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英帝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它最鼎盛的时候,其领地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也占那个时候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帝国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也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号称“日不落”。像英帝国这样的现象,以后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帝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们对这个现象就十分重视,希望能够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运行情况;历史学家已经写了许许多多的书和论文,讨论英帝国的各种问题。有些著作是十分有名的,各种观点也层出不穷。关于英帝国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久,它构成英国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些著述中,多数当然是由英国历史学家写作的,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其中一部。

和多数英帝国史著作不同,这部书虽说也属通史性质,追溯英帝国的整个过程,但它却不像其它书那样格式拘谨,一板一眼地专题论述、引用史料,有一副老学究的面孔。这部书尽量写得像故事,有很多情节,让读者觉得有趣。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历史学的一种转变,试图接近一般读者,让大家都能够接受历史学的叙事手段。历史学在很长一个时间里坚持“专业化”,结果把读者圈弄得很小,就好像量子科学那样让人费解。但这部书虽然写得很轻松,却又不脱离专业标准,业内人看起来是非常专业的,其中一个个小故事(或大故事)都是有根有据的,有坚实的史料支撑。这在业内人眼中是很清楚的,作者的史学功底很深,同时又有文学素养。现在有些人以为历史很好写,有一些皮毛就可以胡编乱造,玩一点噱头,就能够骗钱。出版界为了利润也愿意助长此风,学术风气因而大受损害。这种情况在中国和外国都存在,幸运的是,我们面前的这部书不是这样。

说完写作风格(其实不仅是写作风格、也是史学理念问题),再说说这部书的内容。作者说他是以时代的客观性进行写作的,也就是把历史放到当事人的时代去理解,让当事人自己来解释他们的历史。这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的历史学观念,历史学也应该提倡这样做。但这不应该成为历史学家回避对历史作判断的责任,他写什么,终究会领导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我们这部书对英帝国的回溯大体上还是客观的,尽管作者不赞成现代人用后现代的眼光评判英帝国,但他还是写出了英帝国历史上几个基本特征,比如贪婪性、暴力性、征服性、傲慢性等等,英国人在建立和拥有帝国的几百年中不断为自己寻找合法性理由,包括为杀戮和抢掠寻找借口;但无论怎样寻找理由和寻找了什么样的借口,都不能否定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英国从英帝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不仅是物质的好处,还包括国家的力量和精神影响力。英国在19世纪中叶以后登上世界强国的顶峰,称霸于全世界,显然从帝国取得了莫大的助力。

在英国得益于帝国的同时,作者也指出,英帝国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确实也是一个事实。作者说:

世界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英帝国三百年的海外扩张可谓功不可没。在北美、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中东、非洲以及太平洋地区,当地的人口、经济以及政治生活无疑都受到了英国此前统治的作用与影响。英语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全球性语言。而且,正是因为同英国以及其价值观长期的接触,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所经受的政府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于思维习惯,都打上了英国的烙印。无论是好还是坏,现代的、后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正是帝国时代的产物。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尽管我们不愿意接受“功不可没”这个词。其实英国带给世界的最大变化是把全世界带进了现代化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将这个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工业化,英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尽管英帝国已不复存在。在这方面,下面这段话就非常有意思,它提示了英帝国解体的深层原因:

自17世纪起,英国人就受到这样的教育:他们的法律、个人、自由以及民选政府是值得自豪的。这一观点也受到了官方的支持。但是,很多人不禁要问,英国人的权利可以包容万物吗?换言之,英国人的权利可以出口到其他地方,并且为英国殖民地上的原住民所享有吗?从帝国的开始一直到其结束,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帝国的人民及其统治者。而且,由于在许多关键的问题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一回答也就最终导致了帝国的消亡。

换言之,在作者看来,是英国人自视高人的那些教条——作为英国人有理由统治其他民族的合法性依据,最终竟然被帝国内被统治的人民拿起来反对英国的统治——这就是奇妙的历史逻辑。

非专业读者也许不理解这段话,此处再做一点解释。我们都知道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就在英帝国最辉煌的鼎盛时,各殖民地就相继开始反抗英国的统治,最终在20世纪燃成燎原大火,将英帝国烧成了灰烬。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英国的价值观,比如独立、自由、宪政、主权这一类口号,恰恰成为反抗英国统治的最有力武器,因为:如果人民是自由的,为什么要接受英国的统治?如果宪政意味着人民主权,那么殖民地人民组织起来,就要结束英国的统治!20世纪的英帝国,到处都遭遇它为自己设置的障碍,而这些障碍一度为英国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英国正是以“文明”的名义建立帝国的。于是,英帝国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土崩瓦解了。

写到这里,就看出这部书的一些缺点了,其中之一,就是它为了不做学究式的说教而力图讲故事,结果有许多必须用论述方式才能说清楚的道理,就无法展开,于是就出现一些只有专业学者才能看懂的行文,如上面那一段。但是这些隐隐表露的观点如果不做解释,一般读者也许就不明白。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本意,也许不得不去看更多的书,尤其是那些刻板的学究式的书。

其中之二,我们在认可作者对英帝国的立场基本客观时,却不能不指出,他终究仍是一个英国人,他仍旧带着英国人对帝国的无形的幽恋;当我们在仔细品嚼书中优美的叙事和精巧的结构时,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一种幽恋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

出版社和译者要求我做一篇序,谨识。

钱乘旦
中国英国史研究荣誉会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2017年12月25日,北京 A98Xy9UUg0KXADz02OQwZbTFq5UZoRF9geLfSdoY/7K5wf9nuOAkfQWxZmR3f2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