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宫斗总有胜家 天下英雄启程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

汉灵帝去世了,最难的事儿就是跟前这俩孩子怎么办,大儿子叫刘辩,小儿子叫刘协。大儿子刘辩是何皇后生的,何皇后家里边是杀猪的,因为她的这一身份,后来惹了好些麻烦。何皇后还有一个哥哥叫何进,一下子变身成国舅。正是因为这个国舅何进,大汉江山倒了霉。“何进无谋江山受累”,说的就是他。

皇上很少有忠贞不贰的,很少有只跟一个皇后踏踏实实过一辈子的。漫说皇上,说相声的也做不到。

天下又选上来了张美人、李美人,王大漂亮、李大俊,皇上得挑。这个高那个胖,这个白那个黄,最终挑中了王美人。王美人早先是赵国人,她的祖父王苞,当年也做过大官,家里有这么一个闺女,漂亮至极。据历史资料记载,这个王美人有一个特殊的兴趣——算术。

就冲这一点,她就是我的冤家对头。我打小儿算术就不行,我舍弃了做数学家的好几个机会,但人家爱这个。

这一进宫来,皇上爱得不行,一见此女大吃一惊,“好似一盆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皇上改了杜十娘了。结婚后,王美人也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刘协。

何皇后生的刘辩十四岁了,王美人生的刘协才九岁。刘辩活到十四岁不算什么,刘协活到九岁可太难了,有一百个机会差点死了。从王美人一怀孕,她就说,完了。皇宫内院,哪是你想怀孕就能怀孕的。看过宫斗剧的都不用我解释,就这么一个院,就这一个大爷,带着这些妇女一块儿过日子,她们能不打架吗?总之是你好了我就好不了,所以你就不能好,道理特别简单。尤其是何皇后那个家庭背景,猪都敢杀,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王美人怀孕之后就很犹豫,说现如今,我已经有了身孕了,按理说这是皇上的孩子,我应该把他生下来。可是要这样的话,恐怕连他带我都留不住。

为什么呢?何皇后心狠手辣,她哥哥现如今是大将军,手握重兵,这可怎么办呢?咬了咬牙,说喝点药把孩子打了吧,于是就弄点儿药来,憋着喝完之后坐等把这腹中的胎儿打掉。也奇了怪了,这药不灵,喝完之后没动静,不光没动静还总做梦。王美人梦见自己背着太阳天天在外面晨练,王美人就想,难道说这个孩子,他有什么来历吗?要是这样的话,我就把他生下来吧。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儿子。消息一传出来,皇上高兴坏了,他之前有好几个皇子,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没活下来,所以在这之前,他爱大儿子刘辩爱得不行。但这儿子哪有嫌多的,再来十个八个也行。他是高兴了,何皇后能高兴吗?冤家对头,没别的可说,弄死他吧。弄死谁呢?连大带小全不能要。刚生出来的孩子,就被送进了冷宫。

其实宫里和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电视剧里宫门口还挂块匾“冷宫”。实际上没有。一些没有用的偏殿、旧房子,就是所谓的冷宫,就是冬天也给冷气的地方。皇上都不爱你了,就搁这儿搁着呗,活就活死就死,没人管你了。但是东汉的时候,这个地方叫“暴室”,也有负责干活儿的小太监打理。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太监,叫朱直。冷宫里来了一个孩子,他也知道这是王美人生的,是汉家一点骨血,他就偷偷摸摸地弄点米粉、奶汤之类的,偷偷喂着孩子。至于何皇后那边,就说孩子没找到,要把大人毒死,于是王美人就被鸩酒毒死了。

这消息一传来,皇上很生气,到底是谁想把他母子二人都害死呢?寡人得给他二人报仇。一查就知道,是何皇后干的。汉灵帝勃然大怒。那是真生气了,皇上一生气那还了得?君王发威,血流成河。他不是说相声的,说相声的就算动手打起来了,最后买十元钱烤串,这事儿就了了。皇上生气,那是人命关天的事。何皇后真害怕了,怎么办呢?得找人帮忙,找哪一位帮忙呢?她找了十常侍。权衡利弊后,他们想来想去,决定帮她:第一,她现在这个位置,后宫里没有能超过她的;第二,她哥哥何进手握兵权,我们团结在一块儿,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十个太监骗皇上还不容易吗?于是,十常侍你一言我一语,连哄带吓,算是按下了这件事。皇上说,那这事儿就过去了。但是从这天开始,何皇后就知道了,我要跟十常侍绑在一起,他们在关键时刻是能救我的。就这样,何皇后和十常侍是一条战线上的了。

另一边,冷宫里的孩子也慢慢长大。后来这个消息传了出来,就有人来把孩子接走了。接走孩子的人是董太后。这是奶奶看孙子,所以这个孩子是老太后看大的。老太后为了什么呢?有人说这是骨血至亲。其实那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老太后跟皇后之间是有竞争的,这是皇宫内院的婆媳斗争。于是,有个问题就摆在了汉灵帝的面前:如果你妈和你媳妇儿同时掉河里了,你救谁?

