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CADASIL是最常见的单基因CSVD,也是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遗传形式,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进行性认知障碍,MRI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尤其以外囊和颞极更为显著 [4-5]

一、遗传基础

20世纪50年代,van Bogaert曾在两姐妹中描述了进行性皮质下脑病,后通过对保存的组织标本进行遗传分析,证实这是第一个被报道的CADASIL家系。CADASIL通常在成年早期发病,其特点是反复卒中发作、进行性认知障碍、精神异常和偏头痛等。CADASIL致病位点被定位到染色体19q13区域,随后在患者中检测到 NOTCH3 基因突变,这是首次将遗传性疾病与Notch信号通路联系在一起。 NOTCH3 基因(NM_000435.3)全长41 349 bp,包含33个外显子,编码2321个氨基酸的大型单程跨膜受体蛋白,是Notch信号传导的关键分子之一。在胎儿中NOTCH3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在成人中NOTCH3主要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中,影响血管的发育、分化和重塑等过程。

迄今为止,全球已确认了500多个家系(大多数在欧洲),共报告200多个突变(参考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www.hgmd.cf.ac.uk)。其中错义或无义216种,剪切位点2种,小的缺失插入10种,大的缺失1种。NOTCH3受体蛋白包括1个含有34个、1个跨膜域和1个细胞内结构域,胞内结构域包含7个锚蛋白重复序列和两侧的核定位信号。CADASIL患者中 NOTCH3 基因突变常出现在编码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repeat, EGFR)结构域的外显子2至外显子24间,其中在编码EGFR 2-5的外显子3和4有很强的聚集性。约80%的突变为碱基C到T的改变,使氨基酸序列中的精氨酸被半胱氨酸替代。除了 NOTCH3 基因的杂合突变外,近几年还报道了几例纯合突变( p.Arg133Cys p.Arg578Cys p.Gly528Cys p.Arg544Cys p.Cys183Ser )以及新发突变( de novo mutation , DNM )病例。

二、分子遗传机制

NOTCH3 先合成一个约280 000的前体,然后经过蛋白酶解加工,形成成熟的异二聚体跨膜受体,该受体由一个210 000的细胞外结构域(extracellular domain, ECD)与一个97 000的跨膜细胞内结构域非共价结合而成,在相邻细胞间传递信号。多项研究证据表明, NOTCH3 主要编码末梢动脉,尤其是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NOTCH受体,在血管系统的发育和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失调可导致血管发育异常、血脑屏障破坏等后果。

NOTCH3 基因突变导致CADASIL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证实, NOTCH3 基因突变会导致血管内颗粒性嗜锇物质(granular osmophilic material, GOM)积聚。电镜发现,脑动脉和皮肤动脉的平滑肌细胞与周细胞附近存在具有不同形态、大小和密度的GOM。对CADASIL患者的脑血管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确定了GOM的成分包括集聚蛋白、胶原ⅩⅧ/内皮抑素以及细胞外基质相关的各种蛋白质。NOTCH3蛋白的ECD广泛积聚在动脉壁和毛细血管中,也是GOM的组成成分之一。NOTCH3突变导致GOM在VSMC周围沉积,被证实可能是 NOTCH3 基因突变改变了EGFR结构,引起NOTCH3的ECD异常聚集。

截至目前,已报道的 NOTCH3 基因突变几乎都与EGFR中的半胱氨酸相关。每个EGFR含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参与形成3对二硫键,以维持正常的NOTCH3蛋白构象。 NOTCH3 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位于ECD的错义突变,造成半胱氨酸残基数目由偶数变成奇数。与野生型NOTCH3的ECD相比,未匹配的半胱氨酸可引起异常二硫键的形成,增加不稳定性与多聚化,导致受体错误折叠,在小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内及周围引起NOTCH3的ECD毒性聚集,并与金属蛋白酶3和玻连蛋白拮抗剂等结合形成GOM,堆积在胞外。这些异常沉积的GOM会引起VSMC变性,同时伴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小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硬化性狭窄甚至闭塞。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改变进一步导致血管对颅内血流的调节能力下降,加重脑缺血发作,最终导致脑白质退行性病变、血管源性腔隙和脑萎缩。此外,还有研究指出,突变后的NOTCH3蛋白可引起少突胶质细胞异常,这可能是导致CADASIL患者出现脱髓鞘病变的致病机制之一。除了点突变, NOTCH3 基因的重复和缺失突变的病例也有被报道。与点突变一样,这些突变也会改变半胱氨酸残基的数目,并且在携带这些突变的患者血管样本中能检测到GOM的异常堆积。

