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提成的皇帝 快崩盘的江山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在汉朝,“挂印辞官”是常有的,并不是刘皇叔发明的。那时,大伙儿都认为这是有气节。我觉得朝廷昏庸,我觉得上司有问题,出于种种原因,我决定不干了,我把我这官还给你们了,所以我挂印,弃官。

这就如同在德云社,我要不说相声了,就把醒木、扇子、手绢全交还给你,我就走了。走了是得把东西还给人家呀,你上别处也用不上了。不计后果,不管前途,没有目标,想一出是一出,这就叫“裸辞”。不是说提前说好了,头天晚上你舅舅跟你商量,打他那儿走,上咱家来,进门就是副总,办公室都给你腾出来了,这是有准备的。

不过,裸辞也有光宗耀祖的。王莽篡汉的时候,有一个官叫马成,他是王莽手下的官吏,不满王莽,对朝廷有很多意见,也是挂印裸辞。他追随了刘秀,后来刘秀做了皇上,非常重用他,封他做侯爷。“平舒侯”。后来,云台二十八将,他排第十九位。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还找出了马成的墓,在北京平谷县城外一里多地的河道边上。

可是,刘、关、张三位是辞了之后还没饭辙。裸辞离了安喜县,桃园弟兄不上班。哥仨去哪儿呢?又何况惹了祸,打了督邮,把三人拘禁起来都是合理的。哥仨骑在马上,也没什么可说的,心里边都郁郁不乐,总得要有地方可投奔。

想来想去,刘皇叔一拍脑门,想起来了:“二位贤弟,我想起一个人来,也是我刘氏宗亲,此人姓刘叫刘恢,咱们去投奔他,你二人意下如何?”“全听大哥的。”哥仨要投奔刘恢,这条道走对了吗?太对了!刘备要是不投奔刘恢,《三国演义》的故事到这儿就写完了。正因为今天一拍脑门,刘备想起了这条道,后来才成就了刘玄德的一条政绩。兄弟三人于是打马上路。

此时,朝中是刘宏当皇帝。这个名字大家读起来可能很熟悉,因为后来《铁道游击队》中有一位叫刘洪的,但这差着年头呢,这位英雄咱不提。我们一说“三国”总会提到“桓灵二帝”,是指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与“徽钦二宗”即宋徽宗和宋钦宗的用法相同,因为两位连在一起有很多故事。

汉桓帝驾崩后,朝里不可一日无主。当时朝里边是窦太后专权,太后说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当皇上,要在本家找。找来找去就发现有一个叫刘宏的人合适。他是汉室宗亲,在河间国。所谓“河间国”,就是现在的河北深州,产蜜桃。相声《报菜名》中“深州蜜桃”的“深州”,就是说的这里。太后的决定,一定是万里挑一,权衡利弊的,考虑了血缘亲疏,谁跟谁什么关系,用他有什么后果,用那个怎么不好,都筛过一遍,到最后决定就是他了,于是把刘宏接来当了皇上。当时他只有十一岁。有的书上记载是十二岁,但这不重要,总之是孩子。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在院里撒尿和泥,来了一帮人,说:“陛下别尿了,走吧,接您上宫里尿去。”“有什么区别?”“走吧,那儿乐呵。”

为什么要让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当皇上?好控制、好管。到了宫里之后,给他化好妆,穿戴好,往那儿一摆,可不要他干吗就干吗。合适。他继了位,就是灵帝,他确实是灵,尤其是逐渐长大之后,在钱上,他跟其他人不一样。首先,他发明了很多别的皇上想不到的来财的道儿,比如“提成”。他可是皇上,天下都是他的,他要提成。举个例子,盘国库,皇家的“会计”跟万岁回,库里面有什么款项,钱数多少,每一笔都跟他说清楚了。皇帝说:“好,这里抽百分之五十,这里提百分之三十。”包括番邦外国等各处的进贡,他也要提成,这是别的皇帝想不到的。而且,他经常提出某宫殿得修理了,皇城得重新修缮了,让各省官员,把石头、木料、建筑器材运来。让运就得运,地方官谁敢不遵呢?可是,东西来了之后到皇上这里,他就会说质量不行。比如,这些材料值一万元钱,皇上说你这就值三毛钱,得了,给你三毛你回去吧。然后他再问另一个省的官员,这个十五万元的东西你要不要,他挣这个差价。这生生是一个让当皇上给耽误了的土财主。

