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与人类社会全面融合的产物,是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新阶段,对中国未来社会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发展数字经济做了大量部署,提出了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建设,尤其是把数据作为基本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与全球各国相比,这些系统化的数字经济政策都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有力保障。

对数字经济的理解,不同领域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大体上分为三个角度:技术、市场和治理。技术是最普遍的角度,可以说数字经济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以技术专家为主来推动的,无论是国外的谷歌、苹果,还是国内的百度、华为,都充分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巨大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仅就数字相关技术而言,我国还存在大量需要突破的关键点。不过在某些特定技术领域和应用场景上,比如数据安全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早期的市场视角更准确地说是资本市场对数字技术的理解,他们更关注网络传输的无限可达性所引发的流量聚集,并给出了不同于工业企业的价值评估模型,从而掀起了互联网公司、数字科技公司一轮又一轮的上市热潮,数字科技企业几乎成为高市盈率的代名词。随着政府遏制资本无序扩张,数字技术开始回归到与实体市场的深度融合上,数字市场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发展的阶段。治理的视角是从数字政府建设的角度展开的,更强调数字技术发展的公平性,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各种治理问题,并依托数字技术努力出台各种数字治理新工具,为数字技术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因为拥有不同视角的人的理解不同,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不同观点的数字经济著作,总体而言从技术角度入手的著作较多,也不乏对数字市场、数字治理深入探讨的论著,这些著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大量观点和素材。但如何把这三个视角统一起来,系统性地给出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到目前为止还缺少这类的专著。因为这个问题是跨学科的问题,回答它需要对技术、经济、治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有深入的理解,既要体现理论体系的前瞻性和完整性,又要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应用问题,也不是用经典经济学方法能简单解释的问题。

《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这本书的第一作者黄奇帆教授,他既是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曾经是主政一方的官员。他独特的阅历使他具备了不同于一般学者的分析视角。基于多年支持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经济治理理论功底,黄奇帆教授联合清华大学朱岩教授和平安银行原行长邵平先生,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推出了这本语言平实、内涵丰富的著作。

这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理论著作,也不是数字技术视角的著作。从一开始,这本书就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数字逻辑的重要性,并通过东西方哲学理念的对比,指出了为什么中国能够孕育并发展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这一论点对所有数字技术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意义,从系统思维模式层面为技术自身以及技术与市场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数字逻辑指引下,这本书提出了“实体空间+数字空间”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我们应该研究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这两个空间的协同发展规律,并基于此建立数字经济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这本书的理论框架包括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关系、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数字应用(产业互联网、数字金融)、数字治理等方面。这一框架体系把技术、市场、治理等几个视角统一在一起,建立了“围绕如何激活数据要素,发展数字生产力,建立数字化生产关系”的数字经济发展主线,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描述了一个中国原创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

这本书对数字生产力的解读是我最关注的章节之一。对传统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作者给出了数字时代对应的理解,提出算法(劳动工具)、连接信息(劳动对象)、分析师(劳动者)是数字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并在这一逻辑下分析了劳动对象的“五全”特性,指出“五全”信息是数字生产力巨大创造力的基础。新基建是国家培育数字生产力的重大举措,这本书也从产业角度给出了对新基建的理解,尤其是提出了新基建孕育新产业的方向,这对各行业积极参与新基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的另一个贡献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与数字生产力匹配的数字化生产关系。针对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书中分别探讨了数字化所带来的转变,并重点分析了在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网状对等人际关系的形态和价值,提出了“智慧人口红利”这一重要概念。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释放中国的“智慧人口红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以有利于智慧人口红利释放为目标来变革生产关系,做好基于数字技术的制度变革。这些关于数字化生产关系特征的探讨,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制度变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

此外,这本书对平台经济、产业互联网的构建、数字治理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产业未来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刻洞察。针对平台经济反垄断等问题,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中国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到了一个需要建立自己的金融模型的阶段。这个金融模型一定是建立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型信用体系基础上,服务中国数字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本书面向中国中小微企业的需要,提出了要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交易信用体系,通过算法与传统金融业一道建立“产业数字金融”模式。这一模式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完善,是数字技术与金融理论创新融合的典型代表。我作为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实验室的专家组长参与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提出过程,也深刻感受到了数字技术与传统领域融合的巨大潜力。

总之,《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是作者在数字经济领域多年积累的成果,其中的大量新颖观点非常值得广大读者深思。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的数字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打破旧的条条框框,需要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不断提出并印证新观点。这本书对探索中国数字经济理论体系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衷心希望更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数字关键技术攻关和数字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8月 7Zz0Ipc8HoRRJLbfyDAxFOYabYEqathOEomQMwB9dCY5RZGri4q1yms45c+IV9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