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甲骨文本源研究”决定着“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发现、共识与推动

《跟着中国走》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指示的一部作品。

我们根据从“甲骨文本源研究”中发现的“重叠结构世界”原理,解析了西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没落,而中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崛起的根本原因。

一、什么是“重叠结构世界”?

1、“重叠结构世界”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位置

我们现在所处的“现代文明”的假设前提,是由牛顿“经典力学”所描绘的“单一结构世界”。

所有“现代文明”的产物都建立在“单一结构世界”这个假设前提之下。

人类文明如果进一步发展,从“现代文明”进入到“下一个新文明”,那么,这“下一个新文明”就会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这一假设前提下。

2、“重叠结构世界”原理的出处

“重叠结构世界”是甲骨文本源——“源头甲骨文”所包含的内涵。

这里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源头甲骨文”。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其实并不是甲骨文的本源。

甲骨文的本源,我们称之为“源头甲骨文”。

经过我们对甲骨文本源的研究,“源头甲骨文”是由轩辕黄帝所开创的,用来记载“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特种图示”。

这种“特种图示”曾经在中华大地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安阳甲骨文”就是从这种“源头甲骨文”的字形上衍生出新字义的常规文字。

所以,要完整认识“安阳甲骨文”所包涵的全部内涵,必须从甲骨文的本源“源头甲骨文”去认识。

否则仅仅是从常规文字字义的角度,倒推着去认识“安阳甲骨文”,那么,“安阳甲骨文”在1899年被学界所认识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3、“重叠结构世界”概述

“重叠结构世界”就是:“完整的世界”由两个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真实世界,同时重叠存在。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其中一个世界,人的感官能感觉到,这个世界我们称之为“显性世界”。

其中还有一个世界,人的感官是无法感觉到的,这个世界我们称之为“隐性世界”。

“隐性世界”是“重叠结构世界”的主体所在。

也就是说,在“显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的主体,都在“隐性世界”中。

在“显性世界”中所发生的所有运动与变化,其动因、动机、动力也都在“隐性世界”中。

对“重叠结构世界”模型进行理解,可以借助“沉浸式虚拟现实游戏”的模型来理解,二者在结构上是完全一致的。

二、我们在创作《跟着中国走》之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在破解了“源头甲骨文”中的“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以后,用“源头甲骨文”字义重新解读了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与马王堆 《帛书·老子》

这两部古老版本的《老子》,都不是用常规字义写成的,所用的都是“源头甲骨文”字义。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重新解读的这两部古老版本的《老子》,其所包含的内容,都是在讲述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方法。

只是这两部《老子》,所论述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所论述的角度,更源头、更直接,而马王堆 《帛书·老子》 所论述的角度,更系统、更图示化。

这两部古老版本《老子》的内容,与我们所熟悉的通行本《道德经》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通行本《道德经》就是后人在不了解“源头甲骨文”字义的情况下,用常规字义对古老版本《老子》重新校注的产物。

随着我们的研究视野拓展,我们更为深入地发现:

“重叠结构世界”与“心智系统转换”并不是“源头甲骨文”与古老版本《老子》所特有的内涵,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

我们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解读了 儒家经典 ,重新还原出了“真正的孔子”与“孔子儒学”:

《大学》 其实是一部非常完整的、关于“心智系统转换”的教科书,系统地论述了“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全过程。

《中庸》 则是一部关于“心智系统转换”的教辅书,对“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

《论语》 是一部孔子作为“心智系统转换”总教练对练习者的点评,以及练习者的学习心得汇总。

我们同样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解读了佛教经典 《心经》 《金刚经》 《楞严经》 《维摩诘所说经》

这几部经也都是以“重叠结构世界”为背景,对“心智系统转换”进行的论述。

我们还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解读了道家经典 《庄子·齐物论》 《吕祖百字碑》 《阴符经》

发现这几部经也分别对“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特别是《庄子·齐物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用常规汉字字义对“重叠结构世界”进行全面论述的理论著作。

我们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还对“西方传统文化”也进行了初步的解读。

我们发现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同样,包含着“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柏拉图 《理想国·山洞隐喻》 中,就对“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进行了非常形象的比喻。

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在柏拉图之前的古希腊哲学中的 “形而上学” ,就是对“重叠结构世界”的研究。

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念(Idea)”,其实也不是常规思辨以后产生的思维理念,而是在“心智系统转换”以后所形成的“意识影像”。

“Idea”准确地翻译应该是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的“意识影像”。

我们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对“西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最为有趣的发现是:

《旧约·圣经》 中,也包含“重叠结构世界”的描述,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方法。

也就是说,所有上帝信仰的核心,也都是在讲“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文明的源头”是相同、相通的,都是关于“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有所不同的是,在历史长河的传承过程中,“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只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中,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把这种人类共同的源头文化传承下来,就是因为完整继承了 “源头甲骨文” 字形的汉字传承了下来。

随着“源头甲骨文”被破译,那些在中华文明历史传承中,完整保留下来的典籍,得以重新显现所包涵的真正内容。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发现:

“人类文明的总体”不是由各自独立的区域、种族文明的集合,而是各个区域、种族文明有着“共同原点”,是一个可以“相互融通”的、完整的“文明共同体”。

“共同原点”的发现,就是“源头甲骨文”被破译。

而让人类所有文明重回源头的,就是用“源头甲骨文”字义重新解读的“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会在2020年9月的中央集中学习上,提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研究,以及在给山大《文史哲》创刊纪念上对深入理解中华文明提出“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要求,还有在最近仰韶文化研究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再次提出“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指示,这都是时代领袖对“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答案的殷切等待。

这个答案就是:在“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后,“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被揭示,本源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引领、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突破性发展。

三、《跟着中国走》的创作构思

1、《跟着中国走》的创作目的

a、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对西方现代文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开始没落,而中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开始崛起进行理论剖析。

b、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让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激发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能够从“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的角度,恢复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包括中国的儒、释、道、易、医、武等。

让中国人真正能够掌握儒、释、道、易、医、武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

c、能够把“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普遍运用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中国人的思维更具战略性与创造性。

从根本上释放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d、与全球范围内各大宗教建立沟通,推动全球宗教重新认识自己的本源文化,最终推动全球“宗教共同体”的发展,降低、消除当今世界上因宗教而形成的各种冲突。

2、《跟着中国走》的结构

第一部分:人类文明进程构成的分析

第二部分:西方现代文明没落原因的分析

从哲学、宗教、科学的假设前提、资本主义、自由观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西方艺术的价值

从绘画、摄影、电影、时尚、音乐等角度分析,西方艺术对认识“重叠结构世界”以及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作用。

第四部分:中华传统艺术的价值

从绘画、书法、音乐等角度分析,中华传统艺术对认识“重叠结构世界”以及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作用。

3、《跟着中国走》的呈现形式

目前正以在线专栏的形式呈现系列文章,后续将阶段性地集结内容出版电子书与纸质书。 9psC02do0zCgOTKEr5gGz58SvZiQ6ZKOakOWg99GVb00ZTBIIasaEg/ASDMlkZ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