后来,他觉得这个还是有问题。我这么大一皇上,天天倒腾这沙石、木料干工程可不行。好的商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资源是什么。他想,我的资源就是权力!我不卖官还等什么?这对他来说,就跟假的一样,比如你从一个副队长熬成一个队长要三年,但他顺嘴说“来一万个队长”,就真有一万个。对他来说,这可以卖,明码标价,后来就是对于已经卖出去的这些官,他还得跟你商量:“想不想继续做这个官?”“万岁我想。”“好的,预支二十五年工资总额。”损透了,这些缺德主意都让他想透了,天下做官的也很无奈,如果说是贪官还好一点,清廉的官根本就干不下去。

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帝,他发了财。他最好的朋友,就是朝里这些太监。上文提到过,汉朝之所以最后瓦解冰消,是由于十常侍作乱,以十个大太监为首,祸国殃民。为什么呢?因为帮着皇上卖官,帮着皇上挣钱的就是他们。为首的两个人,一个叫张让,一个叫赵忠。他们是这帮人的头儿,皇上最爱这两人。翻看《三国志》,再看看《三国演义》,连正史加野史,专家考证、民间传说,都承认这是真的:“张让我父也,赵忠如我母也。”这是皇上说的。里边叫张让的这个最坏,心狠手辣,别看他是个太监。据历史记载,张让所做之事罄竹难书。单是张让就足以祸国殃民,皇上天天守着这样一群人,能好得了吗?他们把皇上团团围在中间,汉灵帝一门心思只听他们的。

一天,汉灵帝说:“今天天气不错,春暖花开了,外面柳絮飞扬,我想到皇宫的顶楼上看一看风景。”按理说这没有问题,别说是皇上,就连街坊赵大爷,觉得天气不错想登高看看,都是可以的。但皇上这句话说完之后,所有的宦官脸色都变了,你看我、我看你,为首的两位就过来了:“陛下,不能,您不能登楼远眺。”为什么?皇上也很纳闷,贵为天子,天下都是我的,我连上个楼都不行吗?“陛下,古人云,天子不登高。”有这么句话吗?有,是说皇上一登高,看到楼是矮的,就还得盖,越盖越高,就会劳民伤财,到最后失去民心,造成天下大乱。所以从正面的角度出发,是有这么句话。但是,十常侍拦着皇上不让他登高,是另有原因的。

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宦官都挣了很多钱,皇帝上去一看,外边的房子,哪家都比皇宫修得好。那些沙石木料,皇上不能亲自盯着去卖,是这些太监帮他卖,雁过拔毛,人人都得挣钱。所以当时以十常侍为首的大太监、小太监,钱挣得都没数了,人人买房置地,家家修得都比皇宫好。所以,他们坚决不让皇帝登高。如果皇上登高一瞧,发现最寒酸的是自己,那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天子登高对社稷不利”,要骗人就往根儿上骗,他怕什么就说什么。皇上一听,那可不行。

这个东西很奇怪,不管是一个部落、一个公社、一个公司还是一个相声团体,其中一定有一个为首的人。在他的周边,一定会有一层一层的人把他围起来,这帮人围着他,各取所需。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一定会拦着领导,不让“登高”就是不让领导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就会一直围着领导,把领导围死了之后,再去围另一个人。所以,看到这里,如果您是做生意的,或是在哪个单位里当领导的,您仔细琢磨琢磨,这可能对您的工作多多少少有一点启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说这个,就是告诉各位这些太监有多么万恶。

