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雕塑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雕,又称雕刻,是用石、刀等工具在石、木等材料上去除不需要的部分,而将剩下来的造型作为作品的一种创作方法。形象地说是做“减法”。塑,即塑造。通常用泥土、陶土堆塑而成,可称为是“加法”。雕塑作品能长期保存,并能起到装饰和美化建筑、器皿等作用,故常带有永久性和纪念性。

雕塑艺术通俗易懂,能突破语言、文字、国家及民族的限制,形象地记录科学、文化、经济、政治、军事、风俗等社会生活,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蔚为壮观,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上的装饰物,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其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且唯独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作精细。

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这些兵马俑,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体量巨大、数量众多、形象真实,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汉代的厚葬之风使得当时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丰富,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奴》再一次表现了中国雕塑艺术写意传神的特点。世俗生活也成为汉代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在汉代的砖画像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士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全面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为雕塑艺术的主流,著名的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均开凿于这个时代。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像》,标志着中国雕刻家的技巧已经圆熟,对佛像雕刻艺术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艺术水平的还有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

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甪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案头摆设、随身佩饰的小型工艺性雕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雕塑的用材从玉、陶、石、铜等扩大到竹、果核等,成为人们休闲的把玩赏品。雕塑进一步深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作者
2008年12月 PoBZObZJgWYyYnKQOTZSojeSN/mgdEk0wO3JErZOiBaDM2DOKBNtvT8ZdAhNC4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