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商周时期的雕塑

中国古代第一个能够得到考古资料确切证实的王朝是商朝。商朝约于公元前16世纪建立,至公元前11世纪灭亡,历时约六百年。其统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商朝前期,因长时间的内乱,都城多次迁徙。至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才稳定了统治。此后,商朝出现过“武丁中兴”。但到商末纣王时,终因暴政而亡国。

商朝建立了王以下包括许多官吏和大批军队在内的国家机器,同时还出现了刑罚、监狱。商朝农业、手工业较以往有所进步,特别是青铜铸造的水平明显提高,可以制造各种大型、精美的器物。商朝的商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并出现了早期的货币。

中国文明在商朝早期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就是甲骨文和青铜文化。甲骨文的发现非常偶然。20世纪初,当时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的农民将偶尔拾得的龟甲、兽骨当作中药材出售,有学者辨认出上面有古文字,于是开始大力寻访,不久,中国的古文字学家们确定这些龟甲兽骨上面刻写的为商朝文字,继而断定小屯村即是古书中提到的商朝都城遗址——殷墟。

殷墟出土了包括甲骨文、青铜器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甲骨是商代国王占卜时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龟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开裂,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灵验也刻到甲骨上。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在殷墟共发掘甲骨十六万余片。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这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

与刻字甲骨一样,青铜器也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在殷墟发掘出来的青铜器已经有数千件,其中司母戊大方鼎形制雄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夏商之后的中国古代第三个朝代是周,约公元前1027年建立,至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时间长达七百七十余年。以周的国都东迁为界,周的前期为西周,后期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即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由于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战国”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

西周始于约公元前1027年,止于公元前771年,历时约为二百五十七年。周王朝由周武王建立。周成王继位后,因年幼不能主持大局,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在稳定内部后,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胜利成果的重要措施。周成王、周康王在位的阶段,被史家誉为“成康之治”。周朝的国家典制具有鲜明的特色,最重要的有:井田制、宗法制、国野制和礼乐。

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奴隶阶级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所创造的灿烂雕塑艺术遗产之一,它与原始时期的陶器制作同样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往往由于各种政治特权,如祭祀、战功、册封、赏赐等,驱使奴隶工匠雕铸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可以说,青铜器是他们统治势力的一种象征。

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即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如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体态巨大,四角各铸一卷角羊头,造型端庄。不论器形整体或纹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

知识链接
青铜器是什么

青铜器是一种用红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的器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所以,商周时代也称为“青铜时代”。

供奴隶主生活上享用的青铜器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在器型类别上,商代最多见的是鼎(方形四足)、尊、爵、觚、觯、觥、偃、簋、彝、豆等。商鼎特别庄严,典重,具有一种端庄稳重、屹立不拔的气质,犹如一件坚实的雕像。司母戊大方鼎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司母戊大方鼎凭借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知识链接
夔龙是什么

夔龙为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什么是云雷纹

即用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连续图案。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称雷纹。云雷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

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

另外,还有青铜制的乐器钟、铙等,以及兵器戈、矛和大量的生产工具。

在纹饰方面,早期多见云雷纹、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蝉纹、蚕纹,后期则以蟠螭纹、环带纹居多。其组织结构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单独纹样多种。在造型风格上,早期的纹饰多奇幻谲诡,显得严肃神秘,随后则逐渐变为精巧简练,手法细致,并且渐趋写实。如天亡簋等器物上的卷体夔纹、颂壶上的蛟龙纹,宽厚流畅,单纯而又富于装饰性,和商代的直线为主的纹饰具有不同的审美效果。

总之,从整体风格上看,商代青铜器比较端庄、沉重、气质伟岸;西周前期、中期的作品比较华丽,装饰繁缛,形象乖张,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西周晚期的作品则比较写实,不再咄咄逼人,装饰上也相对简洁了一些。

中国玉器雕刻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在长达七八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连绵不断,相沿不衰,在雕塑艺术史中独树一帜。玉器在原始时代主要应用于作战,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物。到商朝,玉器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玉也成为当时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殷墟玉器是商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它上承夏及商代早期玉器的优良传统,下启西周玉器的先河,创作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殷墟玉器约有2300件左右,色泽瑰丽多彩,晶莹光润。以妇好墓的玉器为例,深浅不同的绿色最多,黄褐、棕褐次之,淡灰色、白色(包括乳白)、黄色的较少。多数杂有与主色相异的玉斑,纯色的较少。

知识链接
蟠螭为何物

蟠螭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常作张口、卷尾、蟠(盘)屈状。

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

何为饕餮

饕餮(tāo 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饕餮还作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饕餮纹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其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的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者,目上有眉,有的在目两侧有耳,通常没有下唇。

殷墟玉器的造型丰富多彩,刻画细腻,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玉石的造型模式,创作了不少诸如人像、兽畜、禽鸟等多种圆雕作品,有极强的写实性。圆雕的兽禽和昆虫或行或立,大多形象逼真,有些还突出了外形的主要特点,如象的长鼻、虎的利齿、螳螂的刀足等,相当神似。浮雕的兽畜和禽鸟,多设计成侧视形,肥瘦适中,以作静止状态的居多,少数则作运动状态,如急驰的虎、冲天直上的鹰。某些神话动物,如龙、凤、怪鸟等,造型也很优美,充分反映了当时的设计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观察和对神话世界的向往。

殷墟玉器的种类亦相当齐全,有礼玉、仪仗性武器、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七大类。礼玉主要用作礼仪、祭祀等,有些也用于佩带,主要有琮、圭、璋、璧、环、瑗以及簋、盘等。仪仗性武器有戈、矛、戚、钺、大刀和镞等。以戈的数量最多,矛、钺都很少。工具有斧、凿、锛、锯、刀、槌、纺轮、铲、镰等。用具有研磨朱砂的臼、杵、调色盘以及梳、耳勺、匕等,皆为实用之器。如妇好墓出土的一件调色盘,盘后端两面雕鹦鹉形纹,有钮可悬挂,盘底满染朱砂。梳的背部雕双鹦鹉纹或兽面纹,具有装饰意义。耳勺的柄端雕成鱼形或蝉形,小巧精致。装饰品数量最多,总数达千件以上,品种也较齐全,有佩带和镶嵌饰物、头饰和冠饰、腕饰、器物上和衣上的坠饰、佩戴的串珠,以及用途不甚清楚的饰品。其中不少作品雕琢得相当出色,堪称殷墟玉器中的精华。艺术品数量甚少,其上皆无孔眼和短榫,不能佩带或镶嵌,但都质优形佳纹美。如妇好墓出土的一件圆雕玉虎,张口露齿,头长两个龙角,作奔跑状,是上等的观赏作品。杂器的数量也不多,但内涵庞杂,可识别的有玉(shè)、玉马嚼、玉策、含玉等。玉今称扳指,形似半截壶嘴,背面有一条凹槽,可纳弓弦,正面雕兽面纹,有两个小穿孔,射时套于拇指上,作钩弦之用。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扳指。

这些玉器精彩生动,并大都以人和动物的形象出现,生动自然,造型简洁,善于取舍,手法古拙,风格写实。

总之,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且唯独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CZd8AKPWPL85J1F2zgMiEU/b+TV77P0mvoyvtGPgmG6QhcnycNzH41nVhdAe5r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