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玉石、牙骨工艺

夏代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多次发现有玉制的戈、刀、钺、圭、璋、瑗和柄形器,在工艺上已相当精美。

玉石工艺到商代时,无论在技术、艺术上都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不少精美的玉雕工艺品,已达到巧夺天工的境界。而且玉器和青铜器一样,是一种表明统治者地位的礼器,是统治者权威的象征和财富的标志。另外,人们还把玉器当作具有修身标准和个人品德含义的特殊物品,玉被认为是完美品格的象征,由此,佩玉成为时尚。

礼玉更是奴隶主贵族仪礼(祭祀、朝会、赏赐)中不可缺少的用器,如圭、璋代表贵族身份,并可祭众神;璧是用来祭天的;琮是祭地的。壁、琮在礼玉中最受重视,被认为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此外礼玉还有璜、璇玑等。

商周玉石有青玉、白玉、墨玉、黄玉、绿松石、孔雀石、玛瑙、鸡血石等。从质地看又有软玉、硬玉之分。商代玉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佩饰品种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是这时期玉石工艺的重点。

商代的玉石雕刻十分发达,有大量形象极生动的动物玉雕,造型生动形象,纹饰细腻精致。佩玉中的鱼、鳖、兔、龙、凤、象、虎等,风格古朴浑厚,形象生动,构思巧妙。

这件圆雕《跪坐玉人》气度雍容,显然是一个上层奴隶主贵族的形像,亦或就是妇好本人。圆雕《跪坐玉人》是殷商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它以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状貌,玉人身体、衣饰、发型的雕琢一丝不苟,近乎写实,是了解当时衣饰的最珍贵的资料,当为玉器中的绝品。

20世纪初期,在闻名于世的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跪坐玉人》。《跪作玉人》高7厘米,黄褐色,双手扶膝,长圆脸、尖下颌、大鼻小口,是标准的古代中国人形象。头上有盘起来的长辫,戴有发箍。衣服对襟,下垂到脚踝,领口左右交掩,衣上绣有云纹和虺蛇纹,长袖宽带,纹饰精细入微,反映出当时高超的雕刻工艺水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商代《黄玉鹰攫人首饰》,不仅雕工精致,而且构思巧妙,将鹰与人首图案化,采取透雕与单线勾刻相结合的手法。其装饰内容显然受商代青铜器饕餮纹的影响,但整体效果又极为规整、高雅,不像青铜器上饕餮纹那样威严恐怖。

商代玉器制作工匠还擅长巧用玉料上的各种自然颜色,创作出颜色搭配巧妙自然的“俏色”作品。如商代的《玉鳖》,壳和肚的颜色黑白分明,眼睛和爪尖为黑色,形象真实、生动,玉料颜色运用恰到好处。商代玉雕人体比例较恰当,表情生动,发辫或发髻雕刻细致,衣纹柔和协调,线条简练。如《跪坐玉人》、《阴阳合体玉人》等,以写实为基础,加以高度的概括和夸张,形神兼备。

这件《玉鹦鹉》高7.8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质呈青绿色,部分有绺斑。作鹦鹉造型,扁平体两面皆阴线双勾,饰纹相同,勾喙,“臣”字形目,锯齿形长冠后垂,翅上卷,以云纹装饰,足直立,短尾内勾。足底端下出榫,穿一孔,可供插嵌固定。这种鹦鹉形象在商代晚期较为常见。

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非常丰富,仅玉器就达到755件,且品类齐全。《玉凤》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相传,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是在吃了玄鸟(即凤)的蛋后,才生了契,由此有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殷人也就自命为凤的后裔。

这件《玉凤》的表现手法,带有典型的商代特点。在妇好墓的大量玉器中,玉凤仅此一件,它也是妇好墓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

《玉凤》,材质为新疆产的黄褐色玉料,长13.6厘米,厚0.7厘米,体轻薄,玉凤侧身回首,两羽尾前甩,动态优美。圆眼,尖喙,顶饰三连花冠,短翅下垂,长尾末端分叉,并有镂空装饰。腰部有突起圆钮,上穿孔,可系结。以商代典型的减地阳文技法表现翎羽,两面纹饰相同。商代玉雕扁平器较多,而圆雕较少,这些扁平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大多采用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在《玉凤》中,只以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凤的形象,重点雕刻了凤冠和凤尾,而凤身大部光素无纹,却因此而突出了凤的特点。圆弧状的器体及恰到好处的阳文修饰,是商代玉雕的特点。