这个问题也得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我有时候上综艺节目,主持人还会问我,你妈和你媳妇儿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我就老问他们,我说这题还没死呢?您想多了,她们娘俩会游泳。现在,这宫里边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不太平。

尤其到皇上临终时,常侍们来找皇上谈事。十常侍中有一个了不起的常侍,是宫里掌握兵权的宦官,叫蹇硕。蹇硕是西园军元帅,手下有兵,而且带着八大校尉。八大校尉里面有两位一说名字您就知道了,一个叫袁绍,另一个叫曹操。您现在知道蹇硕有多大能耐了吧。皇上死之前,蹇硕就跟皇上商量,要杀了何进。为什么要杀何进?皇上即将驾崩,如果立了刘辩当皇上,那么何家这一支就立于不败之地,他舅舅何进手握兵权,十常侍他们该怎么办?所以,从宦官的角度来说,要先除何进。当然,他们不会直说,得从江山社稷、百姓朝廷,从各个方面说服皇上必须杀他。大伙儿这么一说,汉灵帝临终前说了这么一句话:“容朕思之。”

“容朕思之”这句话,就要分在什么场合听。比如,我们要一起出去吃饭,您跟我说,郭老师,咱们去哪儿撸串儿、喝啤酒去,我说容朕思之,那就是不跟你们去。但放到皇上这儿,就是默许。因为你要杀的不是一般人,是国家大臣,是皇亲国戚。如果未来立下了小皇帝,那就是他亲舅舅,他现在又掌握重兵。所以皇上这儿只要一闭眼,天下几乎就是他的了。那时候刘辩只有十四岁,什么都不懂。如果说皇上不同意,那“嘡”的一脚就得把桌子踹翻了。他只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说完之后,一挥手,让宦官们退下了。

这些宦官的脑子都是超过常人的,因为他们没有闲白,真的清心寡欲,一天到晚净琢磨怎么害人了,这一听就明白了,那就是同意了。于是,他们派人去请何进,说皇上叫您来聊天。何进正在家里跟大伙儿一块儿说话,来人一叫他,他就要进宫去看看妹夫皇上,谁拦着也不听。他大模大样地来到皇宫,一到就遇见了潘隐,他是蹇硕手下的宦官,但是他跟何进关系不错。也就是说,他到这儿来之前,潘隐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何进正高兴,潘隐一看,问道:“干吗呀?谁让你来的?”这哥俩有交情。何进糊涂,那么多人拿着刀、拿着剑、拿着绷弓子,就等着杀他呢,他还毫无察觉。到最后,潘隐没辙了:“你快走!”“噢!”何进这才明白,哎呀,出来没带充电器,跑吧!回来之后,家里人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差点中了我爸爸的法宝。”他爸爸是拿刀杀猪的。何进把这事儿跟大伙儿一说,然后问道:“这事儿我跟他们没完知道吗?点齐所有的精兵跟我进宫,杀光所有的宦官。都同意不同意?”这边站起一位说:“我反对!”“反对无效!”

当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原文肯定不是这么说的,我这样写,是方便大家读得懂。

“你反对不管用,我今天一定要把他们杀掉,我这口气才能出!”

反对的这位站在这儿,脸色转了又转说:“将军您但听我一言。”

“你还要说什么?”

“我有一片好心当献。”

“好,曹操,你说。”

曹操那会儿还不是后来我们想象的那个状态,那时他刚三十岁出头,当时场上那么多人都要跟何进走,要赶紧拿棍子、拿刀、拿板凳去打架,唯独曹操冷静。成大事者,必须如此,“处热闹场中,而面冷冷者,此其人必大不凡也”。

曹操确实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小的时候,有一个叔叔不爱看他,没事还老上他父亲那儿举报他,他挺恨他这个叔叔的,于是想了一个主意。走在马路上看见他叔叔,问了声好,紧跟着“咣叽”一下,口吐白沫躺在了地上,吓了他叔叔一跳,赶紧扶他起来,让他快歇着。之后,叔叔来父亲这就说,孩子病了,中风了,要给孩子看病。转天他爸爸看见曹操,问:“你怎么了?”“我很好啊!”如此几回,他叔叔再说什么,他爸也不信了。

