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确立了绘画的现实主义原则,但他并没有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从1434年直至15世纪末叶,佛罗伦萨一直处在美第奇家族的控制之下。美第奇家族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古代。在15世纪以前,家庭的手工艺人奠定了他们的财富、权势的基础。到15世纪30年代,这个家族出了不少艺术鉴赏家,使得这个家族与佛罗伦萨艺术的辉煌是分不开的。美第奇家族的代表人物用黄金来巩固自身的政治威望,庇护文学艺术的开明措施,对于其取得政治威望也起了不小作用。佛罗伦萨市中心,有一尊宙斯之子帕尔修斯高举蛇发女怪美杜莎头颅的铜像,它一直是美第奇家族的象征。
亚当与夏娃的典故出自《圣经》之《创世纪》。亚当与夏娃是人类的始祖。先有亚当,后有夏娃。上帝耗时七日始造天地,在第六日里用泥土按自己的形状捏成个泥人,取名“亚当”。上帝对亚当关爱有加,让他主宰世间万物,还给他建了个园子来住,取名为伊甸园,意为“乐事,愉快”。上帝在亚当的要求下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亚当、夏娃在园子里过的是天堂般的生活。但是,夏娃在撒旦化身的毒蛇引诱下偷吃禁果,并连累亚当,所以上帝一怒之下把他们逐出伊甸园,惩罚他们必须辛勤劳动才能免于饥饿。
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马萨乔(约1401~1428),15世纪佛罗伦萨的绘画与马萨乔这个天才紧紧联系在一起。马萨乔出生于一个公证人家庭。1417年他来到佛罗伦萨学习绘画。他是第一个最典型地运用建筑学家布鲁内莱斯基发明的透视法作画的画家,增强了形象的立体感,同时注重人体结构,使画面中的人物有雕塑的效果。
1427年,马萨乔为教堂作了壁画《三位一体》。画面中,两个佛罗伦萨人正虔诚地跪在石柱门外,门内两个老人,其中一人指向门内深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在耶稣身后,天父伸出手扶住十字架,仿佛要带这个儿子回到天上去。这幅画有着深远的空间感,仿佛是在一个挖在墙壁上的大门洞中发生的事。马萨乔用透视法把人们的目光引领进去,使画面与教堂建筑融为一体。
马萨乔的两幅名作是《出乐园》和《纳税钱》,都是在1428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勃兰卡奇礼拜室而画的壁画。《出乐园》讲述的是亚当与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情景,他俩含着人类的羞耻,仅以树叶遮体,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象征命运的天使手持宝剑在天上威逼着他们。作品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作者用光线从一个角度照射着亚当与夏娃,从而突现了造型的体积感和空间的丰富性。亚当与夏娃的裸体从解剖学来讲是准确无误的,动作自然,姿势富有表现力,酷似生活中的男女,表现了真实的人的思想感情。从亚当与夏娃充满生气与精力的步伐上,从他们洋溢着活力与强大生命的肉体看来,可感到人的巨大力量和人文主义的前奏。整个画面色调分明,又通过人物悲哀的动态和痛苦的表情,烘托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
《纳税钱》作于1426年到1428年,题材取自《圣经·新约》故事。
《纳税钱》的画面中心人物是耶稣,一个收税人拦住他们的去路,要求纳税。收税人、湖中的捞鱼人以及画面右侧一位纳税人交税的场景都很生动。画面中央是人物的矛盾冲突中心,耶稣及其门徒代表正义与善良,收税人则是统治者的化身。画面背景是经过概括处理的丘陵风景,明暗交替柔和生动的线条和单纯朴素的色彩对比,都进一步加强了人物形体的表现力。
威尼斯在15世纪成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整个城市充满了繁华的世俗气氛,湛蓝的海水与东方商船绚烂的色彩交相辉映,使艺术家对色彩特别敏感,世俗的题材使他们把目光转向美丽的自然风光,舒适豪华的生活也带来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这一切都使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演奏了一段华丽的乐曲。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拥有罗马神话中最完美的身段和容貌,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维纳斯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十分气恼,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为他生下了几个儿女,其中包括小爱神丘比特。后来,维纳斯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乔万尼·贝利尼(约1430~1516)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他更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即使在圣母的形象中,他也没忘记以优美的风景作为背景。而且他还将风景所造成的氛围与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紧密地结合起来。
贝利尼早年的《有小树的圣母》,一扫传统的宗教气氛,用几乎刺眼的浓烈的色彩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壮丽感受和精神状态的内在意义。在晚期作品中,他开始大胆地采用外光,色彩变得明朗鲜艳起来,流畅的线条富于音乐性,这种和谐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和发展。画面阳光灿烂、风光明媚、欢悦明朗,是威尼斯画派作品的主要特点。