三、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CADASIL是最常见的CSVD之一,平均发病年龄41岁,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3~43年,平均寿命65岁。CADASIL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知功能损害、偏头痛和精神障碍等。其中,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在60%~84%的CADASIL患者中出现。卒中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1~49岁,多数CADASIL患者出现典型的腔隙综合征,MRI显示脑白质病变和深部白质的血管源性腔隙,脑干的深部白质也可受累。大约60%的患者存在认知缺陷,其中2/3在65岁时发展为痴呆症。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初始症状,发生在22%~77%的患者中,通常在20岁左右开始,90%的患者在40岁时会出现偏头痛。一些患者报告有偶发基底部偏头痛、偏瘫性偏头痛先兆,或偏头痛伴先兆延长。在20%~41%的CADASIL患者中出现精神症状,心境障碍最为常见。其他不常见的表现包括癫痫发作、急性可逆性脑病和导管血管造影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除神经系统病变之外,CADASIL还可累及肾脏、周围神经、骨骼肌、心血管、眼、耳、下肢静脉等组织器官,出现蛋白尿、心肌缺血等相应的临床症状。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 NOTCH3 基因的突变逐渐被报道,研究发现CADASIL患者可能存在基因型-表型的部分相关性 [6] 。在一项纳入70例CADASIL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与其他 NOTCH3 突变患者相比,携带p.Arg75Pro突变的CADASIL患者颞前极MRI高信号较少,而携带 p.Arg144Cys 突变的CADASIL患者基底节外囊区MRI高信号明显。CADASIL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反复缺血性发作,但在一项以亚洲人群为主的研究中发现,携带 NOTCH3 基因 p.R544C 突变的患者的临床表型以脑出血更为多见。在总结了典型和不典型CADASIL、携带和不携带 NOTCH3 基因突变的CADASIL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后,有研究指出携带 NOTCH3 基因突变的CADASIL患者在脑灰质和白质结构中表现出明显的解剖缺陷,与位于EGFR2~5的常见突变相比,位于EGFR10和EGFR11的突变与较轻的认知缺陷和较小体积的血管源性腔隙相关。

四、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

CADASIL尚无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皮肤活检与基因诊断结果来确立诊断。

(1)发病情况:中年起病,有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无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2)临床表现:出现缺血性卒中、偏头痛、认知障碍和精神异常等表现中的1项或多项;

(3)颅脑MRI:不明原因的皮下梗死,广泛对称性脑白质病变,颞极受累明显,基底节多发性血管源性腔隙;

(4)皮肤活检:VSMC表面GOM沉积或NOTCH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5)基因检查: NOTCH3 基因突变。

若同时满足(1)~(3)加(4)或(5)为确定诊断;仅满足(1)~(3)为可疑诊断;仅满足(1)~(2)为可能诊断。

CADASIL的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重叠,包括散发性CSVD(发病年龄较大,通常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非CADASIL遗传性CSVD(不同的遗传特点及神经系统外表现),多发性硬化症(常见脊髓MRI信号异常,脑脊液异常)和成年发病的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在诊断中需要加以仔细鉴别。CADASIL影像学多表现为累及颞极的广泛性对称性脑白质异常、脑室周围及皮质下多发血管源性腔隙,其中颞前极的特征性改变对于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电镜下皮肤活检观察微小动脉平滑肌表面GOM沉积情况以及NOTCH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NOTCH3 基因突变在小动脉中诱导VSMC变性,促进CADASIL的发生,对 NOTCH3 基因进行基因检测是诊断疑似病例的重要手段。大约65%的突变聚集在 NOTCH3 基因的外显子4上,因此可优先筛查疑似病例的外显子4,必要时可扩展至外显子2、3、5、6,也可以扩展到其他未测序的外显子上。如果在某位亲属中曾发现过突变,可以针对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因检测。最新诊疗共识提出,主要以 NOTCH3 基因突变检测为确诊依据,当基因检测显示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variant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 VUS)时,辅以皮肤活检进行病理学评估。 EE77+5akctBiNAVnftQ4b1aLDono+Y4YUyc4fXvGAWJR9gHbIE6+Rf14qG5B8w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