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银工艺

我国古代的金银器制造业发端于商代,奠基于秦汉,发展于魏晋,繁荣于隋唐,是我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的一枝奇葩。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金银器制造业在商周萌芽的基础之上,逐步开始了有序的发展,其制作工艺精巧、器物造型独特、装饰纹样精美,为后代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商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器工艺的发展,并使金器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三星堆出土的黄金器是商文化遗址中最丰富的,金器种类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带饰、金料块等。

三星堆灿烂的金器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风貌,也充分说明当时能够掌握黄金的淘洗加工技术,而且其冶炼捶锻辗制加工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金杖、金面罩、金叶之类的工艺精湛的黄金制品,甚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古埃及灿烂的金器文化相比,三星堆金属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工艺风格也独具特色。

《金箔虎形饰》,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用金箔捶拓而成。高6.7厘米,宽11.6厘米,巨头,昂首,口大张,眼镂空,大耳,身细长,饰虎斑纹,前足伸,后足蹲,尾上卷,呈咆哮状,形态生动逼真,为商代中期作品。

《金兽面》,于陕西凤翔雍城马家庄宗庙遗址出土,是春秋晚期作品,外径为1.2厘米。

这件《金兽面》造型精美,堪称一绝

马家庄宗庙建筑遗址,就是秦人在东进过程中所建都城——雍城的一部分。这里出土的纯金器物主要是装饰品,总重量达30.26克,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在中国古代黄金制品中堪称典范。《金兽面》仅为其中之一。

2001年,成都考古队在成都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震动世界的《太阳鸟金箔》。

金沙遗址,时间约在公元前1200~前600年,大致属于商末西周时期,是三星堆古蜀国文化的延续。遗址共出土了6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铜器、石器等,其中金器的数量与种类都是中国同时期发现之最。金沙遗址已出土200余件金器及金箔残片,有金杖、金面罩、金冠带、金盒形器、金喇叭形器、金蛙形饰、金鱼形饰等,造型丰富,寓意深刻,其中《太阳鸟金饰》的艺术成就最为辉煌。

《太阳鸟金饰》,外形为圆形,直径12.5厘米,厚0.02厘米,重20克,黄金含量约94%。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一个旋转的火球——象征太阳,外层为四只等距分布的飞鸟。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状,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动感。根据《山海经·大荒经》中的记载,旋转的火球是太阳神,围绕着它的四只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四个使者,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另一种解释是:旋转的火球是太阳神,四只鸟是围绕太阳在天上运动的神鸟,该图案形象地展示了“金鸟负日”这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无论根据哪种解释,《太阳鸟金饰》都表现了古蜀人对太阳和鸟的崇拜,是研究古蜀国宗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物证。《太阳鸟金饰》因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深邃含义,于2006年8月16日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确立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曾随“神舟6号”遨游太空。 90hsVNo3EVoQBNnLWVkqEKrAZMb1+pnIQXUHyB05MUZIYuyvIIGYQ4hOEhJMeNO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