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头像
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年代相当于商代后期,出土了大量青铜人像、人面像及一些不明功用的大型雕塑。人面像(或头像)的刻画极其夸张,眼、耳极大,眉毛宽阔,眼为杏叶形或呈柱形凸起,风格奇伟,铸造工艺已相当成熟。其中,较著名的有《青铜头像》、《铜面具》和《铜立像》。
铜面具
《青铜头像》高47厘米,人物似头戴平顶帽,粗眉大眼,眼呈杏叶形,中央起棱,但不刻画双睛。三棱形鼻梁,大嘴紧闭,云雷形竖直耳,耳垂穿孔。脑后编发,并插发笄。脖颈很粗,颈下铸成倒三角形,似可插嵌在物体上。头像面目冷峻、狞厉,具有一种肃穆神秘的宗教意味。
《铜面具》高65厘米,通宽138厘米,是三星堆最耀眼的明星。此面具以分块组合的方法铸造,各个器官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两眼宽大硕长,内眼角下弯,外眼角上翘,略呈菱形,两眼中间有一道箍,似可旋转,极像现代的望远镜。瞳孔为圆柱状,凸出眼眶长达16.5厘米。双眉粗大浓重,眉宽近7厘米,内勾外翘,亦呈菱形。鼻宽短而高耸,鼻翼呈云纹状。耳尖极力外伸,外端为桃尖形,耳长达70厘米。嘴角长及耳,颌下一圈宽带状的络短须。其巨大的体量以及变形特异的五官产生浓厚而神秘的宗教气氛,地球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怪物,在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中也从未见这般离奇怪异,且如此巨大的面具青铜像。
铜立像
《铜立像》通高262厘米。它头戴高达10厘米的长冠,冠上有羽毛状饰物。粗眉大眼,直鼻方颐,阔嘴大耳,脑后梳长辫。身躯细长,右臂上举齐颊,左臂屈于胸前。夸张的双手握成环圈状。身着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前裾过膝,后裾及地。足踝佩戴脚镯,赤足立于镂饰兽面纹的覆斗形方座上,神态庄重肃穆。有人认为他手中所执为巫术活动所需的琮,因此推测这是正在主持祭典蜀族的巫师形象。也有人认为是政教合一体制下的某个蜀王形象。
三星堆青铜雕像除了上述这些做工造型奇异而考究的特色之外,它们身上的谜团,更是深深吸引着我们!
谜团一:测试后发现,三星堆的青铜成分中不存在锌,而在自然界,锌通常是与铅伴生的,这些青铜器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开的?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而同时代的青铜器是没有磷成分的。更令人惊异的是,三星堆的部分青铜器,如铜树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钙元素,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前所未有过的,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加。这些罕见的构成使我们不禁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三星堆人来自哪里?他们的冶炼技术又来自何方?
谜团二:有人根据这些人头像普遍的大眼睛、高鼻子、宽嘴巴的特征而判断它们可能是欧洲人或西亚人。然而,科学研究证实,三星堆的年代距今5000年至3000年,这一时期,中国腹地怎么可能会有欧洲人?
谜团三: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个在商代以前就达到繁荣顶峰的地域肯定是一个国家的都城。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史料都没有记载,而商代后这个文明突然消失了,与后世的文明毫无联系,而且没有迁徙和战争的任何蛛丝马迹,可谓来无影去无踪。
三星堆青铜雕像的这一切至今还笼罩着神秘的面纱,也更增添了它的无穷魅力。
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司母戊大方鼎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这些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
《司母戊大方鼎》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青铜制品,根据用途不同而被分为酒器、食器、水器、兵器和工具等八类。尊是当时常用的一种酒器,有时也被当作祭祀的礼器使用,经常雕塑成动物形象。这件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四羊方尊》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四羊方尊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容器的口颈部分被制作成强劲有力的弧线形,下部的支座是由稳重的直线围成的圈足,中间的羊形装饰雕刻是整个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四个造型雄伟奇特、伸出硕大卷曲羊角的羊头形象,被巧妙地安排在容器的四周转角处,神情安详而平静。羊的肩部空隙中雕有带双角的小龙头,四周分布精细的鳞纹、饕餮纹等装饰。
四羊方尊
整个作品不仅造型生动奇特,雕镂精美,线条强劲有力,在宁静和动态中透出神秘、威严的气质,还显示出高超的铸造技艺:羊头和羊角都是事先铸造出的,被镶嵌在铸造整个容器的外模中浇铸而成,这种方法在铸造工艺中被称为二次铸造法,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四羊方尊》集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于一身,体现出威严的气氛和华丽精美的装饰风格,表现出极其成熟的金属加工技巧和出色的艺术感染力,不愧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最杰出的珍品之一。
象尊
这是出土于湖南醴陵的一件艺术性较强的商代青铜盛酒器,象尊体高仅23厘米,可谓小巧玲珑。
由于商代的奴隶主们对酒有特别的嗜好,所以对酒器制作也非常考究,把饮酒用的尊设计为一个很有趣的长鼻大象,可以使饮者在品酒之余,还可以悠然地欣赏这件雕刻艺术品。象尊的形象写实而生动,在象身各部还雕饰出商代最多见的以云雷细纹作地的夔纹、饕餮纹浮雕。富有艺术才能的工匠奴隶们根据鸟类停栖在大象的头、背上这一现实中常见的现象,在象的额头,鼻端,雕有小鸟作陪饰,这一小小点缀,不仅富有生活气息,更增加了象的生动性。同时,象鼻高高卷起,在实用上,可防止尊中酒满溢出,在造型上又突出了象的生理特征,符合了既实用又美观的要求。
如此精美的雕塑艺术珍品,竟是出自三千多年前奴隶的手工制作,不能不令人叹服。
殷墟是商代后期盘庚至帝辛八代十二王的王都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西北,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其范围约有30平方公里。据专家研究,殷王朝在殷墟建都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300年至前1046年,历时254年。
玉人
殷墟妇好墓——一位著名女将的陵墓,出土了玉、宝石、石雕的动物形象雕刻品近200件。其中,可以辨识的写实动物有二十余种,还有一些是龙、凤、怪鸟、蝉蛙合体等神异动物。工匠们以高超的琢玉技巧,随心所欲地传达出各种动物的不同神态。他们有圆雕也有浮雕,制作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在妇好墓出土的众多玉器中,有一件跪坐的《玉人》雕像格外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饰玉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玉人高7厘米,呈黄褐色,身穿长袖敞领外衣,腰束宽带,衣服上雕有云纹、回纹等装饰,腰间左侧佩挂一把长约10.2厘米的宽柄器物。他头梳长辫,盘在头顶,外戴束头圆箍,双腿跪坐,双手放在膝盖上,谦卑的表情显示出身份的低微。
玉凤
整个作品造型生动自然,人物眉目、发辫等细节的刻画都十分清晰逼真,刀法简洁有力。
还有一件极具代表性的《玉凤》,长13.6厘米,呈黄褐色,这只神奇而美丽的凤鸟头戴花冠,作侧身回首之势,长长的尾部正在向一侧舒展地扬起,上面还刻有花纹装饰。
整件雕塑虽然是神异的动物,但其体态自然优美,线条优美流畅,洋溢着一股活泼、清新的抒情气氛,令人觉得亲切可爱。在技术手法上,采用了钻、挤、压等难度很大的技法,并经过了反复的琢磨,充分体现出商代玉石制作在艺术上和技术上的高超水平。
毛公鼎
毛公鼎是中国两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遂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公元前827年,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