各职能团队来实现产品的开发主体工作。以两次编码和解码过程作为一个流程,此流程可能触发不止一次。由于客户变更需求、项目变更目标、技术存在障碍或解码失误(需求传递失效)等诸多因素,此流程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持续存在。开发团队需要确保产品需求在多次解码过程中始终不发生重大偏差。 BZMqdMA7V+ExEClWZCuOA0HMaDrS7MgLQqJUrhOgtRo1UNmjTyx+kipDlS1LUrp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