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念雕塑

知识链接
什么是俑

俑是中国古代陵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最初是替代奴隶的殉葬品,后发展为替代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俑最早起源于东周,春秋战国时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其中陶俑的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最高。它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古代雕塑区别于西方雕塑的一个重要类型。

《兵马俑》

公元前246年,十三岁的秦始皇登基,后来任命丞相李斯设计、动用70多万人施工11年建造了陵墓。兵马俑距秦始皇陵不远,是其陪葬的一部分,共有俑坑四个,其中四号坑是废弃坑,一二三号坑出土武士俑7000余个,驷马战车100余辆,战马100余匹。

一号坑面积为14260平方米,推算有6000余件兵马俑,40多乘战车,组成以步兵为主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推算有930余件俑,472匹陶马,89乘木质战车,是一个以战车、骑兵为主,步兵、弩兵诸兵种联合编组的军阵。三号坑平面呈凹形,面积520平方米,是统帅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有4名军士俑,64名武士俑,手持仪卫武器,环卫着似为统帅人物乘坐的一辆四马拉战车。这四个坑的位置完全符合古代兵书的布阵原则,布局严谨而完整,场面恢宏壮观,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兵马俑

数以千计的大型陶俑,不仅在宏大的气势上给人以深刻印象,而且还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达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高峰,表现出极高的写实技巧。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烧制、出窑彩绘的方法,烧制出这大型的陶俑和陶马。陶俑的头部大都是合模制作,俑腿和俑身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则运用了塑、模、捏、堆、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所以,陶俑的人物姿态相近,面貌却不同。同样是士卒,有的面带微笑,看上去沉着老练,有的单纯活泼,好像还带有几分稚气,有的意气高昂,有的凝神专注。工艺技术之精湛,令人惊羡叫绝。

这些陶俑个个身形威武,比例匀称,一般高约1.80米,最矮的也有1.75米,高的则达2米。有将军俑、骑兵俑、步兵俑、弓弩俑等多种,几乎包括了各个等级和兵种的古代军人。其装束也因各人身份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体现出因地域不同而具有的生理面貌上的细微差别。这些陶俑有二十多种不同的脸型,一百多种不同的神情,如同是活生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行将出征或是接收检阅的武装部队。同时,又都融合在庞大雄壮的气势之中,形成了高度的统一感。

跪射武士俑

秦俑的雕塑风格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刻画得一丝不苟,丝毫不差。铠甲的坚硬质感,战袍的柔软光滑,衣服的褶皱线条清晰流畅。甚至那铠甲上最小甲钉的钉盖、钉钎、钉孔一一俱全,武士俑的头发胡子也都丝丝可见,就连某些陶俑所穿布鞋鞋底上的针脚线也是疏密有致,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活的感受。

在众多陶俑中,最精彩的是:

《跪射武士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兵种繁多,等级分明,阵容整齐,体现了秦朝军队的严谨编制和强大武力,仅士兵俑就包括了骑兵俑、步兵俑和射手俑等。《跪射武士俑》是其中射手俑形象的典型代表。

这个陶俑高130厘米,为跪射姿势。他身披铠甲,右膝着地,左膝弯曲下蹲,右手握弓,左手向右作扶持姿势。这个士兵俑束发并挽成偏斜的发髻,面目清晰,表情严肃。整个陶俑身体结构准确,动作自然,充满了内在的动力,体现出他似乎随时准备加入战斗的状态。

将军俑

《将军俑》。兵马俑分步兵俑和骑兵俑两个主要兵种,每个兵种又有士兵、军吏和将军的区别。这尊《将军俑》身材高大,高197厘米,他头戴燕尾长冠,身披战袍,胸前覆有铠甲,双手相握置于腹前。他双目炯炯有神,神态刚毅自然,沉稳平静,表现出身经百战、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百倍信心,是当时秦朝威镇四海的强大军队中上层武官的真实写照。

知识链接
为什么皇帝的坟墓称“陵”

“陵”原为大土山之意。其实在周朝以前,君王的坟墓都称“墓”而不称为“陵”。商朝君王的坟墓也称“墓”。又《周礼·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

《周礼·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冢人的职责是掌管君侯的墓,分清方位、地形并画为图;墓大夫则专职管理全国墓地,并将坟墓形势画成图。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中国历代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所以每每皇帝逝世,就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依规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老百姓的坟墓,不但要称为“坟”,还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接受处罚。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汉朝之后,几乎每个皇帝陵都有称号。如汉武帝的陵墓称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称为“昭陵”等。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因为子孙做了皇帝,死后就被追尊为帝的,他的坟墓也被称为“陵”。如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后,追谥他的父亲朱世珍为淳帝,立庙号为仁祖,就安徽凤阳原墓建为皇陵;追谥他的祖父朱初一为裕帝,庙号为熙祖;追谥他的曾祖父朱四九为恒帝,立庙号为懿祖;追谥他的高祖父朱百六为玄帝,庙号为德祖;因德、懿二祖葬址不详,于是将熙祖江苏原葬处建陵葬三位祖帝后衣冠,三人合葬的坟墓称为祖陵。

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帝王的尊贵荣耀已是过眼云烟,只有这些陵墓仍巍峨耸立,向后人诉说着他们曾经写下的辉煌史迹。

鞍马及骑兵俑

《鞍马及骑兵俑》。马身长约2米,高1.5米。马背上雕有鞍鞯,头上戴有络头、衔、缰,骏马肌肉结实,壮健有神。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看起来沉稳老练,意志刚强。为了适应作战的具体需要,作为秦代重要作战力量的骑兵有一套不同于车兵和步兵的专门服饰,如头戴圆形小帽,上衣短小,下着长裤,这些特征在这个骑兵俑身上都有所反映。骑兵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抬腿上马比较方便。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

在秦代,牵引战车和骑兵都需要优秀的马匹,彪悍的骏马在秦国剿灭群雄的战争中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说,当时秦朝的战马在飞跑中一步可以跨出两丈多远。秦俑坑中出土的陶马就是这种形体骏美健壮,善于奔跑,勇于冲锋陷阵的战马形象的表现。

陶马高为1.58至1.70米,肢体矫健,两耳上耸,鬃毛分披,精神抖擞,神态警觉。这些陶马的身体比例都十分匀称,全身轮廓优美,肌肉富于弹性,骨骼和肌肤都有非常细腻的起伏变化。其中马的头部虽然只被概括为几个大的块面,但表情丰富,耳、鼻、口、目都刻画得十分深入。战马的头部是向上抬起的,双目圆睁,鼻孔翕张,微微张开的嘴似乎正在发出嘶鸣。它们好像正处于警觉的战备状态之中,体内积蓄着无穷的力量,一旦听到号令,就会立即腾跃而起,冲向敌营。

这些陶马和那数千个整装待发的陶俑将士们一样,都蕴含了昂扬奋发的战斗热情和无比充沛的精力,这正是秦王朝强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也充分显示出秦代雕塑家的高超技术。

除了大量兵马俑以外,俑坑中还出土了秦代军队实战用的青铜兵器数万件,种类有剑、铍、戈、矛、弩、曼等十多种,洋洋大观,称得上是一座秦代“精兵所聚”的武器库。 F5hrVybR/OLBoMVkRSHGE8R7Tr2RXacCsgDXKWeOSCEJJ2bmvaWidSG6bN+9pl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