这件《双面玉人》高5.8厘米,作品体现了古时生殖崇拜的象征

《双面玉人》,为裸体双面阴阳合体玉人像,1976年于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石呈淡灰色,人像为站立状,裸体,头上有双髻,性器官明显,一面为男性,一面为女性。男性为椭圆脸,双目微突,大耳宽眉,梳两个角形发髻,双手置于胯间,膝部内弯。女性为小口,双手置于腹部。《双面玉人》造型简洁、轻灵,极富装饰性,表现了蒙昧阶段时人类对于自身与大自然的关系的幼稚看法。

商代玉戈出土很多,《嵌松石铜柄玉戈》和《墨书玉戈》都是精品之作。《嵌松石铜柄玉戈》上的小松石片厚仅一毫米左右,径几毫米,要把它们磨制出来并组成饕餮纹饰,工艺是相当复杂的。这也说明商代松石镶嵌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

商代妇好墓中还出土了玉簋两件,玉簋为空心食器,其制作工艺难度很大。玉簋的出现,也是商代治玉工艺进步的重要标志。

这件《佩玉》为周代中期作品。图案为一只老虎踩着一个人,背上负载一只小虎。作品造型奇特,表达的寓意更是神秘莫测。

西周玉器,多为各种象形动物玉雕,早期风格与商代相仿,中期以后,风格有所变化。西周玉器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玉鹿》,形神兼备,立姿形象生动,朴实无华。

洛阳东部西周墓出土的《玉人》,头戴高冠,拱手而立,是非常精巧的工艺品,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这件《玉鹿》是西周时期的作品,通高9厘米,厚0.4厘米厘米,1974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出土,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春秋时期玉器出土丰富,技术也有了发展。在安徽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时期文物中,发现有瓦型玉饰品,还有管形、长方形等多种形式,在造型和装饰上都较商周有所发展。在河南陕县上村岭春秋时期虢国墓中有各色玉串饰出土,其中最多的一串用了不同色彩的玉珠500多粒,玉料的来源较为广泛。

1978年河南淅川县下寺一号春秋晚期楚墓出土的《玉饰》,长7.1厘米,宽7.5厘米。正面对称浮雕饕餮纹,纹饰细腻、工整利落,证明在春秋晚期玉器琢制工艺已达到了很高水平,向精美的深、浅浮雕发展,较商周在技艺上有了明显的进步。1950年春,在殷墟发掘武官村大墓,发现雕刻《虎纹石磬》一个,长84厘米。虎纹为双勾线刻,虎侧身,张口,伸腰,尾作上卷状,较为写实,生动逼真,是一件著名的商代石雕珍品。

出土于河南三门峡的《玉卧牛》(高5.8厘米)制作于西周,作者利用天然的玉石外形,局部作浅浮雕及线刻处理,嘴、眼及腿部多多少少有些夸张。

这套西周时期的《玉佩饰》出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奴隶社会时期,人们也常常利用废弃的兽牙、兽骨制作各种器具、装饰品。在郑州紫荆山商代遗址,发现有制作牙骨工艺品的工具、骨料及骨制成品、半成品1000多件。在安阳北辛庄商代遗址,也发现骨料坑一个,有骨制半成品、骨料5000多件,还有制作工具如青铜小刀、锯、钻以及砺石等。当时的骨品作坊大量制作日用器物和装饰品,如骨刀、骨铲、骨凿、骨针、骨簪、骨笄、骨梳、骨匕、骨珠、骨贝等。其中骨笄是簪发用的,骨匕是吃饭的用具。

象牙雕品有牙雕梳子、牙雕镂空圆筒、牙雕小花板、牙雕发笄等,雕镂细腻。安阳殷墟小屯村北古墓中出土的《象牙杯》,均为极精美的牙雕作品。其中一件高30.5厘米,器形硕大。杯身利用象牙管口制成筒状,因料造型,巧见匠心。把手与杯身等高,与细高的杯身相映衬,显得均衡、稳定。杯身用镶嵌绿松石隔成四段,一段刻夔纹,一段刻兽面纹,依次相间分布,富于节奏感。把手的上部为鹰形,下部为夔形。绿松石与象牙的光泽互相映衬,温润,幽雅,富丽。 iSV6PWVNebA9ahILbitibI5aVvv5vUxca8BcT5LU75HdWx8ZZ4R9xUpSA4Mji2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