皇上卖了那么多官位、沙石、木料,他挣了钱干吗?他得糟践。您想得出来的法儿,他都想得出来,准比您那个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段时间,有几个小太监就琢磨,万岁爷最近精神状态不好,怎么能让他高兴呢?有的说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了。不行,咱们得想办法,看谁有主意。想来想去,真有一个小宦官聪明,想了个道儿。他发现皇宫里边什么都有,唯独缺少一样——驴。皇上要出门都得是马车,宫里不需要驴,这个新鲜。所以,小太监们找了四头驴来,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刷洗得很好,喷上香水,送进宫来。“万岁爷您看这个!”皇上乐坏了:“好好,这太棒了!”那驴能做什么用?拉车。太监们弄了个小车,皇上坐好了,前面来一位宦官赶驴,在皇宫里边跑驴车玩。跑着跑着,皇上腻了,“我自己来。”皇帝玩这一下不要紧,民间的驴可一下子涨价了。过去,一头驴卖八两银子,现在涨到了十五两银子。

没过多久,皇帝又玩腻了。有几个小宦官就找来几只狗,给这些狗按照文臣武将那么捯饬,帽子、朝服、玉带啊都给狗穿好了。皇上登殿,跟文武群臣说话,他们就把狗哄上来。金殿上,那些狗一跑出来,皇上乐坏了:“嗬!好狗官!”把文武大臣们气得都要吐血了。所以,朝纲日下。但是有人敢说吗?即使有人敢说,那话也到不了皇上耳朵里面去。

后来,汉灵帝在西园建了一千多间房子——这就快赶上商纣王了——用来吃喝玩乐。正当中建了一个大池子,专门从南国运来了荷花。那种荷花叫“夜舒荷”,每一根茎上有四朵荷花。据史料记载,这荷花一丈多高,而且白天是闭合的,晚上才打开。晚上打开之后,皇上就带着宫里的美人、娘娘、太后和太妃们一块儿在这吃着、喝着,高高兴兴。后来,觉得光这么喝酒没意思了,皇上传圣旨,让这些宫女都光着膀子,皇上也把背心、棉坎肩全脱了,一块儿连喝带玩儿,荒淫无道。

朝廷里如此,天下就乱套了。天下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今天这儿造反,明天那儿造反,但是皇上不知道。因为告急文书来了就被扣下了,到不了皇上那儿。十常侍瞧瞧,行,没事搁那儿吧,就搁在那儿了。文武群臣着急,着急也没用。那么,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给皇上谏言吗?真有,有一位谏议大夫,这人叫刘陶。他实在看不下去了,长此以往,国家一定会完。黎民百姓遭此涂炭,我为了社稷,死也要死在皇上面前。他想见皇上,很难,金殿上也要找对机会。这天,让他逮着一个合适的空儿,皇上在跟宦官们喝茶聊天,也不知怎么着,刘大人就冲进来了。只见屋里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当中坐着汉灵帝。汉灵帝这桌子上摆着扇子、手绢、醒木……不,是瓜果梨桃、点心茶水,宦官们在旁边坐着,还有美女们弹唱歌舞。

刘大人进来一瞧,眼泪都快下来了,天下刀兵四起,狼烟滚滚,民不聊生,陛下,你尚在此下午茶否?这后半句是我加的。刘大人说:“陛下,您还有心思喝茶呢?”皇上把杯子撂下了,很是不满。

“刘爱卿,怒气冲冲闯进内廷,意欲何为?”

“陛下,天下刀兵四起,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难道说我主您就不知道吗?”

“四海承平啊!怎么会这样呢?”

皇上认为,天下人跟他日子差不多,家家都在喝下午茶,聊天、喝酒、撸串,家家都很快乐呢。

“陛下,”刘大人拿手一指十常侍说,“望我主亲贤臣,远奸佞。”这就摆明了说您倒霉就倒霉在他们身上了。这句话一出口,十常侍就纷纷解这帽子,把帽子解了,摆了一地,撂下衣裳都含着眼泪跪下了,戏精本精附体,都是影帝级别的。

“陛下,冤枉啊!臣等为主江山忠心一片,万岁杀了我们吧,以堵他人之口!”