后来,曹操举孝廉做了官,也与普通人不同。比如,他在做大洛阳北部都尉的时候,官职不大,相当于刘皇叔在安喜县的身份。他们二人的官都难做,为什么呢?刘备在安喜县,穷乡僻壤野店荒村,能管谁呢?曹操这官也不好当,在首都,敢管谁呢?但是他聪明,他让人打造了十几根五色棒。在电影、电视剧中,官老爷一升堂,衙役们都会拿着棒子。他特意弄了五色棒,一段一段的,拿着这个,晚上查街、巡夜,打那些犯禁的人。晚上逮着一个,喝酒醉得不行了,还拿着把刀,满大街溜达,没人敢管。抓他回来一问,他的侄子很厉害,叫蹇硕,就是要杀何进的那位宦官。这个醉汉是他的叔叔,叫蹇图。

“我喝酒了,我是犯禁了,我还拿着刀呐,你能把我怎么样?”

曹操说:“那好啊,来呀,立毙杖下。”就拿那五色棍,把他活活打死了。转天就上热搜了,曹操打死蹇硕之叔父,与宦官划清界限,这一下就红起来了,知名度暴涨。后来那个五色棒,连理发店都买走了,搁门口转着呢。

曹操聪明,所以他站起来告诉何进:“我反对,按理说这是该杀,但是宦官势力太大,而且咱们办事得周到,要是走漏了风声,后果不堪设想。咱们得想办法。”何进根本就不听:“汝等小辈,安知国家大事?”看不起他。就这一会儿工夫,门口来报,说潘隐来了,就是在宫门口给何进使眼色的那位。

他一进门就慌慌张张地说:“我有正事。”

“快说,什么事?”

“皇上驾崩了。”

天下大事,跟演电视剧一样。就这么会儿工夫,皇上驾崩了,属于这个汉灵帝的时代结束了。那么,现在有个问题,就摆在了何进的面前:天子驾崩,你又当如何?何进刚刚同着众人,说曹操“汝等小辈,安知国家大事”。但曹操没往心里去,成大事者还在乎这个吗?这个时候是关键时刻,曹操得给他出主意。出什么主意呢?用白话说,曹操告诉何进,就是现在,情况到了最紧急的时刻了,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把小皇帝扶上正位,然后再杀人。对不对呢?对,太对了。现在咱们去打架、去骂他们、啐他们一脸唾沫,把他们家玻璃都砸了,都没有意义。做事要从根儿上做,要考虑目的是什么。天子驾崩,国家不能无主,好,那我们先扶起一个“主”来,之后再想干什么,再往下顺着走,那是之后的事了。这回,何进还真听了,带着兵进了宫,就在灵前,把刘辩立起来了,妹妹生的这位就是当今的天子。孩子还不知怎么回事儿,爸爸刚死,这正哭得不行了,又来一帮人给他道喜。皇家的事情原本如此。大伙儿又跪下给他磕头,他算是当了皇上了,但是这个事情还不算完。为什么呢?他还有个弟弟刘协,刘协的背后是董太后。你以为你当皇上了,你们这支耀武扬威,执掌天下就完了?人家怎么办呢?人家那边也得找明白人问问。老太后问谁呀?问十常侍。

十常侍最坏,他们哪边都吃,谁出主意他们都附和,谁找帮忙他们都管,其实考虑的是他们自己。老太后说:“您看看我们现在这个状况,给出一主意吧。”十常侍出了个主意:“不要紧的,那位不是当皇上了吗?这个最次得是个王爷,给他立成王爷,您垂帘听政,好不好?然后您娘家还有哥哥,给您哥哥封一个大官,骠骑大将军,让他手里有兵权,然后您再重用我们。”老太太最好骗了,忙说:“好好好,都照你们说的办。”于是就给刘协封了一个陈留王,这两位刘家少爷,算是都有了工作了。现在的工作安排是,一个做皇帝,一个扮演陈留王,目前的角色划分是这个样子的,等之后再调整。紧跟着,又给董太后的娘家哥哥封了官,送了印玺和公文,哥哥成了大将军。老太太要垂帘听政,她想得很简单,她坐到龙椅后边,一叼烟卷,前面坐着小皇上,十四岁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得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文武群臣底下一跪,她在幕后是实际操纵者,皇上坐好了有什么事还得回头问她。中午吃什么呀?她告诉他炒什么菜。想得很好。