《众神聚宴》中表现了欢快而令人神往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画面,贝利尼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欢快精神的向往以及对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憧憬,借神话传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画面上表现的既是众神聚宴,也是现实人生的聚宴,是威尼斯人和平宁静、欢乐祥和生活的转喻,它折射出当时威尼斯享受人生、自由狂欢、无拘无束的社会风尚。
《裸女照镜》这幅画中,持镜少女神色忧郁,青春生命与户外明媚的景色未能使她快乐。贝利尼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少女细腻的肌肤和丰腴的体态,将室内处理为暗色调,以衬托少女的纯洁与忧伤情调。窗外风景明媚,在透视中,又强调了光影效果,整幅画面统一完整。
贝利尼的学生乔尔乔内(约1476~1510)是从贝利尼风格过渡到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虽然他不幸早逝,但仍以他非凡的天才开创了一代画风。
乔尔乔内最初的人物作品是《入睡的维纳斯》,这幅画传达着悄然入梦的韵味。画家让维纳斯休憩在旖旎的田园景色中,躯体优美而温柔,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她生命的活力已经融汇到自然之中。这幅画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暴风雨》是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油画,似乎寓意着一种“天有不测风云”的人与自然变化的关系。画面中的裸体母子与身份不明的男人形成一种呼应,生动的背景传递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征兆,洋溢着一种神秘的诗意。
这是欧洲绘画史上最著名、最早的一幅风景画。雷雨即将来临的一瞬,一道闪电划破了青灰色的天空,空气处于惊恐和震颤之中,纤弱的树枝不停地摆动,预示着风暴的来临。但在近景的宁静乡村景色中,一边喂奶一边看风景的妇女仿佛对即将来临的风暴一无所知,一个士兵也茫然地看着她。本应处在前景中的人物却好像处在事件的边缘,显得扑朔迷离。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画宗教题材的,但不同的画家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僧侣画家佛拉·安基利科(1387~1455)善于用细腻恬静的笔调和轻快透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和环境。另一位僧侣画家菲力浦·利皮(1406~1469)则善于刻画人物肖像和生活的细节。哥佐利(1420~1497)是以装饰性手法表现戏剧性的场面的画家,善于控制大场面,他的画大多是宗教题材的,但又充满了浓重色彩的世俗色彩。卡斯坦诺(1421~1457)则早于达·芬奇半个世纪,就画了一幅动人的《最后的晚餐》。
15世纪的佛罗伦萨,涌现出一大批有才能的画家,除了佛罗伦萨画派之外,还有翁布里亚画派、帕多瓦画派、费拉拉画派、威尼斯画派,各有特色。
乌切罗(1397~1475)是透视法的热情研究者,常以大块均匀的色彩制造空间幻觉。《圣罗马诺战役》是他的描绘战役的著名画作。
委涅齐阿诺被称为色彩大师,他的画细腻感人、清新抒怀,他的一幅《妇女像》据说是佛罗伦萨画派中最美的肖像。
波提切利(1445~1510)是15世纪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值得称赞的画家,他于1465年开始学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佛罗伦萨的宫廷中度过的。他的作品多以宗教、神话和历史为题材,不再局限于宗教题材,这就能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的感情。他在人物塑造以及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上找到一种忧郁的情调,他的画好像闪动着佛罗伦萨最后的华彩。
《春》1478年,根据诗人波利西安的寓言诗创作。
波提切利最著名的两幅画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到了晚年,由于佛罗伦萨社会动荡,波提切利的艺术又开始向宗教情绪回归,这种情绪体现在《诽谤》和《耶稣诞生》等作品中。
《春》描绘万物复苏、花果飘香的树林里,诸神正翩翩起舞。维纳斯在中间亭亭玉立,蒙住眼睛的丘比特在她头上用爱之箭瞄向美惠三女神(“美丽”、“青春”、“欢乐”)。最左边是众神的使者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正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这是报春的象征。右边花神、春神与风神正在欢乐嬉戏。在维纳斯的花园里,挂着金黄果实的橘树环绕着美丽的众女神,洋溢着爱的温馨。
《维纳斯的诞生》中,碧波万顷的海洋上,维纳斯刚刚从贝壳中诞生。直立的树,优美的女神,着衣的男神,一切充满欢乐,一切又充满神秘。维纳斯高高的个子,脖子以及手与脚的比例也有所夸张,有一头浓密的金发。维纳斯淡淡哀伤、迷茫的神态,正是画家刻意追求的一种美。
丘比特,也叫厄洛斯,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他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即维纳斯)所生的儿子。他不会长大,总是像个小孩子,背上长有翅膀到处飞翔,和他母亲爱神一起主管神、人的爱情和婚姻。厄洛斯有一张金弓、一枝金箭和一枝银箭,被他的金箭射中,便会产生爱情,即使是冤家也会成佳偶,而且爱情一定甜蜜、快乐;相反,被他的银箭射中,便会拒绝爱情,就是佳偶也会变成冤家,恋爱变成痛苦、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