接着就是“咣咣”地磕头,“哗哗”流眼泪。皇上感动坏了,也真是生气,拿手一指刘陶说:“汝家亦有近侍之人。”意思是说,你们家也有亲近的人。简单说,就是你也有朋友啊,你凭什么拦着我?凭什么不许孤烫头、喝酒、抽烟乎?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你凭什么呀,谁没哥儿几个不错的呀?我们老哥儿几个玩得多好,我们一块儿在这儿抽烟喝酒,很开心呢,没有像你想的这个样子呀!

就这三方势力,皇上坐在中间,十个影帝跪着哭,大忠臣跟这儿拧着眉、瞪着眼。最终结果不用想,皇上这儿一努嘴,旁边好多小太监,那都是人家的人,连殿前武士也全上来了,就把刘陶弄下去了。往下一走,他自己就知道,“我命休矣”。这股恶势力太大。但是怕吗?不怕。老话说得好,“忠臣不怕死,怕死岂为忠”。我今天来,就是奔着死来的,我死给你们看,让你们知道知道,有人要为这个国家流点血。刘陶往下一走,仰天长啸:“我刘某人一死何足为惜,怕只怕炎汉基业四百载,到此终结。”殿前武士,由上面把人往下一拽。上来的时候,您是谏议大夫,别管你是二品的、一品的,你是国家的官员,往下一拽,你就猪狗不如了,没有人拿你当回事儿,连踢带打。往下这儿一来,文武群臣都瞧着了,有人讲情吗?有,旁边又出来一个官员,叫陈耽。“你们刀下留人!我要去见万岁!我要保下他!”有用吗?能有用吗?对于皇上来说,一羊也赶,两羊也放,你来十个八个,那就一块儿了。所以,陈耽上去之后,三言两语没用,一块儿押下来,两个人被打进了南牢。

这两个人到了监狱之后,有一种说法,刘大人当天晚上就气绝身亡,是活活把自己气死了,大骂了一顿奸臣十常侍,骂完之后,当时闭过气去死了;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被十常侍派的人杀了。反正不管怎样吧,两位忠臣都惨死在了狱中。

有人说,就总这么乱下去吗?不可能。好事不能总好,好着好着就得有点问题。坏事不能总坏,坏着坏着就好了。这叫否极泰来,天下事儿都是如此。接下来,大汉王朝出了一件喜事儿,就是皇上驾崩了。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喜事儿。这样的皇上,他不死还等什么呀?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但是咱分析一下,他的这种生活作息习惯肯定好不了。《后汉书》上说他是三十四岁驾崩。

但是,他死之前有一件大事没做,就是没有说把江山托付给谁。这对于历代王朝来说,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情,他活着的时候没有立下遗嘱,也没有立太子。儿子他倒是有,而且此时有两个儿子。他之前有一位皇后,后来出于种种原因,让他打入冷宫死了。之后他又娶了一位何贵妃。何贵妃很漂亮,大脸盘子,长得跟馕似的,我也不知道何贵妃长什么样,反正好看,又会描眉画鬓,戴一脑袋花儿,搁俩枣儿就是切糕。但她出身一般,家里是杀猪的。这杀猪的闺女怎么会跟皇上结婚呢?皇上征集天下美女,天下都是皇上的,天下美女也自然都是皇上的。挑来挑去,杀猪这家有一闺女,这家老头叫何真。何真说我们家改换门庭,就指着我闺女了。怎么办呢?就拿钱贿赂,一定要让闺女进宫。最后这事儿成功了,进宫之后封为贵人,生了一个儿子,叫刘辩。皇上很高兴,因为之前也有过三四个孩子,但不知什么原因都没保住,这回得了个大胖小子,大脸盘子,跟馕似的,随他妈,娘俩躺炕上跟俩盾牌似的,真好啊!但是,没多久,皇帝又看上别的美人了。这个美人姓王,王美人又给他生一儿子,这儿子也不错,名叫刘协。这两个儿子,一个刘协,一个刘辩,在灵帝活着的时候,他也没说让谁当皇上,所以,天下乱了。 tDpW/8z5LHqcGpnVPsVqoKer2CeOd1L3+XkJY7j1PLhYSHkLEEiykfE9NeZfef6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