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水食俗文化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水文化极具特色的重要板块。

研究汉水食俗文化要先研究汉水文化和我国的饮食文化。汉水文化是我国典型的流域文化,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学术界对其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研究,已产出丰硕成果,充分展现出该流域的文明高度、文化厚度、历史深度和现实维度。

明确指出饮食为“文化”的,当首推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先生在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三民主义》等书中,曾对我国的饮食文化做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是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是表明进化之深也。” 肯定了我国饮食烹饪技艺发展是我国文明进化的表现之一。孙先生之后,诸如,蔡元培、林语堂、郭沫若等文化名人,也不乏此类论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在近现代产生了雨森兼次郎《食物大观》、林已奈夫《汉代饮食》、筱田统《中国食物史》《中世食经考》《近世食经考》等诸多成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以中国人自己研究为重心的深化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陆续出版了一些烹饪专业大中专教材和饮食文化方面的书籍,如,饮食史、饮食风俗、饮食艺术等,饮食文化研究呈现繁盛局面。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研究汉水饮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也充分显示出探研汉水食俗文化当下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合理合义,而且关乎普罗大众,意义重大长远。汉水食俗文化源于汉水流域人们的创造,不仅能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特色汉水文化,能活跃汉水流域旅游经济社会发展,还可以助力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堰“三区一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项目的建设。应该深入探索挖掘,传承和开发,让其发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著作采用了实地调查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结构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法等。实地调查法就是到现场调查、记录现场情况,并询问汉水流域熟知食俗素材的有关人员的情况并记录下来,厘清汉水流域食俗文化内涵的要素。采用跨文化比较法,了解汉水流域不同地区食俗文化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的差异,从食物到餐具,从主、副食搭配到饮食习俗,从调味品到饮酒方式,从日常饮食到节日请客,几乎处处不同。在不同地方吃不同的饭菜,可以感受到区域性的差异。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了解汉水流域不同历史时期食俗文化的发展演变和传承情况。采用综合研究法能更好地研究汉水食俗文化与汉水文化、风俗文化、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研究法从空间角度分析汉水食俗文化的构成形式和存在状态。此外,还采用了文化系统理论和文化生态理论等社会学科理论研究方法。这些不同研究方法的大胆使用,不仅使研究的技术与角度随时随处出彩出奇、推陈出新,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学术研究与理论探索的勇气与锐气。

著述首次着眼于汉江全流域的宏观视野,首次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现代食俗学和价值理论,立足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背景,调查走访、科学论证和理论演绎并重,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力求实现对汉水传统食俗文化和食俗文化传承模式的全面透视,解析汉水流域千年食俗文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成功奥秘,以达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传统遗产精华、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添彩增色的目的。该书的最大文化价值在于:著者将为全流域再现和永久保存汉水流域已经消失的,或者濒临失传的发生于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现象,为汉水流域留下亘古不灭的历史记忆。这不仅是学术耕耘游历过程中的一次跑马圈地、开疆拓土,更是一种赤子情怀的怡然敞开和学术责任使命的毅然担当。

道明研究汉水文化,与我志同道合,不仅历经磨难坎坷、挫折委屈,也不乏光风霁月、阳光雨露,如此经年,艰难坚实前行,一言难尽。如今新书甫成,我有幸先睹为快,并受嘱为之作序,实为学涯难得快事、盛事,拉杂如许,是为存念。

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汉江师范学院二级教授 潘世东
2020年9月20日 /yzdgdAdEr66za+Y13X2jTq+QqSox9NF+DmWNDN9yKAGziRRfF8mFuJr4c1do4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