如此,何皇后不开心了,怎么就得你垂帘听政呢?可是,朝堂上不可能两位都垂帘听政,那就成戏园子了。怎么办呢?娘俩要吃顿饭,可问题就出在这顿饭上了。何皇后心里难受就要请老太后吃顿饭,娘俩得聊一聊。老太后一听说有饭就去了,四个凉的、四个热的,烤的串儿、腰子,打卤炸酱、鸡蛋西红柿,煮的面有宽条的、细条的,娘俩坐着剥着蒜。我倒不是说愿意吃面,关键是给大伙儿营造一个生活的氛围,让您更能接受得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我把原文一字一句抄下来也没有意义。

当然,吃饭不是目的,吃饭是为了说事。酒席宴前,何皇后就劝自己的婆婆,您不要垂帘听政,咱们是妇道人家,好好过日子,看孩子上学,以后长大了娶媳妇儿,就挺好。之前您想得太多了。婆婆呀,您草率了!她是想劝婆婆,但老太太这些日子也压着邪火儿,听完之后勃然大怒:“你闭嘴,屠沽小儿,国家大事用得着你吗?我老太太想干吗就干吗!”

各位,话到舌尖要留半句,有天大的火你也得劝着点儿自己,当时挺痛快,但这一辈子的高光时刻也就过去了。骂了街,也翻了脸,饭也别吃了,面也别煮了,蒜也白剥了,老太太回去了。何皇后那边,不吃就不吃吧,把哥哥叫来,怎么回事儿,怎么挨了骂,跟哥哥一讲,哥哥就说:“那简单,那不要紧的,能设计。”天下都是人家的,还用设计吗?

转天,小皇上登殿,刚坐好,大臣当中就有人递上本章。本章说,董太后不适合在皇宫住,理由是她原来在河间国住,董太后也是从那儿来的,她是那儿的人,现在应该回那儿去。什么时候走?现在。金殿上,大将军何进一看,好,准奏,请太后搬家。狠,但是你不狠对方就狠了。马上就有人到后边去禀告太后:“太后归置归置吧。”不一会儿,连搬家公司的人都来了,请太后搬家。老太后也傻了,吃顿面怎么就吃出了这么大的祸呀?不去,不去当时就得死。于是归置好了给老太后送走。那么老太后娘家的哥哥呢?昨天刚封的大将军,好,跟他说封错了,让他把那印交回来。这国家大事,有时候跟小孩过家家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当时就派人去,兵困将军府,有人进去说一声:“封错了,之前的公文、令箭、印信全拿出来。”他也明白,好,不费劲,抽出宝剑来,自杀了。到当年六月份,又打发人到河间,找董老太太吃顿饭,酒里边下毒,毒死了董太后。至此,这一支算是彻底消停。

这些大家可要记着点,明白了这些来龙去脉,才知道为什么后边接二连三的事情是这样处理的。

何皇后把董太后这一支铲干净了,接下来,何进这个势力可就显大了。天下是人家的了,有个词叫“权倾朝野”,说的就是他,路都横着走,也不知道要吃点什么好了。从上到下,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但是谁看他不顺眼呢?十常侍。他们两者之间是互相看着不顺眼。十常侍心想,现如今朝里边,他一支独大,而且照这样发展,某一天他要是一翻脸想法办我们,那是易如反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怎么办?双方开始明争暗斗。何进想的是怎么除去十常侍,十常侍想的是怎么杀掉何进。

就在这个过程当中,袁绍给何进出了个主意,说现如今十常侍为非作歹年头太久,不能留。但是怎么除掉他们是个问题。那有什么想法吗?商量吧,这一商量,商量出一个主意来,说咱们招天下的英雄来,让他们来把十常侍除掉。何进挺高兴,“这主意多棒”。旁边曹操站起来了:“我反对。”为什么?曹操掰开了揉碎了给他讲,这样不行,你要招天下的英雄,天下什么样的英雄?各地诸侯,各位地方官,谁都可以来,一块儿来杀。曹操心想万万不可,你让他们来,他们就回不去了!杀几个太监还不容易吗?你实在不方便明着来,暗着找几个杀手也能成功。非得招天下英雄,那哪儿成啊?曹操苦口婆心地劝他,此事万万不可,何进不听。“天下都是我的了,难道说还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事情吗?”

曹操只能跺着脚往外走:“乱天下者必何进也。”大汉江山,毁就毁在你身上了。说得对吗?说得特别对。如果当时能够控制住何进的这个想法,大汉江山再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是不成问题的。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没拦住,大汉江山才很快毁于一旦。

当然,历史不能往回走,故事就是这么设计的。何进高兴了,就这么办。天下英雄多了,咱们调谁进京?想来想去,先调一个人,这是个大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董卓。 7F843Y45hChqeY1R4LkPPsybKFDousIzpJzbF7FfkgEHrPBCs6leHi9C2WUVPw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